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深入了解河长制,推进河长制顺利实施,进而提升河长制对河湖治理的效用水平,运用整体性治理理论对河长制的适用性与实用性进行论证,梳理了河长制的概况和推进进程,分析了河长制实际执行中存在的层级整合落实问责真空化、功能整合压力导向难以持久、部门整合参与主体单一化等问题,提出了构建整体责任、设计法律保障制度及提倡多元参与主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鞠茂森 《水利经济》2020,38(3):51-54
在调研全国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进展的基础上,分析了河长制湖长制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效,研究了河长制从"有名"到"有实"存在的10个方面差距,并就河长如何在全面推行河长制中发挥领头雁作用提出了10个方面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作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创新举措,河长制逐渐成为建设幸福河湖、助力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但在实践过程中,存在河长履职不到位、协同治理机制不力、公众参与度不高等问题,河长制实施效果欠佳。基于对既有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系统梳理和归纳,分析孪生水利技术赋能河长制的实现路径,探讨数字孪生技术在河长制管理机制创新中的协同作用和可能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孪生技术可以与河长制在专业知识、快速响应、协同合作、公众参与和多元联动等方面发挥协同作用,为河长制现存问题提供解决路径;应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体系、充分的研发经费投入、平衡的人机关系、开放式的数字孪生公共服务平台等,建成与河长制工作更适配的数字孪生系统,全面赋能河长制发展。  相似文献   

4.
陶艳  计勇  张越  曹慧中  张翼  张洁 《水利经济》2023,41(2):78-85
水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关系影响到区域经济、社会与生态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与运行关系着我国生态环境的发展与变化,需要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针,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因此探讨生态经济评价在中小河流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性,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基于生态学、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理论对各类水利工程的生态经济评价进行梳理,科学分析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经济间的关系;以现有的水利工程生态经济评价认知为出发点,了解国内外水利工程生态经济评价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总结了当前水利工程生态经济评价的相关理论、评价方法以及水利工程生态经济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从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两方面提出了未来中小河流水利工程生态经济评价的研究与展望,为水利工程生态经济评价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5.
“河长制”作为水危机下的制度创新,在转为常态化运行时往往面临模式僵化、效率偏低以及公众参与缺失等问题。H市在基层水管理实践中基于纵向“行政河长”与横向“民间河长”的信息互联、资源共享和决策互信所形塑的“立体河长制”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行政河长”的单边弊端。研究认为,借由横纵联合所建构的“立体河长制”兼具良好的环境与社会效益,在显著优化基层水管理工作的同时,有效激发了社区参与意愿,培育了民众参与能力以及促进了公共性的再生产。但作为一项地方性实践,“立体河长制”本身仍面临高度依赖民间基础、缺乏可持续性激励以及制度化水平较低等问题。为此,需通过进一步吸纳市井环保经验、建立可持续性激励机制以及提升制度化水平,以期增强“立体河长制”的实践效能。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治水政策,河长制在广大村域河流生态治理中却效果不佳。本文从自然资源属性的视角出发,基于汉江流域S村的案例考察,借鉴IAD分析框架探索村域河流的多中心治理何以必要、何以形成、何以有效、何以持续。研究发现,村域河流开放性与封闭性兼具的特殊资源属性决定了其利益主体的多元性和多中心治理的必要性;多主体在角色、地位、功能等方面的差异和相对优势是多中心治理发挥作用的关键;不同于西方情境下的多中心治理,在“强政府—弱社会”的现实背景下,必须在坚持政府主导地位的基础上通过赋权增能、监督激励、孵化引导等手段实现各主体权、能、责、利的统一,进而促成“交叠管辖、分散决策”的治理格局。本文拓展了中国情境下公共资源多中心治理的思路,对完善河长制运行机制、促进河长制的多元参与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北京市永定河生态修复工程为例,在深入调查永定河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管理现状的基础上,从流域综合管理、城市景观管理和生态修复管理角度,深入分析当前建设管理的特点及面临的挑战,提出基于现有管理制度,从创新管理理念、健全管理组织机构、加强技术管理方法三方面完善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管理,为永定河后续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管理及北方类似河流的生态建设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刘戎 《水利经济》2007,25(3):53-55
探析水资源治理的内涵及其与传统水利管理的区别。认为,治理与管理的最大区别在于:治理的客体是多方利益主体以及他们之间可能互不隶属的社会关系;而管理是针对一个封闭系统内部的,管理体系中的权力关系是自上而下的。人类治水活动系统包含两个子系统:处理水与人关系的自然子系统;协调人与人关系的社会子系统。中国水问题的实质是人的问题,水危机的根源在于协调处理社会子系统能力低下所导致的治理危机,治水的关键在于“治人”,在于提高对水资源的治理能力。由于要面对和处理横向的、互不隶属的社会关系,水资源治理与传统的水利管理从内容到目标、到手段,均不相同。  相似文献   

9.
在阐述中国水利现代化的含义、内涵及目标的基础上,进行中国水利现代化的思考,提出加快推进中国水利现代化的5条对策:牢固树立现代水利观念,始终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和先进科学理论引领中国水利现代化;健全完善水利管理的体制机制,优化中国水利现代化管理效能;加强科学研究和科技运用,强化中国水利现代化支撑作用;加强法制建设和人才培养,夯实中国水利现代化保障基础;加强宣传教育,形成支持中国水利现代化合力。  相似文献   

10.
11.
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战略环境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系统研究推行河长制的战略环境,分析河长制具有的优势、劣势,以及现阶段我国全面推行河长制存在的机遇和潜在的威胁,并结合我国当前实际情况以及现有的研究成果,提出完善法律法规、健全协同推进机制,开展有效宣传、引入民间资本、发挥公众力量,坚持一河一策、依靠大数据平台实现智慧治理等具体建议,以保障河长制长期高效顺利推行,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2.
秦格  刘晓艳 《水利经济》2020,38(4):28-32
借鉴企业绩效评价的方式方法,通过逻辑论证,分析了河长制绩效评价体系理论研究的起点、研究假设、研究原则和内容框架的设计等要素,构建了河长制绩效评价的理论框架,指出河长制绩效评价体系是针对河长绩效考评的一套责任分解和落实的制度安排,可以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评价方法,为河长制提供相关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国重污染上市企业2008—2019年数据和河长制演进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河长制对重污染企业绿色转型策略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受河长制导致的环境监管压力的影响,重污染企业更倾向于采取绿色并购的外部获取策略、而非绿色技术创新的内部研发策略来实现绿色转型;当重污染企业面对较大媒体压力或环境不确定性较低时,影响程度更为明显;从后续机制检验结果可以看出,河长制实施后地方政府可能通过收紧环境规制促使企业绿色转型。地方政府应当制定明确的环境治理目标,并通过制度支持和制度压力等方式督促重污染企业节能减排,从源头缓解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刘娟 《水利经济》2011,29(6):43-45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法制意识淡薄等财务管理问题的具体表现,分析了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并从外部环境、管理者素质、企业自身管理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5.
分析我国大中型调水工程及其投融资体制的特点,探讨深化大中型调水工程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方向,指出以《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坚持鼓励社会投资、界定政府投资比例、加强项目管理、健全投资项目决策机制、引入市场机制等改革方向,不断完善我国大中型调水工程的投融资体制。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建设我国水权制度,探讨了水权和水权制度的定义以及水权制度建设的意义,分析了我国水权制度建设的思路,以及在该思路指导下北京市水权制度建设的内容,提出建设水权制度的保障措施:完善法律法规;构建协商仲裁机制;理顺政府管理职能;加强政府执行力度;加强对水权相关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基于广义水权的视角,在国家水权制度框架的基础上,从流域、区域和基层用水3个层面,提出了构建温榆河流域水权管理框架的思路,并从水权分配机制、水权实施机制和水权保障机制3个方面,系统阐述了温榆河水权制度建设的具体途径,旨在为中国其他中小流域水权管理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