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中国西部》2012,(34):116-117
编者按中国西部地区,涵盖12个省区市,面积占全国的71.5%,拥有中国85%的陆地边境线,幅员辽阔、资源富集、历史悠久,发展潜力巨大。国家从2000年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给中国西部地区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十一五"期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6%,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6.1%,分别高出全国平均增速2.4和4.2个百分点。2012年初,《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获批,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助于发挥区域优势,有力拓展中国西部地区的国际合作空间,形成新的经济合力。2012年9  相似文献   

2.
张唯实 《发展》2006,(12):67-68
西部地区地域辽阔,资源在空间区域上的分布存在着较大的不对称性和不平衡性。西部地区要加快经济发展,就必须参与区域经济分工,培育面向全国甚至全球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那么,西部地区采取何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才能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缩小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异,这已成为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本主要以区域分工的演变规律为背景,说明区域分工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建言篇     
《西部大开发》2016,(4):118
编者按目前,国民经济已进入"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防风险、惠民生"的新阶段,一些区域发展还面临着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区域经济差异化缩小、发展要素约束趋紧等诸多挑战。选商择资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也必须以新的思维、新的路径适应这一新特点,新要求,才能取得实效。本篇章从选商择资的突破点入手,选取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深度建言,为县域选商择资工作助力。  相似文献   

4.
<正> 西部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西部地区作为中国的重要区域,长期以来其经济发展速度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引进外资数量少,利用外资水平低,区域内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等。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给中国的经济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各地区经济有了较快的增长。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地区增长较快,一些地区增长相对较慢,呈现出新的水平层次上的新地区间差距,并呈不断扩大之势。人们常用“马太效应”来比喻逐步扩大的东西部差距。本文分析了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比较了多种观点,提出了产业发展梯度、顺次更替的思路,最后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智勇 《山东经济》2012,(6):129-137
区域差距问题是当前中国面临且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人力资本说、技术进步说和产业结构说是研究中国区域差异问题的代表性解说。通过把地理单元细化到地级市区域,可以看到中国区域差异细致的一面,从其模式的演变来看,一方面受到传统计划经济模式和产业布局的影响,另一方面市场化进程也在不断地重新塑造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基于GLS面板数据回归结果,产业结构是导致地区差异的最主要原因,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地区差异。而导致产业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动因在于投资,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从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角度来看,当前最大的区域差异在于东部和西部之间,故而要大力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的空间分布方面应该大力向西部倾斜,特别是在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以便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对外直接投资二元边际概念,并对ALP(2015)二元边际分解模型进行改进,据此测算中国各省域对外直接投资的扩展边际。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杜宾面板模型从扩展边际的角度实证检验母国制度环境对中国OFDI的影响,同时基于资本的跨区、跨国流动替代性机制分析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制度效应的差异性。研究发现:第一,中国省域对外直接投资的扩展边际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第二,政府的财政扶持和金融支持能促进中国OFDI的扩展边际,而母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健全、法制建设不完善均会导致资本的外逃。中国对外投资的扩展边际同时存在"制度激励"和"制度逃逸"现象。第三,东部、中部和西部制度质量初始禀赋的不同使得部分地区资本的跨区流动对跨国流动形成完全或部分替代,三大区域OFDI的扩展边际因而呈现差异化的制度效应。东部具有更强的制度逃逸特征,中部的制度激励特征则更为明显,但西部这两种特征均未出现。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对外直接投资二元边际概念,并对ALP(2015)二元边际分解模型进行改进,据此测算中国各省域对外直接投资的扩展边际。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杜宾面板模型从扩展边际的角度实证检验母国制度环境对中国OFDI的影响,同时基于资本的跨区、跨国流动替代性机制分析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制度效应的差异性。研究发现:第一,中国省域对外直接投资的扩展边际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第二,政府的财政扶持和金融支持能促进中国OFDI的扩展边际,而母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健全、法制建设不完善均会导致资本的外逃。中国对外投资的扩展边际同时存在"制度激励"和"制度逃逸"现象。第三,东部、中部和西部制度质量初始禀赋的不同使得部分地区资本的跨区流动对跨国流动形成完全或部分替代,三大区域OFDI的扩展边际因而呈现差异化的制度效应。东部具有更强的制度逃逸特征,中部的制度激励特征则更为明显,但西部这两种特征均未出现。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我国西部地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严重不均,这种不均不仅表现在基本公共服务整体投资层面,还表现在教育、医疗与社会保障等具体领域。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发展因素,也有制度设置和决策层面的因素。我国需要采取多方面措施,来促进西部地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相似文献   

10.
日益扩大的区域差距已经引起了理论界和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自1999年以来,中央政府先后提出了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显示了中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决心。然而,近年来尽管伴随着这些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区域间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呈现出继续扩大的趋势。以西部地区为例,西部大开发以来,中央政府对西部地区给予了大力的倾斜和扶持。至2004年底,中央政府已经向西部地区投入近万亿元,其中,财政性建设资金在西部地区累计投入4600亿元,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资金累计安排5000多亿元。2000—2003年,西部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12.7%、17.2%、19%、27.3%,年均增长21%左右,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3个百分点。虽然这种倾斜和扶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张红 《中国经贸》2014,(22):80-80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但同时这种高增长的外表下,带来的是隐性担忧,传统红利的日益消退使得中国经济发展从本质上遇到了阻碍,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显得日益突出。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在转变突破口上要从传统红利空间向新红利空间进行转变。  相似文献   

12.
针对西部民族地区城乡一体化的现状和发展民族地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制约因素,提出了要实现西部民族地区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需要构建城乡网络,包括统一的交通网络、市场网络、信息网络,在此基础上,要注重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制度的创新,加快推进农村居民的城市化进程,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现代乡镇》2009,(3):38-38
近日.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和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2008年区域蓝皮书——《2008—2009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该报告指出.尽管中国面临严重的外部冲击,但是地区发展差异却在持续缩小,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布局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从东部带动转向东、中、西部共同推动。此外,该报告还认为,在外部需求严重下降的状况下,珠三角城市内部一体化取得显著进展。  相似文献   

14.
加快甘肃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昌年  徐荣华 《发展》2006,(8):66-67
研究显示,我国东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民营经济的发展上,西部地区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滞后必然导致西部地区整个经济发展的落后.目前,民营科技企业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支重要力量.甘肃民营科技企业与东部沿海省市相比,发展严重迟滞,与临近省区相比也处于劣势,缺乏应有的活力和竞争力.加快甘肃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是推进甘肃"工业强省"战略,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和提升产业结构的需要,是缩短东西部经济差距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5.
<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确认,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过程将由以指令性计划为中心转向以市场自动调节为中心。新的经济运行方式将使西部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脱离国家传统计划体制的襁褓,在市场关系中考虑区域发展和实现区域利益。然而,在新的经济运行方式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的资源配置并实现的区域利益可能形成何种状态呢? 一、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过程,西部不发达地区资源配置关系的变化我国14年来的经济改革在引入市场调节的过程中,逐渐打破了经济生活中大一统的指令  相似文献   

16.
理论和经验研究表明,经济集中不利于一国或地区的金融发展。文章基于2004-2015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对经济集中阻碍金融发展的假说是否适合中国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显示:从总体上看,经济集中阻碍了我国的金融发展;分地区而言,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经济集中抑制金融发展的假说并没有得到验证,而在中部、西部、东北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集中度明显阻碍了金融发展,尤其是在东北地区。根据上述研究结论,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应该因地制宜地制订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降低经济集中度,致力于提高经济多样性,并以此促进金融发展和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同时要完善与健全法律制度、金融市场和商业银行运行机制,以实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市域为基本研究单元,采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统计分析法和ESDA-GIS方法,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指标,分析了2000年以来我国东部地区市域经济发展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2000年以来我国东部地区经济格局总体变化较小,发达地区多集中在沿海地带、各大经济区,东部靠近海岸一线发达西部远离沿海一带落后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经济发展的整体差异减小,均衡性增强;各地域单元之间的空间关联性增强,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经济发展的高值集聚特征明显,但有弱化趋势。基于区位条件、历史基础、经济区的集聚扩散效应和区域发展政策对东部地区的经济空间格局的形成与演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三、对西部地区的认识及西部地区发展所面临的选择 1.对西部地区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的认识。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认识:第一,西部地区在未来的国家发展中,始终处于次要地位,不是国家发展的主要依靠地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西部之所以落后,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政治  相似文献   

19.
蒋海 《发展》2001,(8):68-70
从我国区域经济结构的总体特征看,由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呈梯度差异,社会生产力从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的逐级扩散、梯度推进,是一个客观必然的过程。但是,当前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条件与东部当年的情况是有很大差别的。    东部发展经历与西部的不同之处      第一,前 20年,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传统产业的高速度数量扩张;当前,中西部地区经济的数量扩张却遇到了障碍:一是外需增长减缓,二是内需水平较低,大多数传统产业的发展进入成熟阶段。因此,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可能仅仅依靠数量增长模式来实现。 …  相似文献   

20.
利用构建的城乡发展一体化实现程度评价指标体系,以2007年为起点,以设定的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下的城乡发展一体化目标值为衡量标准,测度了中国及30个省份2010—2014年城乡发展一体化实现程度和进展。研究发现,截至2014年,全国城乡发展一体化总水平实现程度为52.92%,但进展速度放缓。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活水平和生态环境的一体化实现程度均全面提升,但经济发展一体化相对缓慢。除西藏以外,其余省份城乡发展一体化实现程度均大幅提升,但是省际差距较大,只有少部分省份能够实现2020年目标。当前城乡发展一体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则包括发展不平衡,二元经济问题十分突出且扭转速度缓慢,城乡要素配置短板效应明显,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新农村建设提升空间大,并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