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08年北京奥运会带动了体育赞助营销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奥运赞助对企业来说,是巨大的投入。奥运赞助的效果究竟如何,在现有的营销研究中鲜有涉及。本文介绍了笔者和益普索(Ipsos)公司的研究人员共同进行的企业奥运赞助营销实证研究。通过调查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我们发现,消费者并不能有效区分奥运赞助商和非奥运赞助商,但是奥运赞助有助于提高企业及其品牌的形象,增强消费者对其产品和服务的购买意愿。  相似文献   

2.
2008年8月8日,还有一年,北京奥运已然进入倒计时。 奥运,作为体育营销的顶级平台,对于中国市场的企业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多年的体育营销经验,各种体育赛事的赞助活动,使得企业在奥运营销上初具经验。然而,奥运在中国召开,却又是前所未有盛事,中国企业能否成功畅游奥运这一世界性平台犹未可知。 对于奥运赞助商来说,筹备奥运营销的已有数年,步入了最后一年的收网阶段。如何充分利用奥运赞助商身份来挖掘商机,如何在传播、终端上统筹并进,如何在经历了数年的播种之后收获品牌或市场效益的果实,是每一个赞助商都在思考的问题。 而对于非奥运赞助企业来说,奥运所助推的消费动力已经体现,也正是企业发力的时机。然而,奥运知识产权和反隐性市场的大门,也在徐徐关闭。无论实力型企业抑或草根企业,都在寻找市场的空隙,寻找合理合法的机会接近奥运。 为此,本刊特别策划了《争夺“前奥运”市场》专题,以企业在奥运前夕的营销案例入手,希望为广告主有所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早在奥运赞助之初,奥康奥运推广的战略基本制定了造势以建立奥运赞助形象、切入市场获取投资回报、塑造大品牌形象的三大阶段方针。奥康是一个特别重视创意的、创造创意的企业。一次次的营销调研,一次次的提案,都在追求大创  相似文献   

4.
奥运,对中国人来说是百年一遇的梦想成真,对中国企业来说也是绝佳的品牌传播良机。企业赞助奥运、参与奥运、借势奥运来宣传品牌。不可否认,实力强的企业在奥运营销的进程中有先天优势,甚至是主角,但中小企业绝不是奥运营销的旁观者。  相似文献   

5.
非奥运营销伴随着奥运营销应运而生,从洛杉机奥运会开始,"非奥运营销(又称隐性奥运营销)"便被柯达、耐克、Google等国际品牌发挥得淋漓尽致,它们因未缴纳高昂的赞助费或奥运排它性原则而原本与奥运无缘,但却凭借自己的智慧,绕开奥运知识产权的壁垒,演绎了一次次经典的非奥运营销。2008北京奥运不仅中国的品牌企业成功赞助奥运取得丰硕成果,而且更多的非奥运赞助的中国企业抓住了奥运经济的机会演绎了——  相似文献   

6.
奥运文化具有传播面甚广、能轻易打破交流障碍等诸多优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以奥运为平台,以消费者为核心,通过整合传播,利用体育赞助、奥运明星、活动、公关等各种手段,建立品牌联想,有目的地推进营销策略和活动的实施。即将到来的2008北京奥运会被专家预测为最有市场开发价值的运动会。因此,对于赞助奥运会的企业来说,如何使已经产生的品牌效应不断持续地提升,是需要大家共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广告大观》2008,(10):111-113
伴随着北京奥运会的圆满落幕,中国开始进入一个“后奥运时代”。表面看来,奥运营销的话题已经接近尾声,然而,08奥运对于中国企业的意义却远未止步于此。在宏观环境上,奥运会对中国的经济、文化甚至国家形象所带来的巨大推动力,毫无疑问会持续惠及中国企业。因此,如何借势“后奥运”同借势奥运一样,成为中国企业尤其是赞助商眼下必须关注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8.
正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传播环境有了本质上的改变。今年出现了更多赞助商,特别是实力强劲的全球赞助品牌。另外,赞助方式也增加了如中国奥组委合作伙伴等形式。各个品牌的奥运营销启动时间早,特别是有些知名品牌在2011年底或2012年初就开展了奥运营销项目。另外,核心、紧缺的奥运资源依然紧俏,对于国内而言,虽然央视5套的奥运招标资源溢价140%以上,各家仍然激烈抢夺。  相似文献   

9.
《广告大观》2008,(8):133-135
2008是意义非凡的一年。随着奥运脚步的临近,一场营销大战日嚣尘上。在奥运营销领域,国际品牌群雄并起,觊觎中原;但对于大多数国内企业来讲,赞助奥运并由此展开奥运营销,仍然是一片陌生的领域。这是本土企业的一次磨砺,更是一场博弈:中国企业如何通过奥运会以及相关活动来强化自己的全球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在“奥运营销大战”中分一杯羹?  相似文献   

10.
当企业无缘赞助奥运时,并不意味着奥运营销之路已被堵死,它可以直接将品牌标识“嫁接”到转播奥运会的传播载体上。  相似文献   

11.
奥运营销的边界是什么? 当我们看到一些颇有点儿奥运“味道”的营销推广活动,被奥运赞助企业大声抗议的时候,常常会想到这个边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姚伟 《商界》2007,(6):80-81
1984年洛杉矶夏季奥运会:柯达 “非奥运营销”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84年,用于描述在这一年举行的洛杉矶奥运会上一些企业所采用的特殊营销手段。在这届奥运会上,富士耗费巨资成为奥运赞助商,而其竞争对手柯达却成为了ABC电视网的赞助商。并由此创造了一个非奥运营销的经典:因为赞助电视网,柯达有权在奥运转播过程中不断传播柯达的品牌标识。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央视奥运营销策略价格的水涨船高,很多非奥运赞助商开始寻找替代广告传播渠道。比如一些受到奥运赞助企业和国际品牌双重挤压的非奥运赞助商和一些与奥运相关性不强的行业,如药品行业,可能会在省级卫视投入更多的平播广告,他们会寻找更具有性价比的广告投放媒介,比如通过省级电视媒体组合投放策略可实现全年性价比较高的传播计划。因此,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2008年,广西电视台遵循差异化营销策略,制定了一系列极具特色的奥运营销战略。  相似文献   

14.
万文亮  陈霞  帅兵 《商》2014,(17):43-43
如今,单一的产品形象建设已不能满足企业在如临深渊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的需要,如何能在建立产品形象系统的基础上,总结出一整套完整的消费者深度沟通的方法,将能帮助更多的中国企业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本文基于企业产品形象系统(PIS)相关理论,探讨出可视化营销传播(Visible Communication)的模型和可视化营销传播的推广工具。  相似文献   

15.
清澜 《商务周刊》2009,(16):80-81
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一周年之际,在回顾奥运精彩的同肘,中国商界和学术界又进一步把目光聚焦到了对企业奥运营销的成功与失败的探讨之上,希望通过一种反思的视角和理性的思维,从中国奥运赞助企业身上发掘出其利用国际化平台夯实自身竞争力的经验,以为中国企业在经济危机背景下解决竞争力难题寻找出路。作为首家赞助奥运的乳品企业伊利集团,因其精确到位的奥运营销而被广泛关注,并八选了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经典案例库。  相似文献   

16.
国际通用的赛事赞助营销的投入比例为1比2.8,到1比3这意味着花一元钱获得奥运赞助商资格后。至少还应投入2.8到3元钱进行后续的营销和传播。因此获得奥运赞助权只是拿到了一张奥运营销的入场券。要真正实现一次完美的奥运营销,还要看入场后企业都做了什么。  相似文献   

17.
对战奥运营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小明 《广告大观》2007,(2S):55-56
随着08奥运的临近,体育无疑是当前最热门的话题,拥有了空前的关注度与曝光率。联想、海尔、恒源祥、强生、中国网通、中国银行、青岛啤酒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加盟。奥运营销成为企业实力的证明,营销的利器。但是,付出了高额的成本,面临的当然是沉甸甸的营销压力。因此,如何将奥运赞助落到实处,如何有效运用奥运赞助权益,如何使奥运赞助权益最大化又成为奥运赞助商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2007年注定是奥运赞助商们无法回避的岁月,同时,2007年还是非奥运赞助商用创意和执行进行“雪耻”和“证明”的机会。  相似文献   

18.
随着央视奥运营销策略价格的水涨船高,很多非奥运赞助商开始寻找替代广告传播渠道。比如一些受到奥运赞助企业和国际品牌双重挤压的非奥运赞助商和一些与奥运相关性不强的行业,如药品行业,可能会在省级卫视投入更多的平播广告,他们会寻找更具有性价比的广告投放媒介,比如通  相似文献   

19.
黄琍 《市场研究》2006,(7):43-45
奥运会作为世界顶级体育赛事,奥运营销的商机必然备受瞩目,到目前为止,北京2008年奥运会已签订了10家合作伙伴和8家赞助商。在这些有幸参与奥运营销的企业感到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有专家提醒,赢得奥运会赞助资格并不意味着掌握了打开金库大门的钥匙,对于那些渴望通过奥运赞助实现  相似文献   

20.
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经落下了大幕,在后奥运时代里,中国企业应该理性应对营销环境的变化,对自己的品牌定位及赞助战略有一个长远的规划,以确保自己在奥运赞助这场大战中笑到最后.为此,笔者对后奥运时代的中国企业体育赞助现状提出问题并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