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土地使用权交易环节出让收入规模独大。现阶段我国政府的土地收入集中在地方的土地使用权交易环节,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规模巨大。按照相关规定,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环节的收入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和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  相似文献   

2.
论建立农村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制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土地制度是“三农”问题的关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土地制度的弊端在于,农民土地产权残缺、模糊,无法获得规模收益,重公平、轻效率,以及将乡村干部腐败制度化。这些弊端集中于农民土地使用权不可交易。因此,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就是建立农村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制度。这一制度的创新之处在于,它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能进一步完善农民土地产权,从而构建一个保护农民土地产权的机制,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它的实施将对彻底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实施城镇化战略,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统筹城乡发展中集体土地市场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城乡发展中,集体土地流转已势不可挡,建立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的时机日趋成熟。为了保护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收益,必须维护集体土地产权权能的完整性。在城镇规划区内,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一样,其使用权也可以有偿转让,流转收益在村集体、地方政府、土地承包者三者之间进行合理分配。村集体获得的收益必须用于社会保障;地方政府获得的收益必须用于农业投入。要正确处理集体建设用地与农用地的关系,把集体土地流转与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结合起来,以构建一个城乡一体化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都市型现代农业土地产权法律制度之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合理的农业土地产权制度是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奠基石。目前,都市型现代农业土地产权制度存在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晰、土地产权权能不完整、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等困境。要构建都市型现代农业土地产权法律制度,需要尽快制定《土地确权条例》界定明晰的农业土地产权,制定《物权法实施细则》完善农业土地产权权能,制定全国性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健全农业土地产权流转机制。  相似文献   

5.
农地征用的收益分配及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土地逐步开始实行有偿使用,土地收益迅速增加,在使用权从所有权中分离出来作为实现收益的直接手段这一制度设计下,各个集团间的关系就显得更为复杂,其中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分配是对比最为悬殊、矛盾最为突出的。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局限性表现为农地产权不完善影响农地股权稳定性;区域发展不平衡影响农地股份合作发展;农地股份合作制内部机制存在弊端;农地股份合作制缺乏法律保障。加强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度建设,必须增强农民土地处置权能;赋予农民土地资产性权利;确保农民土地使用权长期化。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中,以物权对象的土地流转形式包括土地转让、继承和抵押等,即以土地使用权为对象的土地流转;以债权为对象的土地流转的典型形式有土地转包、土地租赁、土地入股等,即以土地经营权为对象的土地流转。土地流转是地权中使用权的流转,不是土地所有权的流转。只有这一内涵界定明确,才能保证各种交易行为合法且无所障碍,从而实现产权主体的基本利益。  相似文献   

8.
农村土地问题一直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中心问题,而农村土地问题的核心是农村土地产权制度。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与西方制度经济学的土地产权理论为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土地产权制度的弊病日益暴露。要明确界定土地产权主体;要健全土地产权权能;要大力培育土地使用权流传市场,才能带动土地产权制度的变革,从而带动整个土地制度的变革。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通常被视为资源配置的最佳模式,私人所有权被视为市场经济得以实现的基础,这构成了我国土地私有的一个学理主张。但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离不开国家的干预,其中必然包含了对于财产权利结构制度的干预。此外,交易行为的发生并不取决于人们拥有绝对的所有权,而取决于交易动机。根据市场经济的原理,我们反而会得到一个权能分离的土地产权安排,因此,土地所有权私有并不是解决土地资源配置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我国《物权法》采纳了用益物权的概念,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产生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确定为一种用益物权,在权利内容上规定了可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农村土地使用权用益物权法律性质的确定,使农村土地产权由"弱化"、"残缺"的使用权逐步走向私法物权意义上的财产权,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进步。进入21世纪,农村经济发展面临新的环境、新的形势和新的问题,农村土地产权制度面临许多新的挑战。新一轮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以赋予农村居民土地财产权和实现农民土地财产权益为核心,就是要从法律上建立所有权和使用权制度,让土地用益物权成为农民最重要的财产权利。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公平和效率博弈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土地制度的变迁,剖析了其缺陷,评述了国内关于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各派的观点,笔者较倾向于"土地所有权公有,使用权私有"的主张,并提出改革的关键环节是立法,用法律手段规范国家权能,保障农户权益,从而达到公平基础上的效率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在现行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下,农民并没有真正意义或物权意义上的土地财产权利。从成都市改革的实践经验来看,在这场改革中,农民个体表达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权能的完整性及"私有化"的强烈追求,以"还权赋能"为指向的成都市的土地制度改革适应了农民的这一要求。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需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指导下进行新的实践探索,改革的方向是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制度框架下使物权化的土地产权向农民回归,重新构建农民与农村经济长期发展的财产权基础。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提高农民收入的路径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深化农村政治经济体制改革1.农村土地制度创新。中国的历史已经反复证明,什么时候国家土地及其财产政策正确而有保障,什么时候农民的积极性就高,收入水平也相应提高。用法律确定农民对土地的产权关系,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方面:(1)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通过专门立法,建立明确的农用土地产权制度,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赋予农户长期稳定的承包经营权,并适当延长土地承包期;完善农地使用权的权能结构,使之包括占有权、收益权、转让权、入股权、抵押权等方面的…  相似文献   

14.
马才学 《经济论坛》2006,(17):117-118,122
一、我国现行农地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农地制度创新的主要因素 (一)我国现行农地制度存在的问题 现行农地制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随形势的发展,它并不是中国农地制度的最优模式,其不足和局限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土地产权主体不明晰。从现行的相关法律规定来看,农村集体产权的主体有三种形式:乡(镇)、村、组三级,这种“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土地产权主体不利于农村产权的稳定,农民也形不成有效的、稳定的预期,必然降低土地产权制度的有效性。第二,承包经营权的内涵不充分、不明确,土地资源不能自由流转。经营权从本质来说是一种使用权,可衍生出转让、转租、入股、抵押、收益等项权利。而作为具有使用权性质的承包经营权却只具有耕种权、部分的受益权以及极其少量的处分权,其权能是残缺的,导致了土地使用上的随意性以及土地流转的困难,  相似文献   

15.
家庭承包制所引发的土地产权制度的深刻变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庭承包制所引发的土地产权制度的深刻变革,越来越表现为农民对土地权利的物权化,意味着农民不仅拥有土地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和收益权,同时拥有土地有偿转让权和入股分红权。  相似文献   

16.
冯涛 《发展研究》2011,(1):98-102
农地所有权转让与经营权流转是农村土地市场形成的基本条件。农地规模经营是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基本动力。依据当前国家的法律和政策,国家通过强制征收制度垄断了农地所有权交易市场,农地产权的自由交易仅限于承包经营权流转。实践证明,这种二元交易机制导致效率和公平双重损失。深化农村土地市场改革,重在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防止各种形式的利益侵蚀行为。一要遵循市场机制进行强制征收;二要规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三要统一不同类型农地承包经营权的权能;四要建立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和完善的服务体系;五要健全农地流转的法律程序。  相似文献   

17.
现行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凸现一些问题,一方面,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够稳定;另一方面,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不够完整。由于永佃制与现行的土地承包权有着天然的相通性,引入永甸制有利于明晰农地产权,实现现有制度平稳过渡,减少改革成本。文章通过对我国现有农地制度进行评价,提出对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永佃化",并设计了制度的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18.
物权是直接支配物并享受其利益的财产权。“农地使用权”是对目前集体所有的农用土地直接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我国现行法律对农村土地权利的规定过于单一,对土地权权利的合理流转缺乏稳定的制度保障。应在农业基本法中明确规定农地使用权的物权性质,并充实和完善农地使用权的具体内容。以他物权自由流通为理论基础,建立农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允许农地使用权进入流通领域,通过一定的运作方式在不同主体之间流动。与此相适应,还应完善土地所有权制度,建立健全更严格的土地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19.
现行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凸现一些问题:一方面,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够稳定;另一方面,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不够完整,为此应引入永佃制.因为它有利于防止土地征用中的利益侵害,有利于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避免集体行动的困境,有利于和现有制度实现平稳过渡,有利于明晰和稳定农地产权,有利于减少改革成本.文章指出了我国现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制度缺陷,提出了对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永佃化"的现实可能性,并设计了该制度的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地使用权制度的缺陷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梅 《生产力研究》2003,(3):15-16,35
农地使用权制度是我国物权立法中的重点问题。它关系到我国农业发展的前途。农地使用权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化形态。但面对市场经济的建立 ,它自身的局限性日益突出 ,因此研究新时期我国的农地使用权制度 ,借鉴永佃权制度的合理内核 ,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体系则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