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从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两个方面,阐释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分异特征以及生产率增长来源,以期为提高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质量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文章基于资源环境约束的角度,利用MinDS模型和Global Malmquist Luenberger指数相结合的方法,测算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PEC)、纯技术变化(PTC)、规模效率变化(SEEC)和规模技术变化(SETC)4个部分。[结果](1)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生产效率水平较高,且呈不断增长趋势,下游地区的农业绿色生产效率高于中、上游,且中、上游与下游地区的差距不断拉大; (2)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以3年为1个周期,呈现波动式上升趋势,其增长主要源于纯技术进步和规模技术提高; (3)长江经济带下游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最高,上游次之,中游最低,其中,下游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源于纯技术进步,中游是纯技术效率改进、纯技术进步和规模技术提高共同作用的结果,上游则源于纯技术效率改进、纯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提高。[结论]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三大区域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和发展能力存在较大差异,需制定差异化政策,以调整农业增长模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揭示21世纪以来长江经济带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时空分异规律,深入辨析其效率提升的复杂组态路径及演变。研究方法:Super-SBM模型、基于fsQCA的组态分析。研究结果:(1)2000—2021年长江经济带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下效率水平,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形趋势,区域内演变趋势存在明显差异。(2)长江经济带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提升路径可归纳提炼为技术主导下资源—经济驱动、政策助力下资源—技术驱动、资源与经济双元逻辑下技术—政策驱动3条组态路径。(3)研究期内高水平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组态路径呈现明显的时空演变,且核心条件间存在替代效应。研究结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是一个受“资源—经济—技术—政策”复杂系统因素交互影响的组态问题,针对长江经济带异质性区域的效率提升应注重路径措施“整体谋划”和“因地施策”,并从生态补偿、技术扩散、环境规制等方面强化流域间耕地保护利用政策的联动协同。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对长江经济带耕地绿色低碳利用水平综合考察,并分析其时空格局及成因,为实现我国耕地保护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方法:全局DEA-EBM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模型。研究结果:(1)2005—2020年长江经济带耕地绿色低碳利用水平呈现稳步上升发展态势,数值从2005年0.460上升至2020年0.604,平均增幅为1.85%;(2)研究区耕地绿色低碳利用水平空间差异较大,从下游、中游、上游依次递减,高水平区主要集中在中下游的江苏、浙江和湖北等地,且随着时间推移聚集效应出现小幅扩张,低水平区主要分布在上游的四川、云南和贵州一带;(3)长江经济带耕地绿色低碳利用时空格局是社会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自然环境和农业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结论:应充分考虑长江经济带耕地绿色低碳利用水平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从区域整体制定差别化、多元化耕地利用和管理策略,促进耕地资源健康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状况,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04—2018年长江经济带耦合协调度变化情况并分析区域差异,利用灰色关联度进一步分析两者关联性。结果显示耦合协调度呈波动上升趋势,且下游大于中游大于上游;灰色关联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发展结构子系统对水资源环境系统影响最大,水资源环境抗逆指数子系统对经济发展系统关联最大。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9—2021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高质量经济发展评级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高质量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进行基准回归,以水污染为门槛变量分析了环境规制对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探讨了长江经济带上游、中游、下游3个区域水污染和环境规制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随着水污染程度的加剧,环境规制对高质量经济发展表现出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先增大后减小;水污染与高质量经济发展之间呈倒“U”形关系,且存在“环境库兹涅曲线”;长江经济带水污染与环境规制对高质量经济发展具有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农业用水的可持续利用关系到区域农业绿色发展及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方法 文章基于2010—2018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EBM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农业用水经济效率、环境效率及绿色效率进行测度,并借助核密度估计及Arc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最后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 (1)2010—2018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农业用水经济效率、环境效率及绿色效率的总体效率值分别为0.879、0.933、0.939,农业用水的绿色效率高于环境效率和经济效率,即农业用水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2)近9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农业用水经济效率、环境效率及绿色效率总体平均值均呈轻微波动下降趋势,农业用水科学利用问题需得到进一步的重视。(3)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均值最高,中游地区次之,上游地区最低。其中上海市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多年均值最高(1.206),云南省最低(0.513),地区差异较显著,但核密度估计显示2010—2018年区域内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差距在缩小,总体上呈均衡协调发展趋势。(4)城镇化水平、R&D占比、人均节水灌溉面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耗水、人均教育财政支出、人均水资源量等是长江经济带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研究长江经济带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并探究其影响因素,可以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农业用水绿色可持续利用提供某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2011-2021年中国沿海省份的数据,通过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lacks-Based Measure(SBM)模型对海洋渔业生态效率进行测度,探究其时空演化趋势区域差异,结合投入产出冗余率计算分析效率损失的原因,并采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海洋渔业生态效率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11-2021年沿海各省份渔业生态效率平均值为0.734,东部海洋经济圈的海洋渔业生态效率值最高,北部、南部海洋经济圈内各省海洋渔业生态效率有较大的地区差异性;投入产出冗余分析表明我国海洋渔业生态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是非期望产出较高;从影响因素看,海洋渔业产业结构、海洋渔业科技、环境规制和海洋渔业经济发展水平对海洋渔业生态效率具有正向影响效应。基于此,从投入产出冗余和影响因素两个角度提出了相应措施,以提升我国沿海地区海洋渔业生态效率水平。  相似文献   

8.
运用ArcGIS核密度、标准差椭圆、最邻近值等分析方法和兴趣点数据研究长江经济带游憩资源空间分布的差异特征,并从地形地貌、交通、人口密度、社会经济水平等对游憩资源空间分布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探究,以期为建设美丽宜居城市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区域内游憩资源呈现聚集型分布;(2)游憩资源空间分布密度存在差异性,在长江经济带上游、中游、下游三大区域中呈现不均衡分布;在长江经济带流域内四川省、江苏省游憩资源数量占优,湖北、湖南两省游憩资源密度较高,四川、云南、贵州三省游憩资源空间分布比较分散;(3)游憩资源的空间分布方向呈现出东北—西南走向;(4)地形地貌、交通网络、社会经济发展对游憩资源空间分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推动经济结构转型与经济驱动转换的重要战略措施与有效尝试,长江经济带产业升级是具体的实践,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成为学术界与实务界关注的重点。研究了长江经济带产业升级的环境效应,下游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缓解了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压力,中游经济发展地区的产业承接增加了中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压力,上游经济发展区域由于承接经济转移的能力有限,产业落地项目相对较少,虽然产业承接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效果不明显。因此,建议加强区域协作,加快产业技术合作,建立环保奖惩机制,通过规划统一、技术共享、制度共建,解决长江经济带产业升级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解决城乡要素流动不顺畅、明确区域人口—土地—产业非农化发展状况,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与城乡融合的目的。[方法]文章以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市为例,运用核密度分析、地理探测器及空间计量模型,对人口—土地—产业非农化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时间上,2006—2016年长江经济带人口—土地—产业非农化协调度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空间上,非农化协调发展水平呈现条块状分布特征,从东向西逐步递减,协调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下游经济发达地区、省会城市、中心城市,非农化发展不协调的城市分布在云南、贵州的部分地区。长江经济带形成了以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核心的协调度高值集聚区,极化效应明显:成都市、资阳市、眉山市、内江市为成渝城市群的极化中心,武汉市、咸宁市为长江中游城市群极化中心,南京市、无锡市、苏州市、扬州市、上海市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极化中心。下游地区人口—土地—产业非农化转型联动协调趋势不断增强,处于高度协调状态;中游地区人口非农化相对滞后是影响非农化协调发展的重要原因;上游地区人口非农化严重滞后于土地和产业非农化,是导致上游非农化协调度过低的直接原因。[结论]经济发展水平、自然与地理区位条件、产业结构、政府决策行为是人口—土地—产业非农化协调发展的主导驱动因素,但不同因素的作用效果存在显著差异;以上研究为制定差异化的城乡要素协调发展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国有林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指导,以世界范围内国有林发展模式为参考,结合中国的国情和林情,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国有林的发展应该采取森林多效益主导利用经营模式、政企合一的管理模式,依靠国家强有力的扶持,建立多层次、多功能结构的林业生产体系,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在总体上取得最大的林业效益。  相似文献   

12.
采用基于信息模型的业务过程分析方法,面向将来事项会计法的应用,建立了林业企业的网络财务信息系统概念模型和功能模型。在模型中提出了生态会计中心、资金中心的概念,设计了森林资产管理的模块和财务决策分析模块,使其成为林业决策型网络财务信息系统设计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地政管理的特点,着重介绍了土地生命周期管理的内容,并从业务模型和数据模型方面其管理模式的建立进行了探讨,给出了基于土地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的系统建设构想.  相似文献   

14.
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是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六大交易品种之一。讨论LME镍期货价格波动规律,有助于更科学合理地预测镍期货市场行情,把握国际镍期货市场风险。1980年1月—2014年12月LME镍期货价格时间序列具有明显的随机游走趋势与自相关关系,LME镍期货市场为弱式有效。镍期货价格序列存在ARCH效应,GARCH(1,1)模型计量结果显示其具有波动集聚性特征,反映出波动的外部冲击对市场的影响具有长期性,EGARCH(1,1)模型计量结果显示镍价格序列波动的非对称性特征,但利好信息、利空信息对镍价冲击的杠杆效应很弱,有助于揭示镍期货市场风险规律与投资策略。  相似文献   

15.
谢煜  张智光 《林业经济问题》2006,26(5):397-400,460
在综合前人林业经济预测模型和方法成果的基础上,研究开发了林业经济预测模型库系统。该系统有效地实现了模型的表示、生成及预测等功能,特别是多模型的灵活选择与组合,解决了多年来运用孤立模型进行预测的问题,提高了预测的效率与效果。此外,该系统的可视化界面方便了用户的使用。最后结合林业经济预测实例说明了多模型组合的应用及使用林业经济预测模型库系统进行预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提出一种基于多主体行为偏好的城市新区征收拆迁空间布局的过程模拟方法。研究方法:以杭州市萧山区为试验区,从多主体行为偏好角度出发,分析居民、开发商和政府等多智能体之间,以及多智能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耦合空间多智能体和生态位模型模拟新区开发征收拆迁的空间结构演变。研究结果:与单一主体模型主导的空间布局结果相比较,多主体模型有更高的精度,更接近实际的空间布局。研究结论:为浙江省乃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城市新区开发征收拆迁的空间布局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construction and use of a simple linear supply and demand model. The main advantages of using such a model is firstly that everything is formulated and understood in the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economic theory, and secondly that the model is easy to use in simulating various scenarios. It is not an alternative to larger and more sophisticated models, but can sometimes be a useful complement. It is formulated so that it can give simple and robust answers what will happen to production, consumption and trade if demand and supply change. It is easy to use regardless of the number of regions involved.  相似文献   

18.
赵敏  刘姗 《水利经济》2020,38(1):54-60
基于有效效率前沿(乐观)和无效效率前沿(悲观)面SBM-DEA模型,对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3—2017年的农业用水效率进行评价,并运用Tobit模型对农业用水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农业用水综合效率较低,其中,乐观效率呈现小幅度上升趋势,悲观效率呈现下降-上升-下降-上升趋势。不同农业用水区之间用水效率差异较小,高农业用水区农业用水效率最高,中农业用水区次之,低农业用水区最低。第一产业增加值所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节水灌溉技术、水库总库容量与农业用水效率显著正相关,水资源禀赋、地区教育水平与农业用水效率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追踪法律地籍领域模型(Legal Cadastral Domain Model, LCDM)的发展演化,掌握地籍概念模型研究的国际前沿,为建构中国地籍概念模型提供理论参考。研究方法:文献调查法和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LCDM的发展经历了初创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历史阶段,已经从平面模型发展成立体模型。核心组件包括私权和公权两大部分,私权包括共用权、物对物权、人对物权、潜用权和资金担保权5个组件,公权包括通用和专用两个组件。研究结论:LCDM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并在世界主要法系的典型性国家进行了实证检验,证明了模型的通用性和有效性。中国地籍概念模型的研究可以从LCDM中汲取理论营养,从而一方面提高地籍系统建模的规范性,另一方面增强地籍系统与其它系统的互操作性。  相似文献   

20.
考虑非期望产出,基于企业层面,根据2011-2016年数据,采用DEA-SBM模型与DEA-CCR模型对中国12家地板上市公司的环境效率与经济效率进行测算与比较。结果表明:2016年环境效率和经济效率测算结果显示不同地板上市企业运行效率存在差别;与经济效率相比,一些企业如北新建材、扬子地板,环境效率保持不变,一些企业如宜华生活、吉林森工和丰林集团,环境效率得到提升;还有一些企业如兔宝宝、升达林业和大自然家居等,环境效率则出现下降。考虑了非期望产出,中国地板上市企业整体环境效率均值低于经济效率均值,总体处于0.79~0.84之间。提出了政府应加强监管力度,地板上市企业应提高技术改进能力,建立完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