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中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96,自引:0,他引:96  
本文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了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研发效率,并考察了企业规模、市场结构和所有权结构等因素对研发效率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是: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研发效率整体偏低,但呈现稳步上升状态,行业间效率差异有逐步缩小趋势。企业规模和市场竞争程度与研发效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比重对研发效率也有正向影响,但外商投资企业对研发效率的贡献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效率研究——基于三阶段DEA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我国高技术产业分地区数据,应用三阶段DEA方法,对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效率进行了实证测评.主要的研究发现: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效率水平较低,且规模效率不高是制约其整体提升的主要原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动者素质是提高效率水平的有利因素,而地理位置和政府干预对研发创新效率提升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按照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将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模式分为4种类型,各省区可根据自身的效率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财政补贴对我国集成电路企业自主研发及所需外源融资的影响, 并检验外源融资在财政补贴影响自主研发时可能存在的中介及调节效应。 回归结果表明, 财政补贴对我国集成电路企业自主研发投入的影响显著, 对专利产出影响不显著; 财政补贴能显著促进企业获得研发所需的股权融资;两种外源融资中股权融资在补贴促进研发时既有直接的中介效应也有间接的调节效应, 而银行信贷仅发挥调节效应; 现行政策对环渤海、 中西部、 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激励效果依次降低; 对封装测试、 制造、设计和装备材料环节的激励效果依次降低; 政府补助市场化运行方式有利于资金效率的提高; 财政补贴对员工和资产规模较大企业研发的激励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我国区域研发资源配置效率测度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以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1998-2005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了研发资源配置效率的测算,结果表明我国研发资源配置效率的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但效率较低、差距较大;研发财力资源要素的投入在研发资源配置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研发资源配置效率表现出较强的区域型特征.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中部6省1998~2009年的研发投入数据和2001~2012年的研发产出数据,运用超效率DEA方法,测算了各省高技术产业每年的研发创新效率及排序,并在横向范围内对2001~2012年这一时期内研发创新相对效率的整体领先度进行计算,以此来衡量中部6省在整个12年中研发创新相对效率。结果表明:中部6省研发创新效率存在很大差异,领先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依次为:山西、安徽、河南、湖南、江西、湖北。本文结论可为中部6省研发创新效率的提升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前,基于资源、能源和人力资源约束下的传统产业发展面临极大的困难,浙江省迫切需要发展研发产业,以实现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本文以研发产业发展环境支撑体系为理论基础,对浙江省研发产业发展面临的障碍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当前医药领域研发外包的发展现状,当前存在的问题,及从政府、行业和企业3个层次对我国的医药研发外包进行思考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但是,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仍然面临很多问题,如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研发投入不足,高技术人才短缺,创新效率低下等等,因此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就变得尤为重要.本文运用DEA方法中评价规模有效性和技术有效性的C2R模型和评价技术有效性的C2GS2模型,对我国高技术产业中的17个行业的创新效率进行实证分析,比较行业间的差异,并根据技术有效性和规模有效性对各个行业的发展状态进行分类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构建包括产业规模比率、区位熵等在内的主要产业识别指标体系,以2003~2012年我国31个地区的工业主要产业为研究样本,统计出各产业在地区之间的同构程度,进而研究了区域产业同构对产业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总体上产业同构与产业率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经过分类之后的实证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产业,其地区同构程度与其综合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之间的关系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10.
作为创新的"孵化器",高技术产业的RD效率问题至关重要。从区域与行业交叉的视角出发,选取RD活动人员折合全时当量和RD经费内部支出作为投入指标,有效发明专利数和新产品销售收入作为产出指标,运用DEA模型研究了中国高技术产业5个行业在17个省市的RD活动效率,运用层次聚类分析对17个省市加以聚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RD效率普遍偏低,没有任何一个省市的5个高技术产业均处于较高的RD效率上;区域间发展很不平衡,高技术产业行业差异比较明显;个别省市的5个高技术产业的RD效率都很低;传统"创新"大省RD效率并不突出,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针对存在的问题,从追求效率、追求精益、协同发展和加强政策引导等方面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申请专利数、新产品销售收入为因变量,以科技与发展人员全时当量(LNpeo)、高技术产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LNrd)、研究与试验发展机构数(LNjg)、产业总产值(LNcz)、高技术产业利润额(LNlre)为自变量,进行加权最小二乘(WLS)回归估计,实证研究得出:申请专利数、新产品销售收入与其影响因素,即科技与发展人员全时当量(LNpeo)、高技术产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LNrd)、研究与试验发展机构数(LNjg)、产业总产值(LNcz)、高技术产业利润额(LNlre)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科技与发展人员全时当量(LNpeo)、高技术产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LNrd)是影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两个最重要的变量,其影响系数为0.673、0.783。  相似文献   

12.
13.
李牧南  黄芬 《工业技术经济》2016,35(12):137-142
相比大型高技术企业,中型高技术企业在我国所有省(市)均有分布,统计数据也相对完整。在国家和区域创新战略实施过程中,中型高技术企业也是大部分中西部省份的重要创新载体。但是,国内外针对中等规模高技术企业创新效率的研究较少,专门探讨我国省际中型高技术企业创新效率的文献基本为空白。本文基于“研究→开发→转化”的创新价值链视角,结合2010~2015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中有关中型高技术企业的专项统计数据,结合传统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我国不同地区的中型高技术企业的创新效率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实证研究显示,中型高技术企业在不同地区的综合创新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这种差异也给相关科技政策制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集聚经济理论探讨了产业集聚对碳效率的影响机理。通过匹配2010~2019年间中国285个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了不同产业空间集聚对碳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对城市碳效率影响显著,且各产业的集聚效应呈现显著异质性。其中,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改善本地及周边地区碳效率均发挥显著正向作用,而制造业集聚则对城市碳效率发挥显著的抑制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使用门限回归方法,以市场化指数作为门槛变量,检验产业集聚对碳效率影响的门槛特征,并证明了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将改善集聚效应对碳效率的影响。最后,本文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已成为降低碳排放进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推手.基于30个省市2008-2019年的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行业异质性,结果表明:产业协同集聚对碳排放强度影响呈倒U型,即具有先促进后抑制的作用,当产业协同集聚度低于3.142,产业协同集聚...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日本16个主要制造业研究开发费用和资产情况的比较,探讨日本主要制造业研究开发费用的投入规模、增长率、研究开发资产及其附加价值等,明确了制药产业近年来研发费用增速快,效率高,是一个高度知识密集、高附加价值的产业。  相似文献   

17.
高技术产业被视为区域创新的重要载体, 把握不同区域创新效率有助于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创新政策。 本文将创新过程划分为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两个阶段, 运用DEA 模型对中国2009~2016 年高技术产业省域创新效率进行动态评价。 结果表明, 整体上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均处于较低水平,“高投入、 低效益” 矛盾依旧, 但技术研发阶段效率高于技术成果转化阶段效率, 说明高技术产业创新低效主要源于技术转化阶段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新经济地理发展下的异质性企业模型以生产率差异为基石,认为高生产率企业具有低边际生产成本,忽视了产品质量的垂直异质性。本文试图讨论地区生产效率和质量投入双重异质对产业集聚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市场非对称情况下,单独提高质量投入比单独提高生产率更有优势,单独提高质量投入会随着运输成本的下降而增加市场份额,单独提高生产率则会在运输成本降到一定阈值后导致地区市场份额的削弱;此外,生产率和质量投入“两头兼顾”的方式虽然会增加地区市场份额,但是其所带来的集聚力会弱于单独提高质量投入的方式。总的来看,未来把握好地区的质量投入才是扩大地区产业集聚和空间分布情况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数字经济事关国家发展大局,对推动我国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基于我国30省(区、市)2013~202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产业集中度、区位熵和Moran’s I指数测算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并分析其演化特征。研究发现:(1)我国数字经济产业、数字经济制造业和数字经济服务业的集中度均属于极高寡占型,领先省(区、市)均是东部地区,空间分布差异明显;(2)数字经济产业和数字经济制造业集聚呈“东部>中部>东北>西部”趋势,且以重点省(区、市)为核心节点;而数字经济服务业集聚呈“东部>东北>西部>中部”趋势;(3)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具有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且不同时间、不同数字经济产业的空间关联性存在着明显差异;东部地区的辐射作用和临近效应能够显著作用临近地区的数字经济产业空间集聚发展,也能够通过不同产业同时向中部省(区、市)辐射;而西部地区的辐射作用和临近效应并不显著。本文研究揭示了数字经济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化规律,为引导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0.
高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生力军,本文基于高技术产业行业数据,验证技术体制与本土高技术产业经济效率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技术机会(OPPO)、知识基础特性(PROP)、外部知识获取性(ACEE)的统计量分别是19.897、2.816、2.074,对应的显著性概率分别是0.000、0.009、0.047,说明技术机会OPPO、知识基础特性PROP、外部知识获取性ACEE通过了t检验,且技术体制3个变量与经济效率(EFFI)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创新的独占性(APPR)与高技术产业经济效率(EFFI)也存在正相关,但这种相关不是显著的。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