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5.
6.
<正>今年两会,根据代表和委员们的审议讨论意见,国务院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作出修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被增加到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改革发展部分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已经连续三年被写入了中央一号文件,各地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也陆续展开。引导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或许将成为解决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问题的重要手段。职业农民有啥不一样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 相似文献
7.
8.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毫不放松地抓好农业生产。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支持优势产区生产棉花、油料、糖料等大宗产品。解决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办好这件大事。 相似文献
9.
<正>"粮食产量要稳定在1.1万亿斤以上;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农民利益有保障"。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新时期农民职业化提出了具体要求。这就需要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解决新时期"谁来种地"问题。农业职业化就是要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地?在调研中发现,虽然中央连续12年出台一号文件扶持"三农"发展,但农村要素外流加剧的局面并未扭转。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推进,农村青 相似文献
10.
12.
黑龙江省农业基础设施对粮食产量影响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长期以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一直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重大战略措施,特别是对于黑龙江省来讲意义重大。黑龙江省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担负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3.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13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与此同时,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粮食流通是“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是“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的应有之义.就此,全国粮食流通行业当务之急是按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实施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要求,围绕“牢牢抓住、紧紧抓好”这个重点,紧密结合粮食流通发展实际,切实做到三策并重. 相似文献
14.
以粮食产量“十一连增”和农民收入增长“十一连快”为标志,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农业农村经济在高起点上实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增效。同时,“三农”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常态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重点是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真正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由依靠资源和物质投入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转变粮食发展方式,事关粮食安全,事关农民切身利益,必须审慎稳妥、坚定不移地推进。 相似文献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重点是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真正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由依靠资源和物质投入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转变粮食发展方式,事关粮食安全,事关农民切身利益,必须审慎稳妥、坚定不移地推进。 相似文献
15.
16.
春耕时节,各地纷纷组织抗旱保春耕,但罕见的干旱也暴露出农田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稳定粮食生产、加强农业基础,这对各地来说是机遇。如何把政策用好、用足,让农田基础设施建得起、用得上、长期受益?安徽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希望能给读者启发。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发改委在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努力寻求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新突破,积极开辟农业结构优化新途径。一是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会同有关部门先后组织编制了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以及油料、蔬菜等规划,研究制定了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文件。 相似文献
18.
19.
<正>我国人多地少,户均耕地规模细小,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较低。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农民的非农就业收入不断提高,而从事农业的意愿却日趋下降,粗放经营甚至直接抛荒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同时,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导致我国细小规模的农业经营难以应对国际竞争,农业产业安全形势严峻。因此,我国的粮食安全受到影响,"谁来种地"、"怎么种地"成为亟须解决的难题,发展规模经营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