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当前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重大变化,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在加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步伐中,乡村的振兴与发展是我国突破经济发展瓶颈的强大动力。文章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基于城乡融合发展对乡村振兴驱动机理的理论认知,以苏北地区为研究对象,对苏北地区当前城乡融合发展问题和挑战进行剖析,最后以城乡融合机制为出发点探索推动苏北乡村振兴的途径,以期对我国其它类似区域就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科学的指导经验。  相似文献   

2.
3.
4.
马宇然 《科技和产业》2020,20(4):125-128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确立了农业优先发展的地位,为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间接的促进了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梳理了都市型现代农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关系,不容忽视的是,昌平区都市型现代农业仍存在着休闲农业发展结构单一、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其发展水平与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之间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了弥补这些差异,更好的促进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昌平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应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优化乡村布局,建设美丽乡村、促进主导产业升级,打造都市型农业示范区。  相似文献   

5.
对入选首批“甘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陇南绿茶为例,分析了陇南绿茶产业发展现状。研究表明,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基于乡村振兴背景,发展特色乡村产业,充分发挥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特点,推动茶产业提质增效,旨在构建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激活农村创新活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为实现多主体参与、多要素聚集、多业态发展、多模式推进的融合格局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赵丽 《天津经济》2023,(10):17-19
绩效审计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为此,本文从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产业发展绩效审计的概述入手,阐明乡村产业发展绩效审计存在审计重点不突出、标准不统一、体系缺乏综合性与全面性、结果利用有效性差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坚持问题导向、建立科学且完善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合理构建完善的绩效审计结果应用机制、强化行政绩效审计增强服务意识等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7.
圩镇是城乡统筹的枢纽、城乡融合的节点,也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交汇点。推进美丽圩镇建设,有利于实现新型城镇化、推动乡村振兴,牵引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困境。文章以广东省Y市为例,探讨了如何推进美丽圩镇建设,发挥圩镇功能,从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需求的不断多样化,文旅产业融合的概念开始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文化和旅游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大力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不仅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我国产业结构转型也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利用1 042份调查问卷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政府措施在乡村产业振兴中对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搭建中介和调节效应模型,并进一步探讨农户参与度影响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可能路径和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政府措施有助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政府措施以农户参与度为中介有助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在乡村产业振兴背景下,政府通过实施相关措施,提升了农民积极性,增加了农户参与度,对政府措施产生调节效应,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因此,为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引导性的政策措施亟须出台,并带动当地农民群众,提升农户的参与度,以此来提升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基础,而产业振兴则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由此可见,产业发展对于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者的有效衔接起到了支撑性作用.文章以贵州省X市T镇红心猕猴桃产业为研究对象,发现当地虽然采取因地制宜、科学技术、社会组织科学管理以及整合社会资源等运作方式给西部地区贫困人民带来了一定的增收增益,但仍然存在政府和帮扶...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新要求,是增强农村经济活力、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举措.农村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载体,在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促进农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当前"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次调研以西青区张家窝镇老君堂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在地理位置、发展历程以及所处节...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实现村庄产业振兴的前提是进行村庄产业发展规划。本文重点探究特色保护类村庄的产业振兴之路,以荆门市东宝区易畈村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文献研究和态势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村庄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特征和问题,科学合理地进行产业空间布局建设,提出村庄产业发展规划方向和策略,形成以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为主导的示范强村,以期为特色保护类乡村的产业振兴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乌鲁木齐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村产业融合的政策,大力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基于乌鲁木齐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背景及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总结,应用实地调研法、文献研究法等多种方法对乌鲁木齐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模式、关联度、困境等展开了研究分析.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2014—2018年乌鲁木齐县农业与其相关的18个产业之间关联度进行评价,探究出现阶段乌鲁木齐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薄弱点;结合乌鲁木齐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各产业之间的关联程度分析以及目前乌鲁木齐县产业融合发展的困境分析,从提高产业融合水平人才培养与引进深化农旅结合等方面为今后乌鲁木齐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项肖  范巧 《科技和产业》2021,21(3):61-68
乡镇工业产业兴旺是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利器和关键保障.找准欠发达地区乡镇工业产业兴旺的驱动力,将为欠发达地区乡镇工业产业兴旺和乡村振兴提供科学依据.基于甘肃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中的乡镇普查数据,结合地理加权回归分析和空间计量分析,分析欠发达地区乡镇工业产业兴旺的驱动力因素.结论显示,是否有高速公路出入口、工业企业单位数和企业从业人员数,对欠发达地区乡镇工业产业兴旺具有显著的影响.欠发达地区必须从加快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着力推动乡镇工业化发展、以创业促进就业发展、优化乡镇发展的营商环境等方面重点发力,才能保证乡镇工业产业兴旺.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能够推动地区经济,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贵州省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城乡之间差距大、城乡公共基础设施配置不均等问题。通过研究贵州省城镇化发展现状,指出贵州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从完善城乡空间布局、挖掘乡村资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完善政策制度体系、探索创新模式5个方面,提出贵州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作为乡村振兴总要求。在对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品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这一背景,从乡村旅游品牌定位、品牌打造、品牌营销和品牌保障四个方面构建乡村旅游品牌化建设体系,对目前乡村旅游建设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乡村旅游品牌化建设提升战略及展望,以期为国内乡村旅游品牌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邹强  王景 《科技和产业》2021,21(7):189-192
响应国家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积极发展地理标志,不仅可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而且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云南省大理州为例,探索促进地理标志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阐述地理标志内涵和特征,结合大理州实际,总结大理州地理标志发展现状,归纳出大理州地理标志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最后提出发展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促进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梳理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指出海南乡村旅游发展遇到的瓶颈、困境,提出海南乡村旅游质效提升的思路和策略,包括开拓客源市场、锻造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和强化要素保障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张慧  刘胜题 《科技和产业》2022,22(1):211-216
根据收集的400份问卷的数据建立PSM-DID模型来探究扶贫小额信贷政策的减贫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有一定的减贫效应,并且得出家庭人均年收入与户主年龄和户主受教育程度成正相关关系,与家庭人口数成负相关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为更有针对性地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制定合理的政策和规划,对各区域发展程度进行研究。依据中国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对乡村振兴评价指标和综合指数进行测度并构建数据集。在区域发展程度预测模型基础上构建置信度评估模型。通过实验验证置信度评估模型对预测模型准确度的提升效果,展示构建模型的有效性和高泛化性,同时用SHAP图分析重要性较高的特征及其对模型输出的贡献,最后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促进区域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国家重要战略部署,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关键是提高农民素质,培育造就一大批紧跟时代、不断成长的新农人.通过重点论述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农人培训的重要战略意义,基于ADDIE模型,从分析、设计、开发、执行、评估5个环节,探讨新农人培训体系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