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校在2009年建校之时就提出了“习惯影响一生”的办学理念,坚持把“习惯养成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切入点。 习惯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好的习惯更是人生的宝贵财富。所以,我紧扣学校校训,提出了“细节决定成败,习惯铸就未来”的班训,着力从细节人手,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2.
陈春霞 《魅力中国》2010,(14):183-184
班级是学生最重要的成长环境之一,班级建设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发展。构建和谐班集体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教育规律的自然体现。教育要实现“和谐、优质、均衡”的发展目标。构建和谐的班级文化对促进教育教学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孔令东 《魅力中国》2014,(16):197-197
常言道:“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学生举止不文明、不规范即属于没有规矩。如何让学生的行为文明规范?就是需要我们教师对学生开展养成教育。哪什么是养成教育呢?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及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养成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的,养成教育,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养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成功的人格。小学阶段开展养成教育的阵地很多,有课内的也有课外的。这里主要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近一年多来学校开展的以《在教育教学中渗透养成教育抓好学生道德行为研究》的课题要求,我们课题组开展了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抓好养成教育的渗透。现就开展的情况以及课堂教学中渗透的点滴和大家一起交流。  相似文献   

4.
夏磊 《魅力中国》2010,(36):104-104
一个好的习惯将会使一个人终身受益,孩子是未来的主人,因此养成教育是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的领域,我们幼儿园教师责无旁贷的担任着引导培养的重任。本着“寓教于乐”,在“玩”中“学”的宗旨,我们将养成教育逐步渗透到幼儿教育的五大领域中,在正常的教学活动的开展的同时,使孩子们逐步养成了好的习惯。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学生养成教育、班级建设、贫困学生帮扶及专业情绪排解四个方面论述了思政工作对高校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心理压力缓解、为人处事等方面的影响,得出了部分实践结论.  相似文献   

6.
高职学生养成教育对策与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桂芬 《辽宁经济》2009,(12):101-101
养成教育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和职业习惯,具备诚信意识及纪律观念,拥有一定文明礼仪知识,能够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抓养成教育,是学生形成完美人格的需要。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文明习惯,如热爱国家,关心他人的习惯,  相似文献   

7.
习惯的培养会造就学生一生的财富,为此笔者对学校实施养成教育提出了6大策略,从解放教师、习惯的培养、环境的建设、活动的强化、家长的配合以及学生的主动参与等方面都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其中也指出了学校养成教育实施的两件法宝——耐心和赞赏。  相似文献   

8.
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职业学校在班级管理上存在着很大的难度,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思想认知等方面往往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班级管理的好坏对学生能否在职业教育中健康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一个奋战在职业教育一线十余年的老班主任,对职业学校的班级管理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本文试从职业学校的班级建设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希望能够引起同行的思考和共鸣.  相似文献   

9.
赵明 《魅力中国》2010,(23):216-216
建设和谐班级,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首要任务,班集体是校园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最基本的群体,班集体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校园的稳定,构建和谐班级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班集体建设成为和谐的集体是广大师生的共同愿望和奋斗目标,我们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构建和谐班级,促进学校稳定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华卫国 《魅力中国》2010,(26):159-159
本文主要阐述新时期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并提倡以物质文化建设、班级文化活动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重心。笔者认为,和谐的班级文化,有利于学生的和谐发展,因而农村小学班主任应充分利用农村优势,开发有效的活动载体,形成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  相似文献   

11.
傅照国 《西部雅安》2003,(11):15-15
使“社会更加和谐”,这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社会和谐实际就是人际关系和谐,就是人与人之间要讲亲情、友情、爱情;要使尊重、理解、帮助、关怀、爱护、谅解成为人们自觉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习惯和风气。  相似文献   

12.
歧道中学是临县规模最大的农村初级中学,现有教职工92人,学生1600名,师资、电教、图书、仪器和文体器材等教学设施在临县居一流水平。近年来,由于我们重视养成教育,加强德育工作。因此,学生行为规范,举止文明,校园人文氛围良好。06年11月8日吕梁市“双百”示范校建设专家评估组验收评估时高度评价我校:“养成教育和安全教育工作在本区域内具有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十一五”时期,绍兴要紧紧把握“突出主题、率先发展,推进转型、集约发展,强化动力、创新发展,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原则,着力推进“经济强市、文化强市、生态绍兴、和谐绍兴”建设。[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不但是长知识,长身体的需要,更是人的社会化的基础,是少年儿童终身受益、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是社会主义关于人的教育的本质体现。正所谓:“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那么怎样帮助孩子走好入学的第一步,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本文阐述了在小学阶段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并从四个方面论述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5.
张建忠 《新西部(上)》2010,(2):145-145,149
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学校养成教育的内涵,列举了当前中职生养成教育现状,分析了造成中职生缺乏良好养成教育的多种原因,提出了实施学生养成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周涛  赵相伟 《魅力中国》2013,(31):202-202
班级管理是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教育教学能否取得显著效果的决定环节。近年来,中职学校生源锐减,为稳定办学规模,各中职学校多种渠道招募生源,复杂的生源构成,加上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的特殊性,加大了中职学生的管理难度。多数班主任在中职班级管理工作中。尽管采用了各种方法和经验。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但教育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分析其主要原因是班主任没有融入到班集体中,管理意识太强,看重制度和惩罚.服务意识淡薄。忽视和谐和文明。本文从什么是和谐、为什么要和谐、怎样和谐三个方面阐述了班级管理中的“和谐”。  相似文献   

17.
张春霞 《发展》2015,(3):106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现状分析(一)学习习惯养成现状分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起点参差不齐,多数是未考入普通高中的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自觉性、学习意识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同时,由于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成绩差,自然造成行为规范方面的偏差,大多数学生都有较强的逆反心理,违纪事件不断,班级管理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18.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文明习惯等养成教育关系着祖国的未来.文章认为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家校合作,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共同担任养成教育的使者;抓住教育良机,从点滴抓起;教师坚持奉献精神,以真心换真情,并进一步指出养成教育应注重反复性,追求无限性.  相似文献   

19.
吴伯兰 《江苏市场经济》2002,(4):93-94,F003
以人为本的班级心理辅导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教育载体,是其它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载体所难以替代的。以人为本的班级心理辅导要想取得实效,必须注意创设情境体验,让学生“动”起来,并注意班级学生内部的交流互动,创设平等、和谐的气氛,促成学生主体的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20.
笔者通过调查,分析了独立学院班级存在的班级凝聚力不强、班级目标协同困难、班风学风建设难度大、班干部队伍建设难度大等特点及问题,提出了营造班级和谐氛围、分阶段规划大学生活、分层次制定班级目标,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建设好课堂和寝室主阵地,加强教育和指导、提高学生自治水平等解决方法和对策,从而促进独立学院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