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付丹丹 《活力》2005,(4):130-130
一、中国油画的民族性 中国油画与欧洲相比,尚属起步,没有经历像西方油画那样漫长的发展过程,现在还未充分为中国人掌握,我们东方民族在学习西方时,更必须建立具有自身民族特色的油画艺术风格。同质的艺术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民族土壤中成长,必然会出现各自不同的民族色彩,因为每个民族都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心理结构,并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审美取向和艺术追求,形成艺术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2.
贺晶晶 《企业导报》2010,(8):282-282
油画在中国伴随着中国的社会发展和中国的民族命运,经过种种艰难与困苦,在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和曲折成长,逐渐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作为一门世界性的艺术,油画有共同的标准,只是不同民族的创作者在表现内容与表现手法上彼此有差异而已。因此,我们考察油画在中国发展的历史,从理论上说也必须以油画世界性的共同标准去加以衡量。  相似文献   

3.
油画在中国伴随着中国的社会发展和中国的民族命运,经过种种艰难与困苦,在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和曲折成长,逐渐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作为一门世界性的艺术,油画有共同的标准,只是不同民族的创作者在表现内容与表现手法上彼此有差异而已。因此,我们考察油画在中国发展的历史,从理论上说也必须以油画世界性的共同标准去加以衡量。  相似文献   

4.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文化的意义中生存:思想观念潜移默化受到主流文化的熏陶,生活方式或多或少受广告文化、明星效应的影响,追求目标不知不觉被各种价值取向所左右.中国56个民族可以同唱一首歌,日本人无论怎样模仿欧洲人,但一看就知道还是日本人.北京人住四合院,欧洲人要尖顶的教堂……这一切我们都称之为是文化.从个人方面讲文化影响个人的生活、进步,并且构成生活意义和内容本身.  相似文献   

5.
《价值工程》2013,(25):280-281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是中国几千年历史的沉淀,由于其具有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以及形式多样的特点,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璀璨生辉。此外,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灿烂的服饰文化,在现代服装设计中不仅要积极的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营养,更要充分利用中国元素,这样才能使民族传统走上现代的轨道,才能使我们的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才能使中华文化在不断的创新中保持和完善自己的传统,才能使中国服装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符号学为指导,立足于中国传统的设计文化,透过引用古今实例,对中国传统图形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力求挖掘和发展本民族传统文化中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形式结构,探索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文化之路.  相似文献   

7.
中国油画的思想、理念、技法等明显地表达着"中国式"油画。走向世界突出在"中国式"上体现自己的形态语境。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国油画发展历程的论述,阐述中国油画在未来社会的发展前景。并对各个阶段中国油画的发展和各个阶段的艺术家及画作进行介绍。并且就油画和前卫艺术以及现今出现的一些油彩的其他形式做了比较和论述,也从近些年中国油画的发展趋势—"中国油画走向世界,应该是中国的油画在整体上形成一种强大的阵势和不可替代的独特风貌"来分析了中国油画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还从油画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以及中国油画在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受欢迎程度来分析,说明中国油画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光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书法乃专属中国独具的一种特定艺术形式.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都需要一定的物质媒介、工具材料和创造途径.中国具有多种汉字符号形体这一先决条件和特殊的书写表现工具——毛笔.每一个汉字,都先天性的具有书法艺术审美形象创造的基础和潜能,更具有其他国度里都不具备的民族文化特征和书法艺术审美形象的创造.  相似文献   

9.
陶岩平 《质量春秋》2006,(12):41-45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是我们民族几千年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动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的文化,必须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必须具有世界眼光,增强感召力”。因此,我们要探讨中国古代创新之精髓,使其具有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材料探讨了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提出艺术世界性不等于美国化,也不等于欧洲化。艺术的世界性不以某一国、某一地区的艺术样式为标本,它同样处于发展之中。保持艺术的民族性不能夜郎自大,不能无视他民族艺术精华;吸收他民族艺术精华也不是将民族个性消解。我们不能祈求拥有一种包含一切艺术之优点的艺术,应不断吸收他民族艺术的精华,以完善和发展本民族艺术。在世界艺术的大舞台上,民族性才有意义,离开这个舞台不仅其艺术的民族性将失去光彩,艺术的世界性也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11.
色彩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深刻的感染力,色彩是油画艺术的关键表现手法,可以将色彩看为油画艺术的中心。色彩教学在油画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教师在进行油画教学工作时必须做到忠实客体,正确观察,整体统一。本文主要论述了油画教学中存有的问题、油画的发展历史、油画色彩教学工作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书画艺术确实具有互为沟通和友好相处的功能,也存在国家意识和区域话语权的排它性。我们自己的艺术价值体系是什么?有一种声音说:“体现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还有一种声音“民族审美理想和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及时代性和包容性”。余其平属于这类油画家、书法家、楹联教授。他的成功之路,则认真研究了欧洲的艺术流派,掌握了油画技法和非凡的造型能力,成为独树其帜的现实主义卓越油画家。  相似文献   

13.
在油画创作中,要了解中国油画民族化的发展与传承以及与之相关的评价的创作实践,如何体会中国油画艺术的博大精深以及怎样从先辈的优秀作品中汲取营养把中国油画发扬光大,是当代油画发展的关键,亦是本文探讨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焦宏光 《活力》2010,(14):98-98
在高中新课改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现行的教材已经进行了调整,特别是中国画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中国画是我们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美术史中也是举足轻重。中国画讲究诗、书、画、印为一体.其作品不仅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修养和内涵,更代表是我们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5.
杂技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艺术形式,也是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杂技整体呈现出健康向上、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在多个重大国际赛场上摘金夺银,以“惊、险、奇、美”的特色弘扬了中华民族的进取精神,赢得了世界杂技金牌储藏国的美誉。振兴杂技艺术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维护国家民族文化安全,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综合国力,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认为现代化城市景观应该考虑两大问题,就是民族身份的问题和人地关系的问题。我有两个指标作为判断城市景观好坏的标准。首先,看它魄景观是不是具有民族身份证,是不是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它既要现代的,又要中国人的;其次,看它是不是有利于环境的改善,有利于环境负荷的减少。我们现在的建筑更多是在模仿古人,模仿中国的古人,模仿欧洲的古人,我们使用的建筑语言都是死的语言。中国当代要有活的城市,就必须要用活的语言,当代中国人生活的语言。  相似文献   

17.
对于我国究竟要不要、能不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问题,人们的认识基本趋于一致,即:从我国自身发展的需要看,我国应该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而且从我国所具有的比较优势来看,我国也能够成为世界制造中心.我们现在要关注的问题是,我国究竟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世界制造中心,如何实现我们所选择的世界制造中心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王健 《企业世界》2008,(4):34-35
艺术和手工艺不代表先进技术 法国总统希拉克2004年到中国访问时,到了上海同济大学演讲。他讲:“中国的艺术和手工艺使我们的想象力不能不受到震撼。”我想,法国人到中国来,当然首先要赞扬我们东道主。中国哪些地方比较好呢?他想了半天,感觉中国的艺术和手工艺比较不错,于是就讲了两句。讲完之后,讲到自己法国,他说:“法国在世界经济强国中名列前茅,拥有四百多个国际企业的附设研究中心,在知识和创新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如果没有法国,可能就不会有欧洲的空间局和阿里亚娜火箭,空中客车公司也不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民用航空客机制造公司,TGV超高速火车也不可能穿梭于整个欧洲大陆。法国的科技和活力一如既往,这一点从我们和中国合作的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和国际热核聚合反应堆都可以得到验证。法国具有强大创造力、发明力和可靠的产业基础,所以是你们中国理所当然的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19.
现代艺术的探索同社会的需要紧密相关.艺术与生活的结合,造型与设计的结合,使设计成为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由此需要我们认认真真地审视现代视觉艺术教育中造型艺术基础教育与设计的关系.从视觉艺术发展的必然道路来看,作为艺术基础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的造型基础教育需要经历从表现到创造的改变.同时,在现代设计教育中,我们也不能忽视传统文化的意义,因为越是具有民族文化个性的,也就越是国际化的.现代视觉艺术基础教育中的造型艺术与设计的探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世界区域文化空前活跃,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对中国文化形成很大的冲击.我们在学习西方优秀文化的同时,也要厘清如何向世界推广中华民族的文化,加强世界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从而提高民族文化的安全,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