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阐述了劳务派遣行业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情况,比较了中西方有关劳务派遣行业的法律规范的异同,分析了我国劳务派遣行业中"同工同酬"规定的不合理性,提出了规范限制劳务派遣三大主体,促进劳务派遣行业健康发展,保护被派遣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新的用工形势下,外来务工人员在企业生产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劳务用工单位、劳务派遣单位、被派遣劳动者之问存在"有劳务没关系.有关系没劳务"的现象,实际工作中忽略了对他们的管理,造成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各项事故特别是安全频发.  相似文献   

3.
劳务派遣是笔者所在石油企业使用规模发展最快的一种用工形式,虽然《劳动合同法》及《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部分章节专门针对劳务派遣制定了相关规定,但石油企业在实际使用劳务派遣用工时,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在劳务派遣中涉及的劳务派遣公司(用人单位)、石油企业(用工单位)、劳务派遣工(劳动者)三方当事人中,石油企业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石油企业使用劳务派遣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实现用人单位、用工单位和劳动者三方共赢。  相似文献   

4.
中小企业的爆发式增长,使劳务派遣用工成为当前众多企业经营中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哈尔滨的劳务派遣用工还存在用工不规范、劳务派遣行业经营混乱、劳务派遣用工缺乏社会化保障、劳务派遣人员工作环境差等问题,构建哈尔滨劳务派遣制度体系需要政府在法治层面和社会层面加大管理和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5.
劳务派遣是指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根据有关规定,通过协商签订有关的协议,把劳动者派往用工单位,使其在用工单位的监督管理下提供劳动的用工方式。企业使用劳务派遣用工形式,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但从实践来看,劳务派遣用工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不足。企业如果不按照有关法律规定使用劳务派遣用工,势必给企业带来法律风险,造成不可避免的损失。企业对于使用劳务派遣用工存在的法律风险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更要认真防范,利用优势,规避风险,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6.
劳务派遣是指劳务派遣企业将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派遣到用工单位从事生产劳动的行为。劳务派遣对于促进就业、满足企事业单位不同类型人员需求、强化劳动用工的社会化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了解劳务派遣行业发展现状,进一步规范劳务派遣行业管理,推进劳务派遣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威海市政府调研室采取发放调查表、深入企业了解情况和电话访谈等形式,对该市劳务派遣市场进行了专题调研。总的看法是,发展迅速,潜力很大,有待引导和规范。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劳务派遣经济是一个新的商机,发展迅速,潜力巨大,同时又存在竞争无序、缺乏规范等问题。本文从劳务派遣企业产生的背景出发,分析了目前我国劳务派遣企业的现状,指出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通过对代理式和包干式两种劳动派遣运营模式的对比分析,提出劳务派遣企业市场化运营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孙慧  任巍  戴磊 《改革与战略》2012,28(12):43-47
文章基于已有的劳务派遣相关理论和行业的发展现状,从影响中国劳务派遣企业发展的内部因素出发,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和专家意见法构建出形成劳务派遣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指标体系,利用Matlab软件测算出各关键指标的权重.根据测算结果将构建劳务派遣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指标进行重要性排序,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最后,根据分析的结果为提升中国劳务派遣企业竞争力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季节性生产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企业通过采用人力资源外包的形式(主要是劳务派遣),来平衡季节性生产对企业的影响。本文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对娃哈哈、康师傅、祐康等浙江省8家生产存在明显季节性的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对劳务派遣的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探讨了劳务派遣在季节性生产企业的运作模式,并就如何完善季节性生产企业劳务派遣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以及用工制度改革的深度推进.劳务派遣用工形式成为了我国劳务经济中发展较快的一种新模式。文章通过分析劳务派遣用工形式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劳务派遣用工管理的建议,为企业在今后的工作中规范劳务派遣用工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童林 《中国集体经济》2007,(33):133-134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的用工形式,在很多供电企业均被采用,其优点是可以节约成本、人事管理便捷、优化人才结构、赢得竞争优势、推动企业的发展.同时也存在就业稳定性差等问题,容易造成劳务派遣员工对企业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工作不积极,责任心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和谐发展.文章结合供电企业的实际,认真分析劳务派遣员工队伍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主要根源,并就如何创新劳务派遣员工管理机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根据派遣用工现状,详细阐述了派遣单位应是维权化险的重要者、用工单位应是管用结合的主要者、派遣人员应是"正名享利"的劳动者,从而在三方之间建立一种互连相扣的劳务派遣工日常管理有效机制,防范和化解劳务派遣带来的风险,保障三方各自的合法权益,规范劳务派遣用工。  相似文献   

13.
劳务派遣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就业组织形式,它为缓解我国严峻的就业压力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目前劳务派遣用工方式中存在着大量不规范行为,直接影响了我国劳动者与企业之间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先介绍劳务派遣的定义、在我国的发展,然后以东莞市德邦货运有限公司为案例对劳务派遣现存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为劳务派遣制度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对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袁雨晴 《北方经济》2012,(8):110-111
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转移升级和企业用工需求的增长,正推动服务外包业务的加快进行,也推动了劳务派遣用工方式的加速进行。劳务派遣员工的规范、管理、激励等问题都亟待解决,本文分析了我国劳务派遣的发展现状、劳务派遣员工面临的问题以及激励的特殊性,从用工单位一方提出了针对被派遣员工的激励策略。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末,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的用工形式开始在我国出现,并快速被劳资双方接受。数年间,政府劳动部门和一些大型企业相继将人事工作的视线与精力汇聚该领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用工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劳动派遣市场发展得如火如荼。据来自《2013—2017中国劳务派遣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全国已有劳务派遣公司近3万家,派遣员工大约3000多万人。这些劳务派遣人员主要来自乡镇农民以及城市下岗群体,约占城市企业职工的5%,已经成为了国内大中型企业重要的劳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滥用劳务派遣的形式与成因,依据劳务派遣适用的应然范围,提出了劳务派遣适用范围的立法完善措施。要缩小劳务派遣的适用范围;提高劳务派遣公司的准入门槛;规范劳务派遣行为。  相似文献   

17.
肖遥 《中国集体经济》2012,(9X):110-111
劳务派遣是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的新型用工方式,已经突显出节约用工成本、保证员工素质、实现人力资源灵活配置等明显的优势。为了让企业最大限度地激发派遣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其更好地提供服务,从政府、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和劳动者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健全相关法律、实施同工同酬和公平绩效考核、提供培训开发和必要激励等人事管理对策,以改善我国国有企业对劳务派遣员工人事管理上现有的不足,更好地发挥劳务派遣在劳动力市场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文章是以劳务派遣员工为研究对象,在明确劳务派遣用工定义及激励理论的基础上,从劳务派遣、激励机制、双因素理论及其期望理论等相关理论成果方面,对劳务派遣的国内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劳务派遣这种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的用工模式正在被广泛应用。如何满足劳务派遣员工的需求,如何有效地激励劳务派遣员工,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周刊》2006,(50):26-26
作为我国劳务经济中一种比较新的形式,劳务派遣制度不仅解决了很多零工、外来人口就业等问题,也节约了很多企业的人事管理戍本,因而近年来发展一直较快。但是,与国外相比,我国关于劳务派遣的管理制度还极不戍熟。以我国现行《劳动法》来说。虽然从鼓励短时零工、增加就业的角度规定了劳务派遣,但对派遣的具体期限及其它问题都没有详细规定,这就造成了劳务派遣在实际管理中问题百出。更有公司打着“劳务派遣”的旗号,直接间接地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劳务派遣行业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情况,比较了中西方有关劳务派遣行业的法律规范的异同,分析了我国劳务派遣行业中“同工同酬”规定的不合理性,提出了规范限制劳务派遣三大主体、促进劳务派遣行业健康发展、保护被派遣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