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省域碳排放的空间效应使碳减排具有系统性、复杂性,影响了碳减排政策的精准性、有效性。本文基于2003—2019年我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SDM)实证研究我国双向FDI对碳排放的空间效应影响,并构建中介效应模型进一步发掘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我国省域碳排放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特征,且2003—2019年间,我国省域碳排放空间集聚性呈削弱趋势;(2)双向FDI对省域间碳排放空间溢出效应均有抑制作用。进一步地通过传导机制检验发现:(1) FDI通过“环境规制效应”抑制省域间碳排放空间溢出,通过“资本逐利效应”促进省域间碳排放空间溢出;(2) OFDI通过“技术传播效应”抑制省域间碳排放空间溢出,通过“人力资本效应”促进省域间碳排放空间溢出。  相似文献   

2.
韩宝 《当代金融研究》2019,2018(1):51-72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间,自加、英、美、澳等国渐次兴起了所谓法律地理学(空间-法律)研究。尽管到目前为止,该研究尚未形成很清晰的理论图式;但透过其新颖的方法还是可以看出它开阔的理论视野及宏大的理论抱负。对我们而言,不只是要去理解这一研究动向在其学术谱系下的基本理路;还要结合我国的社会背景,辨识其中可能的问题域,进而透过对社会现象的阐释以反思我们关于法律的一些思考方式。在更远的未来,则是于跨学科、交叉学科、后学科领域贡献来自我国经验的法律地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金融地理学角度诠释了金融活动的聚集,并以空间差异、空间过程、空间相互作用为线索,深刻剖析天津创建区域金融中心的地理学基础并进行实证分析。优越而独特的地域条件决定了京津之间具有鲜明的金融职能城市体系空间结构和金融外部空间效应.实证结果也验证了天津在“信息流”上具备了金融聚集的功能。不过,天津若想尽快实现北方金融中心这一定位,还需要政府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构建三维评价指标体系测度我国省域物流业和金融业的耦合协调度,并归纳耦合协调度演化规律和空间集聚特征,最后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两者耦合协调度的驱动因素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从演化规律来看,我国各省市物流业与金融业的耦合协调水平稳步上升,呈现出过度类为多数、协调类和失调类为少数的“橄榄型”结构;从空间特征来看,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呈现以东部沿海为核心的“高—高”集聚、中西部大部分地区为“低—低”集聚的空间集聚特征;从驱动因素来看,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设施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和科技创新等因素均对物流业与金融业的耦合协调度产生了显著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空间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许多抽象概念都是通过空间隐喻才得以构建.通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系统地对比分析空间形容词“远(??)、近(???)”的空间概念在汉韩两种语言中的隐喻投射,结果发现,韩汉两种语言中“远、近”的隐喻投射主要集中在时间域、程度域、情感/态度域、知识/智力域,两者表现出一种“同异并存”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周才云  谢顺平 《征信》2024,(4):76-85
数字普惠金融在企业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等微宏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基于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区域创新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效应,以及资本投入对区域创新的中介效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省域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通过资本投入间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在空间效应上,各省域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具有明显的“虹吸效应”,不利于邻省域创新的发展;进一步异质性研究发现,东北和中西部省份相较于东部发达省份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创新直接效应、空间效应的促进作用和溢出强度都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2008—2019年黄河流域37个资源型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Super-SBM模型测算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水平,并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对生态效率提升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空间分布格局为“上游低、中下游高”;绿色金融发展对生态效率提升的影响关系为先促进后抑制,即倒U形关系,对周边城市空间溢出呈U形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绿色金融发展对黄河流域四类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影响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基于研究结论,提出适当扩大绿色金融覆盖面、丰富绿色金融产品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双碳”目标背景下,加快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是提升农业生态效率的重要手段。基于我国省域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农村人力资本门槛效应与农业生态效率空间自相关性,并构建面板空间门槛模型综合考察不同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下绿色金融发展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空间效应与门槛效应是绿色金融发展影响农业生态效率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考虑空间因素后,绿色金融发展对农业生态效率的提升作用存在农村人力资本门槛效应。研究结论揭示了绿色金融发展与农业生态效率的空间门槛关系,为有效促进农业生态效率提升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金融生态环境质量具有协调共生关系,把握二者空间演化特征、耦合协调关系及驱动因素对推动区域金融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基于数字普惠金融与金融生态环境指标体系,利用合成系数法测度2011—2019年省域数字普惠金融与金融生态环境指数,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分析二者的耦合协调关系,借助地理探测器探究二者耦合协调的主导因子及交互因子。结果表明:我国省域数字普惠金融空间布局呈现“三强带动、东西分化、中部过渡”的特征,省域金融生态环境空间布局呈现“东南向西北层次递减、中心区域极化”的特点,二者耦合协调度从濒临协调过渡到高度协调,空间上呈现出“东部沿海高、西部内陆低”的层次递减规律。人均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个体和私营企业就业人数占比、人均财政收入、政府人均教育支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数量是驱动数字普惠金融与金融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主导因子,经济发展、金融法治环境与其他系统的交互作用会助推二者耦合协调,但促进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与金融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主导因素存有异质性。因此,应从优化地区经济发展、构建完善金融法治体系以及提高居民金融素养等多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珠三角区域九大城市的产业结构演进与关联为背景,利用空间滞后模型SLM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分全域和局域对珠三角九大城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空间关系进行空间计量回归,在全域回归分析的结论基础上进一步验证广深两地局域存在的产业结构调整动态的空间关联性,结果显示:从全域空间计量的参数估计和分析结论来看,变量消费、产业结构初始值、人均GDP、技术进步率和政府干预显著,其余变量则不显著;进一步的GWR局域分析表明,产业结构初始值、外商直接投资和政府干预等因素,对区域内各城市之间的产业结构调整作用均显示出异质性。基于这两方面的分析,为珠三角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尤其是中心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刘雪峰 《证券导刊》2013,(42):71-72
公司在广电领域积淀深厚,从客户(央视到地方广电)、业务(从制作域到传输域)两个维度打开成长空间;以广电为基,向非广电行业拓展,政府、事业单位,互联网等多个子领域已取得较大突破,公司长期着眼的以内地总包为主的智慧城市也有望落地开花,发展潜力充分。  相似文献   

12.
托育政策是儿童福利与民生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间断均衡理论,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托育政策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研究发现,政策图景经历了解放妇女—市场导向—和谐社会—美好生活的转变,政策场域由决策层单一主导渐趋过渡至一元主导下的多元参与,同时决策层内部理念转变、外部焦点事件突发与多元主体参与均可引发政策演进。未来促进我国托育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可以从强化政策图景的科学性与增进政策场域的开放性两方面优化托育政策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35个大中型城市为研究对象,选取房价收入比和银行信贷量两个指标对我国2007—2016年房地产泡沫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可视化分析,并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视角对房地产泡沫的空间传染性特征进行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房地产泡沫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逐级递减,形成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东-中-西部阶梯式递减的空间格局。根据Moran’s I指数的检验结果显示,我国房地产泡沫存在空间传染性,且随时间推移传染能力明显增强,空间传染性也更为显著;我国房地产泡沫空间传染能力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南沿海地区空间传染能力较强,西北内陆地区空间传染能力较弱,房地产泡沫核心传染源城市由北京、上海等城市逐渐向广州、深圳等城市偏移。  相似文献   

14.
预计2011—2012年手机近场支付业务是公司业绩主要驱动力,城市和企业用户保持高增长态势。从而使原有智能卡业务保持较快增长;综合考虑公司在新型支付业务和物联网应用中的成长空间。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相似文献   

15.
数字化道路是乡村振兴的新方向,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是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基于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数据,采用(异质性系数)空间杜宾模型研究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第一,数字经济促进了本地区和邻近地区的乡村振兴,经过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第二,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可以通过增长极效应、人力资本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促进乡村振兴。第三,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在不同的空间范围内有所差异,空间溢出具有边界效应和地理衰减特征,空间溢出效应最强的作用距离为200—300km,衰减边界为1500km。第四,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空间溢出效应具有明显的区域和省域异质性。中西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产生正向空间溢出,东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没有明显的空间溢出。东部地区的数字经济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的乡村振兴,而中西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对东部地区的乡村振兴没有明显影响。中西部地区各省份数字经济对邻近省份乡村振兴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强于东部地区各省份。  相似文献   

16.
算奥运的经济账,大众焦点是能否盈利。从收入项看,包括电视转播收入、市场开发收益、门票和纪念品收入、赛后物质处理收益以及中国政府的财政补贴和个人与集体的捐赠等。从支出看,由于经验不足,我国在风险管理、公关咨询、法律服务、技术升级、安保以及城市景观投入等方面的支出已超出预算,盈利空间很小。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检验长江经济带数字金融对城市碳减排的影响以及二者关系的异质性,进一步建立空间杜宾模型研究数字金融对城市碳排放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数字金融能够显著抑制城市碳排放的增加,该结论在解决内生性问题后仍然成立且稳健可靠;数字金融发展对第二产业主导型城市以及“十三五”时期的城市样本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效应,数字金融发展水平达到门槛值后对碳减排的促进效应更强;长江经济带各城市间的碳排放存在空间正相关性,相邻地区数字金融发展对本地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关系,其碳减排能力的提升能够有效促进本地碳减排。  相似文献   

18.
国家通过行政区划制度实现了对国土空间的有效治理,但形成了行政壁垒和区域发展不平衡。“飞地经济”推动了国土动态空间的重构,需要具有竞争力的管理制度溢出和良法的“飞出”适用。在民商事领域,可以通过冲突法及法律选择制度解决地方法规范的跨界适用。地方行政法规范“飞出”适用的基本规则是“协议—批准”。基于公私法的划分、国家结构形式和地方治理制度,“协议—批准”的实现形式存在差异。在实行普通法制度的联邦制国家,联邦成员可以按民商事冲突法及其意思自治原则,约定其行政法规范的“飞出”适用。实行单一制的国家(联邦成员)除了个别共同法外,对地方行政法规范的“飞出”适用都实行批准制度,包括批准“准据法”、批准行政区划拟制和批准委托管辖制度。无论公私法是否存在分野,地方主体都可以协商约定“飞地经济”的行政管辖权,但自治地方具有更强的自主能力。在实行地方自治的情况下,约定“飞地经济”的行政管辖权多由本级或中央民意机关批准,有的甚至需要行政机关和民意机关的双重批准。行政管辖权是一种实施法律的公权力,它的溢出意味着地方法规范的“飞出”适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11—201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应用自然断点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和地理加权回归(GWR)对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空间异质性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省域数字普惠金融存在显著空间集聚性和空间分布非平衡性;省域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呈正相关趋势,与第二产业占比呈负相关趋势,传统金融与教育水平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影响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中国2007-2018年278个城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负债率的面板数据,考察其分布动态与地区差异,揭示其空间相关性特征和集聚模式,并实证考察影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负债率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第一,从全国层面和分地区层面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负债率都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升态势,且均存在多极分化现象;第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负债率的总体差异、地区内差异和地区间差异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第三,空间集聚模式主要是以“高-高”型集聚和“低-低”型集聚两种模式为主;第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负债率不仅存在显著的动态效应,也存在显著的空间效应,同时其空间效应也具有显著的动态效应。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增进政策制定者和社会各界对2007-2018年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演化状况的全面认知,为有针对性地解决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提供实证依据和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