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衍生产品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衍生品市场实质上已经成为实现全球财富在国际间再分配的重要机制,我们必须结合国内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外汇储备和市场利率等基本变量综合考虑衍生品市场的发展问题。金融创新源于现实生活产生的金融需求,文章通过对金融衍生产品功能和作用的系统研究,以及对我国金融衍生产品的市场需求状况的实证分析,提出在我国有序发展衍生品市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问题、监管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尔政  邢学艳 《经济师》2001,(3):134-135
金融衍生工具是金融创新的产物 ,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与功能 ,给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活力。但同时也使国际金融衍生市场动荡加剧。由于其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对其监管要面临许多困难 ,针对金融衍生业务发展的挑战 ,金融监管当局与国际金融机构在加强风险管理制度、内部控制、自律机制和加强金融国际合作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对我国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开发和应用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开展股指期货交易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达国家金融衍生市场的发展一般是市场自然演进的结果,新兴证券市场往往直接引进发达国家的交易机制和交易模式,因而金融衍生市场的发展过程往往与发达国家不同。出于金融市场的国际竞争和本国投资者规避风险的需要,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往往把股指期货作为开设金融衍生交易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分析,然后探讨了金融衍生产品投资风险,最终使投资理财者能够适应处理国内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并运用各种金融衍生工具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积极参与日益激烈和复杂的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  相似文献   

5.
梁涛 《经济与管理》2013,(10):39-44
金融衍生市场具有信用创造功能,其货币创造原理、抵押品、证券化程度以及对信用扩张能力与商业银行传统的信用创造机制相比有很大的区别。独特的信用创造机制放大了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后面临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从而增加了系统性危机发生的可能性。重新构建我国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后监管的框架,是达到对系统性风险有效监控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我国金融衍生市场放开、有序竞争与规范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和实施 ,我国金融衍生市场放开的步伐加快了 ,竞争加剧了。但金融衍生市场的过快开放很可能引发无序竞争 ,加剧衍生市场的风险 ,不利于金融衍生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实行动态式监管 ,完善信息披露有助于防范和化解整个金融衍生市场无序竞争所产生的风险 ,培育理性的机构投资者也是增强衍生市场有序竞争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监管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衍生工具是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产物,具有规避风险和引发风险的双重性。我国入世后,该市场必将在现有基础上迅速扩张,其隐含风险不可忽视。本文阐述了金融衍生工具的概念,着重介绍了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特征、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其所带来的严重的社会后果,并针对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监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国家的监管机构、金融衍生交易的各个微观主体在管理和防范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过程中都应发挥各自的作用,形成一个系统的工程。  相似文献   

8.
结构化金融衍生产品是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加了资本市场的完备性、深化了市场的风险配置功能、增强了资本的流动性以及提高了金融衍生市场的信用水平。文章重点阐述结构化金融衍生产品的认识及在国内的发展,最后提出相关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股票指数期货简称股指期货或期指。它是以股票价格指数作为交易标的物的金融期货品种,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金融创新浪潮中出现的最重要、最成功的金融衍生工具之一,也是金融期货中历史最短、发展最快的金融衍生产品。目前股指期货作为国际资本市场成熟的风险管理工具,发挥着El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监管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融衍生产品是当代最重要的金融创新成果之一。在过去短短20余年时间里,先后经历了大规模引入、快速发展和逐渐成熟几个发展阶段。现在,全球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交易,特别是场外市场(OTC)交易规模正在快速增长,交易结构也在发生明显的变化。(一)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交易规模快速增长近年来整个国际金融市场利率、汇率和股价波动越来越剧烈,这引起市场上套期保值和投机需求也相应增加,衍生产品的交易也越来越活跃。  相似文献   

11.
金融衍生产品风险控制与交易机制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敏娟 《现代财经》2006,26(7):15-18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正处在快速发展的时期,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风险,其中主要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金融衍生品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对风险的控制,在培育银行金融衍生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加快金融创新以及改进衍生产品业务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实施交易机制创新,以减少金融风险,实现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2.
韩振芳 《经济师》2005,(10):241-241,243
金融衍生工具的特征使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风险比一般的金融市场更大。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也不仅仅是微观风险,已经成为事关国家及国际金融和经济安全的宏观经济问题。市场失灵是导致衍生品微观风险向宏观风险传导的根源之一。此外,金融衍生工具的虚拟性会引发经济生活中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使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加剧,易促成经济的泡沫化。  相似文献   

13.
从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开展金融期货交易试点的经验和教训出发,加之充分考虑中国国情,不难找出中国发展金融期货的发展道路一以股指期货为突破口,逐渐发展国债期货、利率期货等衍生产品,发挥后发优势和政府的作用,以遵循强制性演进模式来完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产品种类单一,基础性金融市场还不够发达,而且还没有建立、健全严密的监管体系,并且市场信息的披露缺乏透明度和公开性。因此。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创新研究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2007年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至今仍余音未了,全世界的经济形势依旧处于复苏阶段,失业率高居不下,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虽然究其原因是以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引发的全球金融市场连锁崩溃,但是金融衍生工具在其中扮演的加速和扩大这种效应的角色却是人们不可忽略的事实。本文以金融危机下的经济环境为大背景,简述货币政策在作用发挥和传导机制上受到的种种来自于金融衍生工具的冲击和影响  相似文献   

15.
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四个基础性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就推出了人民币汇率期货、国债期货、股票权证等金融衍生产品。由于基础金融工具市场不够发达以及市场监管存在漏洞等因素,至1996年相继停办,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进入了发展停滞期。2000年后,我国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重新起步。汇改后,汇率风险显著扩大,单纯的外币衍生产品逐步向本外币连接衍生产品乃至本币衍生产品过渡,人民币利率掉期等本币利率风险管理工具也随之出现。市场主体由早期的国有大银行扩展为做市商(主要是各大商业银行)以及各类公司、机构和个人客户。我国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从发展路…  相似文献   

16.
江璐璐 《经济师》2010,(3):104-106
中国加入WTO后,在金融全球化浪潮中的步伐越来越快。近年来,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金融衍生工具一直是人们注目的焦点。从国航、东航再到中信泰富,与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有关的一系列触目惊心的事件的发生,一再引起人们对金融衍生工具市场上存在的巨大风险的注意和反省。文章分析了金融衍生品的法律风险,探索如何对其法律风险进行防范。  相似文献   

17.
从巴林银行倒闭看内部监管机制的重要性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系郑文通1995年2月,英国老牌银行巴林银行的倒闭震撼了国际金融市场,使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管理问题成为热点。笔者认为,在对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管理中,金融机构的内部监管机制扮演着第一位的角色。缺乏...  相似文献   

18.
宋丹 《经济研究导刊》2009,(34):93-94,238
金融衍生产品的作用有规避风险、价格发现等。它是对冲资产风险的好方法。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由于金融衍生品交易具有杠杠作用,导致其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所以,当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不当或滥用时将导致巨大的风险,有时甚至是灾难性的。中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处于发展初期,品种和结构都不完善,监管措施几乎处于空白地段,但是,随着金融全球化和金融创新的发展,金融衍生品在中国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这就对中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提出更严格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金融衍生交易风险的内部监控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马晓军对金融衍生交易的监管可分为政府及行业的外部监管和金融机构的内部监管。然而由于金融市场本身就是一个风险市场,就算外部监控再严厉、再完善,如果金融机构内部没有完善的风险监控机制,或是其自身就甘冒风险孤...  相似文献   

20.
饶波 《经济师》2007,22(12):19-21
文章从中国金融衍生市场诱致性变迁的内、外生变量展开分析,探讨中国金融衍生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