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国际监管组织1.巴塞尔委员会就资本充足性框架下的衍生品相关改革发表咨询意见2013年6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两个咨询文件——《交易对手信贷风险敞口资本化的非内生模型法》以及《银行对中央交易对手风险敞口的资本处理》,就资本充足性框架下的衍生品交易处理发表咨询意见。前一个文件提出了一种非内生模型,以改善与衍生品交  相似文献   

2.
在资本监管三要素中,风险加权资产居于核心地位,它决定了所计提监管资本能否充分反映银行面临的风险。1988年资本协议(简称巴塞尔Ⅰ)框架下资本仅覆盖信用风险,1996年巴塞尔委员会将市场风险纳入资本监管框架,2006年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新资本协议(简称巴塞尔Ⅱ)进一步将风险覆盖范围扩大到操作风险,并引入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大幅度提高了资本要求的风险敏感度;2010年底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第三版巴塞尔协议(简称巴塞尔Ⅲ)修改了资产证券化、交易业务、交易  相似文献   

3.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巴塞尔委员会先后于2010年12月和2017年12月发布了《巴塞尔Ⅲ:增强银行和银行体系稳健性的全球监管框架》和《巴塞尔Ⅲ:后危机改革的最终方案》,在资本监管中对资本工具的定义进行了调整,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三大风险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进行全面改革,引入银行储备资本.  相似文献   

4.
刘鹏 《金融会计》2015,(2):68-73
2014年12月22日,巴塞尔委员会公开发布了《信用风险标准法的修订方案(征求意见稿)》。作为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最主要风险,信用风险计量规则的变化将对我国银行业的资本监管规则、资本充足水平、资本管理模式以及资产业务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在归纳信用风险资本计量标准法的国际演进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银行业应对相关规则调整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苟骏 《西南金融》2004,(10):14-15
1988年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规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统一资本计量与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简称巴塞尔协议。巴塞尔协议在推进全球银行监管的一致化和可操作性方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001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框架继续延续1988年巴塞尔协议中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以信用风险为重点,突出强调国家风险的监管思路,并吸收了《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中提出的最低资本金要求、外部监管、市场约束等三个支柱的原则,把有关风险的定义扩大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各种风险,基本涵盖了现阶段银行业经营所面临的风险。除标准法外,允许银行运用内部评级法来衡量和测算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新资本协议目前公布了第三次咨询稿,不久将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6.
关于新资本协议IRB法风险权重函数的解释性说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云胜 《新金融》2005,(5):48-54
在2004年6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修订框架》(下文简称为"修订框架"或BaselⅡ)。该框架将作为各国监管规则制定与实施的基础。2004年6月公布的文本考虑了那些转为采用IRB法的银行在风险计量与管理方面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在IRB法下,各银行被允许使用自己对信用风险关键要素的内部度量值来作为资本金计算的主要输入参数,前提是要符合某些条件并明确得到监管当局的批准。所有采用IRB法的银行被允许来自己确定借款人违约概率,而那些采用IRB高级法的银行同时还被允许由自己确定各风险暴露的违约损失率与违约风险暴露。通过使用巴塞尔委员会所设定的风险权重公式,这些风险度量值可以被转换为风险权重和监管资本要求。本文以一种非技术性的方式,通过描述风险权重公式的经济基础、基础的数学模型以及其输入参数来集中解释BaselⅡ的风险加权公式。按照这一出发点,这也就意味着本文不能完全深入地阐述巴塞尔委员会在开发IRB框架时的各种考虑。为便于进一步阅读更为技术性的内容,参考文献中提供了相关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因其非标准化合约和非集中交易特征,场外衍生品市场存在交易效率低下,透明度低,交易对手方信用风险管理与监管困难等诸多难题。解决这些问题的传统思路是标准化、中心化,但这又牺牲了场外衍生品个性化、定制化特征。区块链技术有助于在缺乏中心化可信权威的条件下建立信任机制并实现交易,可有效解决制约场外衍生品市场发展的核心问题。基于区块链的场外衍生品交易基础设施的关键技术包括:权威认证共识机制、智能衍生品合约、统一信用评价体系、系统风险监测模型等。经论证,应用区块链技术可有效改善场外衍生品市场的运行组织,提高交易效率和透明度,改善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管理,加强监管穿透和防范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8.
<正>国际监管组织1.巴塞尔委员会和国际证监会组织发布非中央结算衍生品保证金要求的实施修正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和国际证监会组织于3月18日发布非中央结算衍生品保证金要求框架的修正。修正后的框架可见于国际清算银行和国际证监会组织的网站。最初的框架于2013年9月公布,但由于实施框架的复杂性,巴塞尔委员会和国际证监会组织一致决定对该框架进行修正,18日公布的修正内容如下:(1)将交易原始保证金和变动保证金的要求推迟9  相似文献   

9.
<正>国际监管组织1.巴塞尔委员会提出对杠杆率的修正案2014年1月,巴塞尔委员会在得到成员国中央银行行长和监管当局负责人会议批准后,发布巴塞尔协议Ⅲ的杠杆率框架及披露要求全文。本次修订包括:(1)证券融资交易,包括回购、反向回购等交易。最终标准允许和同一对手方进行有限净额结算,以在特定条件满足时减少杠杆率的风险度量;(2)资产负债表表外项目。杠杆率将采用风险基准下的巴塞尔协议  相似文献   

10.
《新疆金融》2013,(5):52-57
<正>截至2009年底,全球场外衍生品名义价值高达625万亿美元,巨额场外衍生品市场给国际金融体系造成系统性风险,包括交易对手信用风险、传染性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目前,场外衍生品监管改革的国际框架不断推进落实,本文分析研究监管改革的整体框架、主要国家当前的最新进展以及落实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对我国参与有关国际规则的制定以及国内市场发展完善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国际银行业资本监管改革《巴塞尔Ⅲ:后危机改革的最终方案》中对信用风险标准法的改革,对全球乃至我国银行业监管标准、资本计量与资本管理、业务运营管理等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回顾巴塞尔Ⅲ信用风险标准法监管改革背景、思路,以及对《最终方案》信用风险标准法监管准则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剖析了巴塞尔Ⅲ信用风险标准法监管改革对全球及我国银行业的影响与应对举措。  相似文献   

12.
业界资讯     
近日,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中国资本监管规则与国际资本监管规则一致性的评估报告,对中国银行业监管制度进行了积极正面的评价。作为二十国集团和巴塞尔委员会的正式成员国,中国全面参与了危机以来的国际金融监管改革进程,高度重视国际新监管标准的实施工作。根据巴塞尔III的核心要求,并结合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实践,银监会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审慎资本监管框架。2012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发布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为配合新的资本监管制度实施,银监会又陆续发布了一系列配套监管规则和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大额风险暴露监管发展的视角对银行资产组合的风险暴露集聚进行研究,分析巴塞尔委员会的大额风险暴露新框架对中国16家上市银行监管的影响。研究发现,大额风险暴露监管包括交易对手方识别、合格资本定义和风险暴露范围三个因素。新框架是对巴塞尔协议Ⅲ在集中度风险监管方面的重要补充,中国现行的大额风险暴露监管主要针对贷款集中风险,与巴塞尔委员会的新框架尚有差距,需要进一步提高风险暴露的监管门槛与上限,提高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敏感性,同时注重监管的适度性。  相似文献   

14.
<正>国际监管组织1.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中国巴塞尔协议Ⅲ实施情况报告2013年9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有关《巴塞尔协议Ⅲ相关规则评估——中国》的报告。中国国内资本监管规则与巴塞尔资本标准的符合程度是巴塞尔委员会监管一致性评估项目的组成部分。在评估过程中,评估小组和中国银监会的高级官员和工作人员展开座谈,与中国人民银行的高级代表会面,并选择了注册于中国的商业银行和审计公司开展评估。评估结果显示,14个被评估对象中有12个被认定为"符合",信贷风险度量的标准法和第三  相似文献   

15.
近几十年来,全球金融市场交易活动发展迅猛,商业银行交易业务规模迅速扩大,交易业务结构日趋复杂。本轮全球金融危机中,交易业务,特别是复杂衍生品交易,导致部分全球大型金融机构出现巨额亏损,成为危机爆发的重要导火索,并显著扩大了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巴塞尔委员会从根本上反思和完善市场风险资本监管制度,并大幅度提高了市场风险资本监管标准。相对而言,国内金融市场的规模、产品种类、投资者群体等都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国内银行交易业务整体规模较小,交易产品简单,因此在本轮危机中受到的冲击很小。  相似文献   

16.
商业银行资本监管的新框架——资本监管制度改革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银行资本监管制度改革是危机之后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初以来,巴塞尔委员会主导的资本监管制度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主要成果反映在巴塞尔委员会2009年7月份发布的<强化新资本协议框架的建议>、2009年12月发布的<增强银行体系稳健性>(征求意见稿)中.  相似文献   

17.
熊玉莲 《新金融》2010,(1):55-58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对金融衍生品风险的资本充足性监管问题日益突出。巴塞尔协议为银行金融衍生品交易的资本充足性监管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管理思路和框架,但现有监管无论在适用范围还是风险覆盖方面仍然存在缺陷。随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推进,金融衍生品交易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重要利润来源和竞争焦点。在对银行金融衍生品交易的资本充足监管中,我们应重视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建立灵活的资衣补充机制,完善对金融衍生品的独立估值体系。  相似文献   

18.
内部评级法:银行业风险管理新趋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行《巴塞尔协议》1988年由巴塞尔委员会正式公布,主要内容是明确规定了资本的定义、风险资产的计算方法以及银行业最低资本标准,以有效控制风险,促进国际银行业公平竞争。1992年国际活跃银行开始普遍执行现行《巴塞尔协议》资本标准,即所持有的资本不低于风险加权资产的8%。表外业务按照一定的转换系数进行转换后,计算所需资本。协议公布后,巴塞尔委员会对其进行了几次补充,主要是对银行表外业务的处理方式进行了改进。1996年的补充规定将银行在债券、股票、外汇和商品上的交易头寸从信用风险框架中分离出来,并对每种工具的交易头…  相似文献   

19.
<正>国际监管组织1.巴塞尔委员会就交易账户资本要求的审查发布第二份咨询意见稿2013年10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就交易账户资本要求的审查发布第二份咨询意见稿,该意见稿包含了对市场风险框架进行全面修改的一系列具体建议。主要内容包括:(1)修改了交易账户和银行账户之间的边界。新方法力求实现边界更难渗透、更为客观且与银  相似文献   

20.
2016年1月1日,我国保险业开始实施 “偿二代”,其第8号信用风险监管规则对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保险公司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进行了最低资本设定,规则的核心是针对不同类别的交易对手设定不同的基础因子。本文希望检验不同类别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差异是否足够大,以至使保险公司最低资本要求的基础因子需要不同。为此,本文首先利用KMV模型计算了反映不同类型上市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大小的违约距离,将计算结果与第8号监管规则中的规定进行对比,之后再结合对我国银行监管财务指标体系的分析进一步加强了结论:按照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进行分类,并赋值不同基础因子的信用风险最低资本计算方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