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地供应市场化对城市用地扩展的影响——以武汉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供应市场化是城市用地扩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以武汉市为例,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分别阐述土地供应市场化对城市内涵式扩展和外延式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供应市场化对城市用地扩展具有推力和拉力双重作用,它有助于挖掘城市内部用地潜力以约束不必要的外延扩展,应进一步推动土地供应市场化发展,并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以消除城市土地市场失灵.  相似文献   

2.
成都市土地供应政策绩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制度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土地供应政策所承载的目的和任务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用地配置效应、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三大目标的成都市土地供应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均方差决策法和综合评价法对成都市土地供应政策的绩效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4-2007年,成都市土地供应政策绩效总体上呈递增趋势,2007年的绩效综合指数值比2004年提高了6.2%;土地供应的结构配置效应较为合理,经济效应基本可以,而社会效应较低.成都市土地供应政策改进的方向应该为,保持土地供应结构的合理性、促进土地供应政策经济效应的发挥、大力提高土地供应政策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3.
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是一个多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要建立一个既简单又能反映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普遍规律的评价方法难度很大,而传统的评价方法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人为的痕迹.以武汉市为例,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和基本思路,构建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反向误差传播(BP)模型,结果表明与武汉市实际情况是相符的,证明该方法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城中村"土地流转模式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中村"是我国长期城乡二元管理体制、土地二元所有制结构下的特有产物,"城中村"土地产权结构复杂、流转极不规范,严重影响了国家对集体土地权属的管理.针对我国"城中村"土地产权流转结构与特征,以武汉市"城中村"改造为实例,提出了"集体土地国有化转制"、"保权让利"、"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三种模式分别对武汉市A、B、C三类"城中村"土地流转进行实证研究,最后提出完善"城中村"土地流转配套法规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借助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信息熵和均衡度概念,对1991-2004年武汉市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根据信息熵和均衡度的变化趋势归纳出该时期武汉市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可以分为3个阶段。在对武汉市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因子,得出影响武汉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3个主成分:反映城市经济状况以及社会福利、反映城市产业结构变化、反映城市化水平以及人口密度,从而为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借助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信息熵和均衡度概念,对1991-2004年武汉市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根据信息熵和均衡度的变化趋势归纳出该时期武汉市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可以分为3个阶段.在对武汉市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因子,得出影响武汉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3个主成分:反映城市经济状况以及社会福利、反映城市产业结构变化、反映城市化水平以及人口密度,从而为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城市土地供给制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研究目的研究城市土地供给制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实证分析.研究方法目标分析法、德尔斐法、AHP法.研究结果(1)城市土地供给制度的绩效通过城市土地结构配置效应、经济效应、公平配置效应体现,在这3大效应下又分6大目标和23个评价指标来综合反映;(2)南京的土地结构配置比较合理,经济效应较好,公平配置基本合理.研究结论建议从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实行城市内部用地置换制度、控制房地产投资规模几方面调控南京市土地供给.  相似文献   

8.
基于DPSIR模型的市域土地空间配置优化——以天津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探索适合城市地域土地空间配置优化的综合定量研究方法,为相关规划与决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 GIS空间分析法,综合适宜性评价与景观健康评价。研究结果:基于DPSIR模型分析天津市域土地利用的主要压力与影响因素,评价其综合适宜性状态,基于此划定经济发展优先、生态保护优先和协调发展三个土地空间配置方案,并对三个方案进行景观健康影响评价,发现以协调发展方案进行城市建设对未来景观生态健康的影响最小,因此建议选择协调方案作为天津市域土地空间配置优化和功能分区的首选方案。研究结论:基于DRSIR模型进行市域土地空间配置优化研究,不仅有助于研究者针对不同城市土地利用特点选择评价内容与指标,而且可定量化评价土地空间配置方案的潜在生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土地空间配置优化方案选择中的人为主观因素,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家及有关部门将土地供应政策定位为国家最重要的宏观经济管理手段之一。这一政策在抑制住房用地供应过大、经济增长过热等方面起到了积极地作用,但从一定程度上看,由于还处于起步阶段,难免会存在误区和盲点。本文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分析住房供应政策在南京市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从而为优化城市住房用地供应结构、完善土地供应机制、金融政策、加强土地供后监管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明确了城市化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互动关系,在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背景下,以湖南省为例,探讨其城市化发展水平落后的现状特征和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湖南省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内涵及评价内容的基础上,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方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原理与模型,构建了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技术路线,并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以湖北沙洋县土地整理为例,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研究了土地资源优化模式.认为土地整理中土地资源最优分配能有效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土地整理中土地资源最优分配模式研究为土地整理项目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合理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基于国家行业规程对城镇土地定级因素因子及土地定级技术路线进行再认识,并提出一种兼顾城市规划影响的城镇土地定级技术途径。研究方法: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建立地价潜力模型,揭示城市规划对土地质量的综合影响,基于模型测算结果提炼成城市规划因素因子,纳入城镇土地定级因素因子体系后参与多因素综合评价确定土地级别。研究结果:城市规划通过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综合部署各项城市建设对土地价值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产生了重要影响;兼顾城市规划因素的土地定级技术路线不仅能克服传统土地定级的局限,而且对现有国家规程的技术框架进行了扩展。研究结论:武汉市商业用地定级的实证研究结果验证了技术路线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以重庆市土地供应"十二五"规划为例,探讨规划编制框架,以期对其他省市土地供应中长期规划的编制提供借鉴,并为土地供应规划编制规程的制定提供现实依据。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和框架图法。研究结果:(1)"规划形势研判和指导方针确定"、"规划指标配置与调整"和"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制定"是规划编制的三大板块;(2)重大工程项目的用地保障是联系土地供应规划和相关规划的纽带;(3)动态性和信息化是增强规划实效性和执行力的关键。研究结论:土地供应规划不仅是对既有规划的体系完善和功能延展,而且对年度计划起引导和约束作用,基于区域自然条件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构建较为统一的中长期规划编制平台,不仅保证了土地供应规划的统一性和有序性,也强化了编制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分析城市土地市场调控政策工具时滞的类型及其产生,研究土地供给控制政策工具对商品房上市的时滞效应。研究方法: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和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发现土地供给控制政策工具的时滞:(1)效应显著;(2)持续长;(3)影响市场运行;(4)具有正负向作用。研究结论:调控政策工具的时滞与传导机制和市场主体的预期等因素密切相关,应当进行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6.
根据快速城市化地区的土地利用的特点确定了土地持续利用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并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方法.以武汉市为例,选取1990年、1997年和2004年的数据对武汉市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持续利用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武汉市土地持续利用能办在经过1997年的较低水平后持续增强,评价体系和方法适用于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土地持续利用能力评价.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构建基于结构绩效、经济绩效、公平绩效、环境绩效的建设用地供应绩效四维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十二五"期间西安城市建设用地供应绩效水平,判定影响绩效水平的障碍因子。[方法]运用熵权TOPSIS模型,障碍度模型,对2011~2015年西安城市建设用地绩效水平及因子障碍度进行测算。[结果]"十二五"期间西安市建设用地供应结构绩效呈波动式上升,经济绩效贡献度降低,公平绩效有所提升,环境绩效显著提高。进一步分析,结构障碍度平均达到58.44%,其后依次是经济障碍度、公平障碍度、环境障碍度,均值分别为14.84%、13.66%和11.24%。[结论]"十二五"期间西安市建设用地供应综合绩效总体呈上升态势,但仍旧处于中级水平。结构与经济是制约西安市建设用地供应绩效的主要方面,而公平与环境则对土地供应绩效贡献度较大。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规划是保护耕地、建设用地报批和实施土地整治等活动的主要依据,但现实中,随着土地在宏观调控中作用的不断增强,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体系的建设则显得相对滞后,难以适应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土规划管理工作的需要.本文拟从这个意义出发,对土地规划编制体系建设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研究土地供应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空间效应,为基于国家区域协同发展战略下的土地供应政策改革提供思路。研究方法:在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经济空间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土地供应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空间计量模型,定量测度土地供应结构对本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以及在城市之间表现出的空间外溢效应。研究结果:(1)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经济发展在空间上相关性不强,三省内部,仅湖北省地级市表现出较显著的空间相关性;(2)土地供应结构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空间外溢性且在用地类型上存在差异;(3)增量建设用地供应量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提高的直接效应最显著,工矿仓储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供应量的间接效应显著。研究结论:要进一步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升级,优化土地供应结构,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分析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内涵及评价内容的基础上,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和多因素分值加和法,构建了江西省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评价指标体系设定评分标准,更具有操作性。作者以江西省2010和2011年度土地整治示范建设147个子项目绩效评价为例,从项目绩效目标、项目资金情况、项目管理情况、项目产出情况和项目效益情况5个维度进行评价,并另附一票否决项作为附加指标,为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以期为完善土地整治项目效益评价体系,提高项目决策和管理工作水平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江西省2010和2011年度土地整治示范建设项目绩效等级良好26个,占18%,其余为合格,无优差等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