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是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程佩琦1995年中央提出了“抓大放小”的国有经济改革思路,即“抓好大的,放活小的”,抓“关键的少数”,放一般的多数。这一做法采用较早的是重庆市,“抓大放小”也是该市的实践经验在全国范围内的进一步推广。“抓大放小”...  相似文献   

2.
宁陕免费教育的最大迷人之处,其实不在于免费多少的问题,而在于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的付出。更为关键之处在于,作为穷县,没有以“财政富了才办事”为理由,在条件看来并不具备的情况下,创造条件优先解决民生问题,这需要很大的决策勇气和施政决心,更需要良好的政治良心和民生情怀。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企业家激励机制的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改革是近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产权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但产权改革不是“一股就灵”、“一放就行”,必须从如何培育企业家入手,形成企业家成长的激励机制,才能真正推动国有企业的发展。本文通过产权改革来进行企业家激励机制的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论坛”综述罗福群1995年11月10日,广东青年经济研究会在广州举办了《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论坛》。与会者以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与对策为主题,各抒己见。大家的基本看法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多数与政府相关,形成难点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解...  相似文献   

5.
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改革。其中,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历时20多年的国有企业改革,已从过去的“摸着石头过河”到逐渐涉入“深水区”,进入破难攻坚阶段,触及到改革的核心。在2005年7月12日召开的中国改革高层论坛上,曾培炎副总理提出,要把进一步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对于重庆市国有企业改革而言,“十一五”既是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各种深层次矛盾的集中显现期,应选准重点突破方向,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6.
《宁波经济》2000,(3):46-46
国家经贸委赵晓发近日提出,政府退出银行的前提是政府退出国有企业。他说,各位专家基本上一直公认的意见认为当前银行的改革或金融的改革是关键。债转股是什么?是对银行、对以往的金融改革的否定,但不是一般的否定,是在一个相当高的程度上的否定。金融改革我们不是没有改,“拨改贷”就是一次改革,要硬化国有企业的外部环境,使得国有企业改革能够解决“软约束”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的改革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为了攻克国企改革这个“难关”,党的十五大提出,“用三年左右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力争到本世纪末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今年是实现国有企业改革脱困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决胜之年。当前摆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面前的紧迫任务就是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为动力,并按“三个代表”的要求,力促这一目标的实现,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国有企业“有为”与“不为”的定位标准国有经济的严峻现实要求我们重新认识国有企业,深入研究国有企业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重新为国有企业的“有为”与“不为”定位。传统的观念认为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是政企不分,产权不明晰,因而不能自负盈亏,然而,国外的经验教训以及本国二十年来改革实践证明.即使在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健全的西方国家,国有企业没有也不可能做到政企分开,产权明晰,从而自负盈亏。根源就在于国有企业本身的产权性质和职能决定了它本来就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国有企业具有社会职能和经济职能两重性…  相似文献   

9.
李稻葵教授认为,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正处在中间过程,强调合理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的过渡性制度安排是十分关键的。同时,他也指出,“国退民进”并不是合理的过渡性制度,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不可能有完美的“药方”,一定会是个“痛苦”的过程,绝对不能通过“国退民进”一步完成,而只能在改革中一步步探索前进。  相似文献   

10.
从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国有企业改革实践,重心在于“两权分离”中的“经营权”一侧,其核心是处理股东和董事会之间、董事会和总经理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这一时期,中国逐步告别“短缺经济”,市场供需力量逆转,使得国有企业原有的经营机制缺陷愈加凸显,亏损愈益严重,客观上为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供了契机。理论探索和改革实践都表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既要围绕“产权明晰”做文章,同时也必须营造一个各类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以“京伦会议”为代表的一系列企业理论和国有企业改革国际研讨会,不仅对当时的国有企业改革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将企业理论、产权理论、公司治理等微观经济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在中国经济学界传播开来,推动了中国经济学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福建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较明显的成就,至1997年底,我省工业预算内国有企业改制面已达65%以上,部分企业逐步摆脱了困境。但从总体上看,国有企业的现状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仍相差甚远,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那么,深化改革究竟抓什么?怎么抓?这应该从我省的具体情况出发,有一个清晰的思路。 一、抓什么? 我省国有企业改革,目前的思路基本上是按照“抓大放小”的取向标准进行的,这无疑是正确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抓什么?就是“抓大放小”。关键是在实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熊映梧教授前不久在海口说,国有企业改革能否顺利展开,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能不能正确处理一些棘手的问题。第一是原国有企业的职工利益补偿问题。原国有企业的职工曾经对本企业的成长作出了贡献,现在,国有企业民营化,理所当然应对全体职工给予“利益补偿”。参照国外的经验,可将企业资产的20%左右的股权分给本企业职工。第二是被裁减职工的安置问题。卖掉大量国有企业,裁减下来为数众多的职工如何处理?这是关系国有企业改革能否推得动的关键一环。可采取“一次买断”的办法,如由厂方一次付给被裁职工15000-2…  相似文献   

13.
转换我国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核心是把企业推向市场,增强其活力,提高其素质.这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乃至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企业活力的源泉在于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尤其是那些对企业发展起核心作用的员工.因此,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必须探讨和研究企业员工尤其是核心员工的激励问题.  相似文献   

14.
转换我国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核心是把企业推向市场,增强其活力,提高其素质。这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乃至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企业活力的源泉在于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尤其是那些对企业发展起核心作用的员工。因此,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必须探讨和研究企业员工尤其是核心员工的激励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以90年代中期以前为分界线,对改革的评价从“基本上全体人民普遍受益”的共识,渐渐分化为大部分人对国有企业改革、住房改革、教育改革、医疗改革一个个具体部门改革结果的质疑,但也有少部分人坚持“改革是成功”的。这个事实说明,分歧不在“是否要改革”上,而在于改革不彻底有  相似文献   

16.
一、承包制的反思 十多年来,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是围绕着“放权让利”、“利税合一”、“两权分离”的改革思路进行的。这一思路主要着眼于限制政府对企业的行政干预,推动政企职责分开,强化经营者在企业中的地位与作用。这一思路无疑是对过去“统收统支”传统体制的一个重大突破,并在实践中成为国有企业全面推行承包制的理论依据。目前,全国已有95%以上的国有企业实行了承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总书记在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指出:“把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国有企业带入21世纪,是全党全社会艰巨的任务,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要统一思想,增强信心,迎难而上,积极进取,开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朱镕基总理也反复强调,今年是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目标的关键一年,要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已成为中央、各级地方政府和千百万群众关注的改革头等大事。从根本上  相似文献   

18.
随着自由竞争市场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变,企业组织形式大体经历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及独资企业并存转变的发展格局。目前世界各国国有企业已经先后或正在发生重大变革,改革的基本方向路径:国有化———私有化———民营化,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增强国有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以及抗风险能力,着眼于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就世界各国国有企业改革现状看,既有相通之处亦存在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影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新时代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途径。文章系统总结了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论述,并以自然垄断国有企业这一特殊样本为例分析了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成效、难点与重点。从成效上看,总体而言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成效显著,国企改革标准“骨骼”框架已经建立。从难点上看,在国企改革“骨骼”架构业已明确的情况下,“肌肉”组成还需加强,例如混合所有制改革、公司治理、主业经营还有巨大的优化空间。因此,未来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应不断优化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抓住混合所有制改革机遇,突出国有企业的主业绩效,提高国有企业改革成效。  相似文献   

20.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这对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具有方向性的意义,也抓住了其中的问题所在。“混”不是目的,“改”才是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首先要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有清晰的认识,它应该包括三个递进层次的内容。第一,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由国家出资,同时受到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政策的规制。前者为后者提供前提,后者则更为重要,因为它决定着国有企业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