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唐宋之交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及其引发的一系列制度变革导致国家和社会关系从"国家凌驾于社会之上"向"国家与社会互动"变迁。里坊既是国家权力在城市的末梢,也是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场域,是联结国家和社会关系的纽带。国家和社会关系的重构也导致里坊制的演变,坊墙逐步被废除,里坊的社会控制功能也大大弱化。里坊制的演变又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城市文化繁荣、社会组织发展、市民的空间流动与身份流动,进而进一步促进国家与社会互动。这与我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单位制的演变具有诸多相似之处,并给我们带来以下三点启示:(1)从单位制到街区制对我国当前国家和社会关系调整具有积极作用;(2)单位制的消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可能出现阶段性反复;(3)围墙是单位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废预示着单位制的兴衰。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城市基层社会逐步建立了以"单位制"为主,以基层地区管理为辅的管理体制。然而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主导之后,单位制逐渐瓦解,社区成为基本的社会组织结构并日益显示出其不可替代的影响力,这为中学开发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提供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3.
历史一页     
单位制是为给定量制建立的一组单位。单位制是由一组选定的基本单位和由定义方程式与比例因数确定的导出单位组成的一个完整的单位体制。 基本单位是可以任意选定的。由于基本单位选择的不同,所以组成的单位制也就不同。例如有市制、英制、米制和国际单位制等。 米制是1795年正式创立的单位制,1875年被20个国家确认为国际上通用的单位制。但是在米制中还存在不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单位制形成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位制研究具有理解历史、解读转型和规划未来等重要意义,单位制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方式则是单位制研究的基础。单位制是在特殊的国际背景和中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条件下逐渐形成的,不仅受到了国际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以及共产党的革命实践均给单位质制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同时偶然性因素的作用同样巨大。已有研究加深了对单位形成的认知,但在单位文化及心理、单位制形成影响因素的确切性和不同类型单位的成因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5.
单位制是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我国特殊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本文分析了国家是如何通过单位制实现对社会的整合和控制的,以及社区制取代单位制的必然性。并且探讨了我国目前情况下,政府在社区管理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米制     
米制是单位制的一种,曾在统一世界各国单位制中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后来又被进一步完善为国际单位制。 米制名称的由来是因为这种单位制最初只选择了一个基本单位——米,其他单位都是由米导出来的。例如质量单位千克就是由米导出的。米制规定:千克的单位是  相似文献   

7.
单位制是中国城市社会的基本制度,国内外学者近些年针对中国单位制度从不同学科、不同视角进行了多方位的探究.本文将从单位制的形成、发展、消解以及这三个主要方面,对前人所做的不同视角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在文章最后提出自己对于当前单位制研究的看法和意见方向.  相似文献   

8.
单位制     
单位制是为给定量制建立的一组单位。单位制是由一组选定的基本单位和由定义方程式与比例因数确定的导出单位组成的一个完整的单位体制。 基本单位是可以任意选定的。由于基本单位选择的不同,所以组成的单位制也就不同。例如有市制、英制、米制和国际单位制等。  相似文献   

9.
调查胜利油田单位制向社区制改革情况,分析胜利油田单位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居民、政府等角度提出建设性意见,为政府和社会组织完善城市社区治理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制度变迁与社区公共物品生产——从"单位制"到"社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任何公共物品都具有供应的相联性和排他的不可能性两个特征,导致集团成员在公共物品的消费和供给上存在搭便车的动机,公共物品的供给是一个典型的集体行动困境问题.作为整个社会制度变迁的一部分,城市社会管理体制经历了从"单位制、街居制到社区制"的变革,不同历史时段的社区公共物品供给机制具有不同的特征.单位体制所形成的"政府-单位"公共物品供给体系,已经不能满足转型时期社区日益增长的多元需求.在单位制解体和单位功能弱化的背景下,城市基层社区将替代传统单位,成为城市社会整合的又一种制度性选择,构成公共物品供给与消费的基本单元.  相似文献   

11.
“单位制”社区作为我国特定时期的组织模式,在城市发展前期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随着制度的转变,社区空间逐渐从单位组织中脱嵌,在现代化城市建设影响下形成了大量“后单位制”社区。此类社区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城市发展需求,产生了一系列社会矛盾和城市问题,存在较大风险。社区韧性是能够帮助社区自身对风险进行预警、响应和恢复的多种能力合集。首先,基于“后单位制”社区特征,从客观建成环境和主观能动性两个层面梳理现状问题及风险因素。其次,基于社区韧性理论和既有韧性评估研究,从社区资本和居民能力两个维度构建“后单位制”社区韧性评估体系,并运用组合赋权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再次,以哈尔滨市的3个“后单位制”社区为典型案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3个社区的韧性平均水平一般,居民能力得分略高于社区资本得分,存在物质资本冗余性不足,社区风险应对设施不完善及居民抗扰性弱的问题,但社区居民拥有较为良好的社会关系和居民自治,具有一定的自组织能力。最后,从明确权属问题、社区空间微更新和社区居民公共性重建3个方面提出相应的社区韧性提升策略。以期推动社区韧性理论在“后单位制”社区中的实践,并为同类社区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传统的单位体制正在发生着深刻的结构性分化.特别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大批国有企业陷入困境,纷纷改制,由国家"包下来"、"管起来"的单位制再也无法运行下去,鼓励国有企业破产、转制、变卖,单位社会走向萎缩、消解.受到地缘、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这种衰退趋向在东北老工业基地表现得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后单位制时代,大学生就业是当前的一个社会热点.从"统包统分"到一定范围内的"双向选择",再到目前的"自主择业",大学生的就业制度越来越灵活,择业自主权也越来越大.大学毕业生择业机遇增多的同时,又给大学生的择业带来了许多挑战,很多学生在规划自己的未来职业时有盲目、赶时髦、不符实际的特点.大学生合理、科学、理性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在就业指导中的地位越发重要,职业锚理论是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职业锚理论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为了集中管理、分配各种社会资源,采取了“单位制”的社会组织模式,“单位制”社区的形成一方面满足了职工的诸多生活功能,另一方面密切了地域范围内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的社会结构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而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的“社区”概念也因行政辖区的划分而获得了与西方“社区”完全不同的内涵,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冷漠和全球化后“脱域”机制的影响,如何使“社区”的概念再嵌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我们迫切需要回答的时代命题.  相似文献   

15.
观点快递     
□以有效的应急体制适应高度风险型社会面对突发性的事件,社会怎样去承担责任?清华大学教授李强在接受《商业周刊》采访时认为:首当其冲的是政府,它应该承担全部社会的管理工作;其二,非政府组织,包括机关、厂矿、学校、公司、企业,以及其他福利组织、NGO组织;最后,公众个体也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在积极预防的同时,要保持镇定和勇气。过去,传统的单位制,在城市里几乎覆盖了全体居民,如果有疫情或突发事件,只要动员单位,反应就很快、很有效;现在,中国单位的职能已经大大弱化,有很多群体单位制不能覆盖。而对于流行病来说,落掉任何一个群体都…  相似文献   

16.
天龙标志服装厂建厂十多年来,已发展成为全国标志服装骨干生产企业,拥有资产1200余万元,年产量近十五万套件。先后为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近千个质量技术监督单位制做四季标志服装,并提供配套齐全的标志及附件。  相似文献   

17.
在从单位制的居民小区到社会性的居民小区过渡时期,小区物业管理经费筹措困难,物业管理公共物品供给明显不足,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和城市管理.本文试利用西方经济学的公共选择理论来构建居民小区管理理论,为小区物业管理的运做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配套某钢铁厂高炉富氧技术改造,新建一套18000Nm3/h制取82%低纯氧的空分装置。本文对低纯氧空分的工艺流程和设备配置作了简介,对空分装置的性能和运行、技术经济性能指标进行了论述,经过能耗计算对空分装置的单位制氧能耗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王荣 《活力》2013,(6):31-31
保障国家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最基础,最核心的过程就是量值传递和量值溯源,它既涉及科学技术问题,也涉及管理问题和法制问题。为保障全国量值传递的一致性和测量结果的可信度,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计量监督管理提供准确的检定、校准数据或结果.  相似文献   

20.
对于量值传递来讲,保证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是至关重要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不能仅仅停留在检定上,只判定计量器具合格与否,不对不合格计量器具予以修复,则我们所从事的检定工作的有效性就不能充分体现。对于不合格计量器具的检定和修理,二者既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