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高低,不仅决定着对国民经济的支持、扩张力度,而且事关银行自身的改革和发展进程。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非常关注。随着长城、信达、华融、东方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和1999年、2000年两次大的不良资产剥离,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有了一定的改善和提高。但是,由于诸多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矛盾交错作用,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并没有控制到一个理想的水平,有些地区甚至新增贷款又形成了不良。在这种情况下,探索清收、处置、转化不良资产的新途径已成为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不良资产的界定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是指处于不良状态的银行资产,而所谓的不良状态,就是在现实条件下,不能给商业银行带来预期收益的资产状况.因此,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可以定义为:在现实条件下,不能给商业银行带来正常利息收入甚至不能及时收回本金的银行资产.  相似文献   

3.
据了解,截止2005年底,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累计处置不良债权资产原值2614.88亿元,占应处置不良债权资产77.93%,累计回收现金268.12亿元,现金回收率为10.25%,提前一年超额完成中国政府下达的现金回收任务。率先将民间资本引入不良资产处置市场,率先探索采用了打包处置资产的方式,率先探索了不良金融债权的直接公开拍卖,并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了我国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债权拍卖月活动,广泛动员社会资本参与不良资产处置。  相似文献   

4.
不良资产打包批量处置的难点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良资产打包批量处置的难点与对策分析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来说,随着不良资产处置工作的深入推进,存量有效资产不断减少,处置难度越来越大。在新的形势下,只有在处置方式和手段上大胆创新,勇于开拓,不断拓宽业务领域,提高处置效率和效益,才能圆满地完成国家赋予资产公司的历史使命。不良债权打包批量处置作为不良资产集约化处置的主要方式,是后期不良资产处置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金融不良债权评估的运用是我国现有资产评估理论和实践的一次重大突破,对推动金融不良资产处置工作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金融不良债权的特殊性,金融不良债权评估业务远比一般性资产评估业务复杂,与一般性资产评估相比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研究国际上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历史和发展趋势,认为不良资产证券化在交易结构、特殊目的载体、制度安排、定价、评级、资产管理等问题上都有着和一般信贷资产证券化不同的特点;不良资产证券化不仅在理论上是可行的,而且对我国商业银行加快不良资产处置进度、提高不良资产回收率、改善  相似文献   

7.
组建资产管理公司,剥离部分不良资产后,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这与现代商业银行的通行标准以及要把建设银行办成“好银行”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全行不良资产中属于债权债务关系不清晰或法律手续不完善的占了较大比例,再加上长期积留下来的不良拆借、不良投资、涉案资金等问题,构成影响建设银行提高经营效益的巨大障碍。  相似文献   

8.
刘苗 《财会学习》2022,(10):88-90
在宏观经济政策及微观经济结构的影响下,我国企业的不良债权资产在持续增加,这给企业可持续经营发展造成了巨大隐患,可见企业迫切需要通过证券化方式科学处理不良债权资产.为此,首先阐述了不良资产证券化理论及不良资产证券化会计制度,其次分析了不良债权资产证券化会计处理流程,最后总结了不良债权资产证券化会计处理问题及意见,以期为不...  相似文献   

9.
金融不良债权评估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产物,随着金融不良资产处置业务的出现而诞生,并随着不良资产处置工作的推进而得到发展.金融不良债权评估的运用是我国现有资产评估理论和实践的一次重大突破,对推动金融不良资产处置工作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金融不良债权的特殊性,金融不良债权评估业务远比一般性资产评估业务复杂,与一般资产评估相比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正确认识金融不良债权评估这一新生事物,有助于合理运用债权价值评估结果,使其在资产管理公司处置定价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财经动态     
《国际融资》2006,(3):72-73
长城公司要求今年处置732亿不良资产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称,长城公司对政策性不良债权资产处置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2006年底前必须处置完732亿元剩余的政策性不良债权资产。长城公司是我国处置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之一。在过去几年中,长城公司采取了打包处置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