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中小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及其质量、发展方向、产权结构等内部因素和地方政府对银行控制权的偏好、市场约束、法律制度约束等外部因素两方面分析了影响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改革重组模式选择的制约因素,并以广东发展银行与佛山市商业银行作为案例分析。另外,在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改革重组过程中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可能存在问题的探讨中提出引入境内战略投资者也是引入战略投资者的一种途经。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次从横向比较的视角,检验了2007-2015年商业银行境外引资基本特征与银行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是否境外引资与银行绩效负相关,外资持股比例及持股时间与银行绩效均呈倒U型关系。以此结论为量化分类标准,本文首次将外资股东区分为战略投资者与财务投机者,进一步分组检验了商业银行境外引资后的股权结构特征与银行绩效的关系,结果发现,战略投资者在帮助商业银行完善股权结构优化公司治理方面的作用明显大于财务投机者。本文的研究成果将为商业银行防止外资股东从名义上的战略投资者蜕变为实质上的财务投机者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3.
郭洁琼 《中国外资》2012,(20):211-212
2005年以后大量国内商业银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借此改善自身公司治理。本文选取国内14家商业银行自2003年至2011年的财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总体上,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有助于改善国内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以及清偿能力;增加境外投资者战略者的数量和持股时间可以提高治理效应,但受制于境外金融机构最高股权份额的规定,增加境外战略投资者持股比例对于银行治理水平的改善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2005年以后大量国内商业银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借此改善自身公司治理.本文选取国内14家商业银行自2003年至2011年的财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总体上,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有助于改善国内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以及清偿能力;增加境外投资者战略者的数量和持股时间可以提高治理效应,但受制于境外金融机构最高股权份额的规定,增加境外战略投资者持股比例对于银行治理水平的改善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在引入风险因素的基础上,采用非导向超效率EBM模型对商业银行风险约束效率进行测度,并使用2014—2019年92家银行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银行效率评价方面,风险约束效率更加准确客观,数据截尾特征导致股权结构与商业银行风险约束效率之间的关系是单侧U型的;战略投资者、境外投资者和金融机构投资者对银行风险约束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异性;金融机构投资者对城商行效率提升的正向影响高于其他类型的投资者,外部投资者的引入对农商行效率提升具有正向作用。因此,银行应优化其股权结构,选择适合的投资者,提高公司治理水平,进而提升风险约束效率。  相似文献   

6.
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是近几年我国银行业改革的重大举措.截止到2006年底已有20余家中资银行引入了境外战略投资者.本文分析了我国银行业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现状,并分别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进行比较,探讨不同类型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前后的经营绩效,以期对我国银行业改革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银行领域出现了一个十分引人瞩目的现象:大中小商业银行通过出让部分股权,纷纷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形成了商业银行引入战略投资者热潮。从理论上来说,商业银行积极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不仅意在帮助实现股权结构的多样化,提高资本充足率,帮助银行境外募资上市,还在于可以促进我国中资商业银行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不断完善和促进中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提高商业银行业务和产品创新能力、促进中资银行国际化水平的提升、进一步强化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约束机制。境外战略投资者入股中资银行后是否能够帮助完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这将成为本文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商业银行越来越多地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特别是境外战略投资者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提高银行绩效。研究如何引入并发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该文通过建立商业银行与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混合博弈模型,分析二者实施不同策略下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并进一步构建委托代理模型,比较分析了资金股权交易模式与股权互换交易模式,得出利益目标冲突与信息不对称问题影响境外战略投资者履行其合作者义务意愿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大举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其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众说纷纭。本文运用Malmquist指数分析近几年间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16家商业银行的总体效率变化及样本中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以及城商行在效率变化上的差异,结合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引进分析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自1996年亚洲开发银行入股光大银行以来,我国银行业掀起了向外资开放的序幕。2003年我国商业银行开始大规模引进战略投资者,截止到2007年末,共有25家境内商业银行,包括3家国有商业银行、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2家城市商业银行均已完成了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引进工作。这股热潮可以说是政府政策指引与商业银行自身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过由于存在以为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最终目的就是上市;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就可以实现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规避风险、提高绩效的认识误区,导致引资结果与预期目标偏离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金融开放步伐的加快和银行业改革的深入,大量境外战略投资者入股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这将对银行绩效产生影响。文中以上海银行为例加以分析,以期对其他商业银行是否引入战略投资者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自1996年亚洲开发银行入股光大银行以来,我国银行业掀起了向外资开放的序幕。2003年我国商业银行开始大规模引进战略投资者,截止到2007年末,共有25家境内商业银行,包括3家国有商业银行、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2家城市商业银行均已完成了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引进工作。这股热潮可以说是政府政策指引与商业银行自身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过由于存在以为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最终目的就是上市;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就可以实现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规避风险、提高绩效的认识误区,导致引资结果与预期目标偏离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境外战略投资者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2002-2007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2002-2007年在我国A股市场上市的商业银行为样本,利用面板数据研究境外战略投资者能否改善中资银行的经营效率。结果发现: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在改善我国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提高资产质量、增加资本充足率方面的作用还不显著,而且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引入单家外资战略投资者的效果要好于引入多家;在现行参股比例的制约条件下,外资持股比例越高,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反而越差。考虑到国有商业银行的特殊性,将这些银行从样本中除去之后,结论不变并且显著性更强。  相似文献   

14.
王滨 《银行家》2006,(11):23-24
近年来,我国主要的大型商业银行相继完成或正在进行财务重组、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和上市的“三部曲”,公司治理结构得到很大的改善。但随着金融改革、开放和创新的发展,金融产品和业务交易也越来越复杂,传统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在业务经营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业务流程是银行经营管理的生命线。我国商业银行要建成一流国际公众持股银行,就有必要加快步伐推进流程银行建设。  相似文献   

15.
银行治理是银行业发展的核心,银行治理的漏洞一旦扩散,会大幅度提高银行风险、动摇金融系统的稳定性甚至打击实体经济。资本充足率水平和贷款质量是衡量银行风险的关键指标,是政策监管的核心。本文对中国74家上市银行和非上市商业银行2011—2014年年报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越高,银行的风险越低;政府控股有助于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独立董事比例越高,银行的风险越低;最后,境外投资者持股的银行风险水平低于非境外持股的银行。  相似文献   

16.
李东卫 《金融会计》2008,(10):48-55
银行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意义非同一般。国家一方面做出国有银行上市必须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政策要求,另一方面积极出台系列措施,鼓励合格境外战略投资者参与国内银行的产权重组,从根本上改变产权结构的单一性,实现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只有在投资主体和利益主体多元化的基础上,国家财政才不可能再为商业银行的经营亏损去买单,从体制上消除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17.
中国商业银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改革受到投资者的资格和股权比例的限制,银行只能向外资转让非控股性股权,这使得后者在入股银行中始终掌握少数股权。外资的这种少数股权在多数商业银行依然由政府掌握控股权的情况下对银行的经营和业绩会产生何种影响?本文使用了2001—2006年包括全国性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部分数据,发现这种少数股权对于入股银行提高盈利性会产生积极影响,但这种影响会随着非参股银行的改革而逐渐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小商业银行纷纷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本文分析了中小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开展战略合作的重点方向,并探讨了有效发挥境外战略投资者作用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为弥补国内与国际商业银行运行机制的差距,提升在全行业开放后商业银行对外资银行的竞争力,商业银行纷纷采取与境外银行战略合作的方式,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学习借鉴境外的先进经验和经营机制。这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商业银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改革受到投资者的资格和股权比例的限制,银行只能向外资转让非控股性股权,这使得后者在入股银行中始终掌握少数股权.外资的这种少数股权在多数商业银行依然由政府掌握控股权的情况下对银行的经营和业绩会产生何种影响?本文使用了2001-2006年包括全国性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部分数据,发现这种少数股权对于入股银行提高盈利性会产生积极影响,但这种影响会随着非参股银行的改革而逐渐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