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2009~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融资约束与企业研发投入以及融资约束、公司治理和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融资约束会对企业研发投入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2)公司治理对于二者的关系能够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即当股权集中度较低、两职合一、高管薪酬较高时,融资约束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抑制作用会显著减弱。本文为理解经济转型背景下的中国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因素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也为理解融资约束、公司治理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关系的微观机理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2.
现金持有价值的影响因素是金融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已有研究多在代理框架下探究公司内外部治理因素对企业现金持有价值的影响。立足于A股市场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体、公司融资约束问题严重及股权高度集中的现实背景,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A股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价值及投资者情绪与公司不确定性对现金持有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现金持有价值显著为正,这在高不确定性公司中更明显;同投资者情绪高涨期相比,投资者情绪低落期的正向现金持有价值更高;在投资者情绪高涨期,高不确定性公司的正向现金持有价值较高,且与低不确定性公司的现金持有价值差异更大;在投资者情绪低落期,高、低不确定性公司的正向现金持有价值均较高但二者之间的差异较小。本研究发现了影响现金持有价值的新因素,提供了投资者情绪因素具有资产定价效应的新证据,对企业现金持有决策、市值管理决策、监管部门的投资者教育及行为金融研究均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殷俊明;任赢阳;罗丹 《财会月刊》2025,(3):40-46
供应链是企业配置内外部创新资源的重要载体,企业在供应链中的话语权对其创新行为及效果存在重要影响。本文以2015~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企业供应链话语权对研发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供应链话语权会显著提升其研发创新水平,而环境不确定性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供应链话语权对研发创新的促进作用在融资约束程度较低、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成熟期企业中更为显著。研究结果丰富了企业供应链地位影响创新决策的相关理论,为企业利用供应链关系提升研发创新水平、促进创新产出提供了经验依据,也为政府依托产业链配置创新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微观证据。 相似文献
4.
5.
6.
本文在不同融资约束背景下对政府财政资助与企业研发投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无论融资约束强的企业还是融资约束弱的企业,政府财政资助对企业研发投入都具有诱导效应。与融资约束强的企业相比,政府财政资助对企业研发投入的诱导效果在融资约束弱的企业中表现得更好,且与企业的股权性质无关;此外,与非国有控股企业相比,国有控股企业的诱导效应对融资约束的强弱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7.
9.
10.
11.
本文以2007—2018年中国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超额现金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与机制。研究发现:(1)超额现金促进企业研发投入,使用工具变量和双重差分等多种方法缓解内生性问题后,该结果依然稳健;(2)异质性分析显示,该效应在融资约束高和公司治理好的企业中更明显;(3)关于影响机制的研究证实,CEO过度自信和失败容忍是超额现金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两个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12.
13.
以2010—2015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面板数据及其稳健性标准误修正模型研究了治理结构、R&D投入与企业绩效三者的逻辑联系。实证结果表明:国有持股负向影响企业的R&D投入,股权制衡度正向影响企业的R&D投入,股权集中度、高管持股水平与R&D投入呈非线性关系;高管股权激励的“利益趋同效应”与“壕沟防御效应”共同调节政府补助对企业R&D投入的作用路径;R&D活动具有滞后效应,负向影响当期的企业绩效,但是对滞后两期的绩效水平有显著正向作用。优化公司治理结构,从根源上解决代理问题,是提高研发效率进而促进企业稳健发展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4.
采用2007—2013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对现金持有与研发投入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研发投入越多的企业的现金持有水平越高;期初现金持有越多的企业研发投入越多,研发-现金敏感性越显著,而且随着现金持有量的增加该敏感性会逐渐下降;相比于成熟期公司,成长期公司现金持有与研发投入之间的正相关性更强,而且成长期公司的研发-现金敏感性不会随着现金持有水平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5.
研发投资是企业的重大决策之一,董事会结构对研发决策过程和结果有重要影响。以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研发支出粘性刻画研发持续性,从董事会断裂带这一结构特征探索影响企业研发持续性的组织因素。研究发现,董事会断裂带的存在降低了企业研发投入的持续性,即提高董事会团队的同质性有助于提升研发投入持续性。机制检验表明,董事会断裂带通过影响董事会的监督效能、目标决策导向与风险偏好三条路径影响研发持续性。异质性分析发现,董事会断裂带的深层特征会加剧其对研发持续性的抑制作用,而企业购买董事高管责任险能够缓解董事会断裂带对研发持续性的负向影响。区分研发支出变动类型后发现,董事会断裂带主要抑制“升多-降少”型研发支出粘性。研究结论为董事会结构的决策效应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拓展了研发支出粘性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也为我国企业加强董事会建设以提升研发连续性提供了理论指导与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使用投入产出模型研究了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业的宏观经济效应。研发业的就业效应在服务业中居于中等位置,其劳动报酬系数存在下降态势,对就业的带动能力在减弱。研发业投资回报率较低,产业没有形成内生发展能力,但是营业盈余系数有上升趋势。研发业最终消费系数在服务业中位于较前位置,是促进消费的重要服务业,但对其消费主要体现为政府消费,居民消费很少,其最终消费系数有下降趋势。研发业出口效应较弱,其产出对出口影响较小,但是其对出口影响增强的势头已经形成。研发业进口系数在服务业中居于首位,其对进口依赖较强,对进口依赖较强的态势已经形成,并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这种趋势。研发业的出口劳动直接消耗系数和就业乘数都较大。 相似文献
17.
董晨哲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0,(7):78-79
生物医药产业已经成为最具成长性的产业之一,其长周期、高风险、技术密集的行业特征使生物医药企业较一般传统企业而言面临着更甚的融资困境。论文选取2014-2018年我国生物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分别从负债的规模、期限和来源三个方面研究负债融资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负债规模、短期负债、长期负债、银行借款以及商业信用均与企业R&D投入强度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信心是影响产业政策实施效果背后的重要无形因素。本文从“信心效应”的新视角出发,基于2012—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以《中国制造2025》为一项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促进创新型产业政策对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促进创新型产业政策的颁布能够通过“外部信心效应”和“内部信心效应”促进受支持企业研发投入增加;通过与受支持企业自身的营运性信心和社会性信心叠加,信心效应的影响分别出现U型与倒U型的差异;信心效应在促进创新型产业政策对受支持企业研发产出数量和实质性的影响中都发挥了作用。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相关文献,也为新时期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实践以及企业行为调整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以2007~2020年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运用大数据文本挖掘技术获取企业数字化转型数据,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高企业探索式创新和开发式创新的投入水平,且对探索式创新投入的提升作用更大;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改善公司治理、提升人力资本素质等提高企业的双元创新投入;这种提升效果在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并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因此,应制定相关支持政策和监管措施,深入研判企业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稳步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大双元创新投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