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静  杨高升 《水利经济》2022,40(3):87-92
为提高公众参与河长制行为,基于MOA理论构建公众参与河长制行为模型,分析公众参与河长制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结果表明:公众参与动机包括水资源需求、健康需求、主人翁责任感、自我实现需求,正向影响其参与行为;参与机会包括法律体系、参与机制、信息公开、物质奖励,正向影响其参与行为;参与能力包括专业知识能力、信息获取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正向影响其参与行为;参与机会对参与能力具有重要的正向影响,公众参与机会对参与行为影响最大,其次是参与能力,再次是参与动机。从保障公众参与机会、建立公众参与能力提升机制、激发公众参与动机3个方面提出提高公众参与行为的系统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生态城市是未来城市建设的必然发展方向。河北虽然已经在生态城市建设方面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但放眼未来还需要不断改进与完善。本文以公众参与为切入点,对河北生态城市建设公众参与需要改进与完善之处作了解析,并提出改进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3.
公众参与城市绿地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明了城市绿地建设中的"公众参与"的基本概念,以及公众参与城市绿地建设的社会基础和理论基础,归纳总结了日本与中国公众参与绿地建设的经验,指出公众参与是实施城市绿地建设民主及发展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浅析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概述了我国公众参与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公众参与的一般模式,指出了当前公众参与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公众参与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前,新一轮土地规划的编制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在编制、实施和监督等具体环节中充分发挥公众参与的作用,既可以体现新一轮土地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民主化、合法化特质,又能保障新一轮土  相似文献   

6.
公众参与是促进行政方案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本文借鉴“市民参与梯子”理论,从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运作层面,构建了一个范围广、层次深的公众参与机制,并详述了从普通公众的角度如何参与规划的决策、实施和评价过程。  相似文献   

7.
西方国家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是公众及其代表根据国家环境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它兴起于西方发达国家,公众的广泛参与在西方国家的环境保护与环境改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西方国家的民主思想的传统、大力的环境宣传与环境教育以及法律的规范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美国、欧盟、日本、加拿大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方面表现出参与的主体的广泛性、参与方式的多样性和可行性及参与范围的深入与广泛性的特征,可供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变快,我国的环境污染情况也在加剧,尤其是在一些拥有重工业的城市,雾霾天气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之一。我国政府在治理雾霾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环境治理、人人有责,尤其是在解决与公众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时,公众参与是一项非常好的举措。本文通过简要介绍目前秦皇岛雾霾治理中公众的参与现状,进而提出公众参与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一些改善公众参与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市长公开电话或市长热线作为联系公众与政府的媒介,对于提升政府管理水平和对公民的回应性有着现实重要性。通过对大部分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市长公开电话的分析对比,可看出当前市长公开电话还存在着机构、职责、管理和运行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对此,从政府管理发展的视角提出了统一改善公开电话的名称、明确职能权责定位、规范管理运行和加强监督问责等对策建议,从而把政府公开电话打造成公民参与的一个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0.
公众参与土地利用规划的探索--以浙江省嘉善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探索公众如何参与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研究方法:采用"头脑风暴法",以中加合作试点单位浙江省嘉善县为例,从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作为规划的切入点,分7个步骤讨论公众参与土地利用规划的过程和方法.研究结果:公众采用"100美元"意向投资法,确定嘉善县的5项规划主题,即良好的区位条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水和空气受污染、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低、农地保护政策缺乏弹性等,提出相应的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11.
“河长制”作为水危机下的制度创新,在转为常态化运行时往往面临模式僵化、效率偏低以及公众参与缺失等问题。H市在基层水管理实践中基于纵向“行政河长”与横向“民间河长”的信息互联、资源共享和决策互信所形塑的“立体河长制”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行政河长”的单边弊端。研究认为,借由横纵联合所建构的“立体河长制”兼具良好的环境与社会效益,在显著优化基层水管理工作的同时,有效激发了社区参与意愿,培育了民众参与能力以及促进了公共性的再生产。但作为一项地方性实践,“立体河长制”本身仍面临高度依赖民间基础、缺乏可持续性激励以及制度化水平较低等问题。为此,需通过进一步吸纳市井环保经验、建立可持续性激励机制以及提升制度化水平,以期增强“立体河长制”的实践效能。  相似文献   

12.
试论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是在社会分层、公众需求多样化、利益集团介入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协调政策,强调公众对规划的参与、决策和管理.公众参与20世纪60年代起源于美国,70年代引入我国,由于起步晚,公众参与在我国尚处于萌芽和探索阶段,还有许多要改进的地方.今后要做的事是: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完善公众参与机制,采取多种形式使公众参与发挥实际效能.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以公众参与理论为基础,分析我国土地征收法律制度中公众参与机制的不足,借鉴国外经验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研究方法:比较法和演绎法。研究结果:土地征收决策要充分吸纳公众参与,利害关系人和其他公众的参与程度应当不同;目前我国土地征收中的公众参与不足主要体现在未能充分听取公众意见和进行专家论证,听证方式适用范围狭窄及具体规定不明确,成片土地征收中的协商内容局限,以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的公众参与方式不明确。研究结论:我国土地征收公众参与机制完善的重点是充分听取公众意见,加强专家论证,加强听证方式的作用并进一步明确规定,将协商方式扩展应用到成片土地征收中的补偿安置决策,并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建立明确的公众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14.
以广州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为例,分析了公众参与水循环经济对水价形成机制的影响。分析表明,由于公众参与不充分,决策者和参与者没有各尽其职,因而提高水资源价格显得困难重重。为建立和谐的水循环经济体系,规范水资源价格体系,建议政府应该从水价听证会及公众教育2个方面增强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水资源管理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我国水资源管理实践中缺乏公众参与的现状,分析了公众参与、技术与经济的可行性以及决策机构责任与职责之间冲突的问题,探讨了如何将专家、相关利益者以及公众参与结合起来,以充分利用各方知识.建议采用3步骤模型:步骤1是确认各方目标;步骤2是通过专家评价各个方案;步骤3是进行小组讨论,引出公众的价值观及偏好.  相似文献   

16.
面对日益频发的公共危机事件,传统单一的政府治理模式暴露出固有的局限性,作为公共危机事件的受害者和利益相关者,广大公民的参与十分必要。课题通过实地问卷调查,对廊坊市公众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河道管理范围划定以在管理范围线上埋设界桩、界牌、告示牌等标志为主要形式,具有标志数量多、途经村庄多、界桩移位受限等特点,易引发矛盾,需要公众的有效参与。以苏北J县河湖划界项目为例,发现该项目实施中存在公众参与制度保障缺乏、信息公开与宣传工作不到位、参与方式单一、参与持续性不强、技术要求与地方风俗较难协调等问题,建议从参与的主体、平台、途径、内容及方式等方面构建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8.
以湖北神农架林区为例,分析了建立森林生态补偿市场化机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了森林生态建设政策扶持与市场化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处理好林区民生问题;继续实施公益林和商品林的区别化政策;充分利用森林生态资源发展旅游经济;引入市场激励机制,大力发展森林碳汇市场。  相似文献   

19.
研究英国Sevem河口、美国Tampa湾河口和巴西Patos泻湖河口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河口管理中的公.众参与模式及其效果,分析了河口管理中公众参与在政策制定和实施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我国河口管理的实际情况提出4点建议:①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河口管理经验;②建立良好的河口管理体系;③因地制宜地组织公众参与河口管理;④确立良好的公众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20.
邓丽  华坚 《水利经济》2017,35(3):12-18
为改善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公众参与现状,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3个主要利益主体——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公众不同的利益诉求出发,运用演化博弈模型,探讨在不同利益诉求的相互作用下影响地方政府与公众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策略选择的因素。研究发现,当公众受到的损失大于参与付出的成本时,双方稳定均衡状态均表现积极,反之,双方可能均表现为消极或积极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基于此,分析了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和公众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博弈中策略选择的影响。最后,提出应加大对地方政府的支持、规范公众参与相关制度、加大教育培训及宣传力度、创新公众参与方式几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