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四川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动态计量方法对北京城市化水平与第三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分析结果表明:第三产业发展长期内对城市化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城市化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却比较小;Granger短期因果关系检验发现,在短期内,第三产业发展是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原因,反之则不成立。  相似文献   

3.
第三产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分析了产业结构演进是伴随着城市化发展而进行的基础上,笔者认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提高城市化的质量和增加城市化的动力,并从提高第三产业的发展层次、构建合理的城市规模体系、增强城市的认同感等方面提出了实现我国第三产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与产业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小瑜 《企业经济》2002,(11):17-18
我国的工业化是在计划经济时期推进的.计划推动的工业化不同于市场推动的工业化,它的产出结构与需求结构相分离,人为因素导致了片面性,并阻碍了工业化进程中市场机制的形成和作用.它除了表现为人均收入水平很低的条件下的强制性高速推进工业化,以及工业化与市场化的割裂,还表现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脱节.计划经济的产物--户籍制,使我国在工业增加值比重大幅度提高的同时大量的农业人口仍然居高不下,农业剩余劳动力不能真正向城市转移.这种城市化远远滞后于工业化的状况至今不能得到大的改观.  相似文献   

5.
6.
户籍政策与人口城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户籍政策的形成背景及特殊意义,指出尽管户籍政策对城市化发展存在一定的阻碍作用,但因其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被取消.据此提出了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新思路:不再过分强调人口向城市聚集,代之先进要素向城市聚集;在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则以职业转换取代空间转换,或采取人口迁移的反梯度政策,走先发展经济,后进行人口空间聚集的农村城市化之路.  相似文献   

7.
8.
基于已有的研究理论和经验,采用VAR模型对江苏1980-2010年间人口城市化、经济增长及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江苏的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产业升级间有长期的累积循环效应,但效应较弱;人口城市化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对城市化的提携作用较小;经济增长能带来产业结构的明显提升,但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波动和滞后的;人口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互动性很弱,甚至两不相干。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速率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城市化进程较快的广东省作为研究区域,基于国内外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关系方面的理论和研究进展,采用相关和回归分析方法,对广东省1996-2007年间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996-2007年间,广东省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水平之间显著正相关,土地城市化水平每增长1%,户籍人口城市化水平增长约15%;与全国范围内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不同,广东省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的进程基本同步。  相似文献   

10.
港口开发、产业发展与人口城市化——以曹妃甸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理论与实证方面对港口开发、产业发展与人口城市化的关系和相互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在理论部分,从共性出发,总结了三者相互作用的基本模式;从差异性出发,基于港口-腹地类型的不同,将三者相互作用的强度划分为超强关联互动作用型、强相互作用型、中强相互作用型以及弱相互作用型.同时,基于区域产业链组织的视角,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进一步考察了三者的相互作用.在实证部分,以曹妃甸地区为例,从港口-腹地类型的视角和区域产业链组织的视角,对理论分析进行了初步的检验.结合曹妃甸地区主要开发区的发展情况,概括出海港工业区城市化模式和临港农场改制型开发区城市化模式,根据城市化模式的不同,对三者的相互作用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12.
13.
出路:推进人口城市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农业论农业已被历史证明找不到农业的出路,而今就工业论工业,同样找不到出路。当前中国经济的根本问题是人口城市化滞后,使城乡两元经济结构、工农两种生产方式的矛盾得不到解决,使农村人口过剩,城市工业品过剩。开辟工业品市场,调整产业结构,要从加速人口城市化进程做起  相似文献   

14.
农村人口城市化与农业产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人口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农村人口城市化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重要因素.我国目前农村人口城市化的两种主要途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当地小城镇从事乡镇企业或从事商业服务业以及进入大中城市从事传统行业,并没有很好地解决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的问题;应该在深挖这两种途径的潜力的同时,积极探索其他有效途径;以土地集中经营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是解决我国目前农村人口城市化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非均衡发展是城市化的普遍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城市化的内涵与外延进一步明晰的基础上,从规范研究的视角,证明了城市化的普遍规律是遵循非均衡的一条逻辑曲线.  相似文献   

16.
人口流迁与城市化:理解费孝通与霍华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口流迁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关键,应该回归到城市化问题分析的中心.不合理的人口流迁会带来"城市病"和"乡村病"的双重困境.中国庞大的人口规模,加上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等特殊的制度性约束,中国城市化面临更加严重的人口流迁问题.本文重新解读了费孝通的小城镇理论和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规划,突出人口流迁的难题,探索人口流迁的道路,把社会城市作为城市化的最终目标,以此来理解费孝通和霍华德的城镇思想,这对分析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人口的合理流动和重新分布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锡田  李秀香  陈春霞 《企业经济》2002,(11):178-180,120
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整现代经济结构、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利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因此,分析评估江西省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探讨三次产业合理的比例关系及最佳发展模式,对寻求适合江西省实际的发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第三产业对吸纳就业、保护环境和支撑传统制造业升级具有关键性作用。在国际经济前景不乐观、外需减弱的大环境下,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应要求第三产业加速发展,尽快提升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份额。当务之急是要创造有利环境,支持第三产业持续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
<正>城市化首先应该是人口的城市化。因为城市往往意味着更便利的交通、更好的医疗条件、更高的教育水平等等,所以城市化的发展意味着将有更多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在城市里工作和生活。但与此同时,城市人口的增加也会带来城市面积的扩张,更多人口的涌入,带来更多的需求——对居住的需求、对教育的需求、对医疗卫生的需求等,所有这些需求最后都会导致城市面积的扩张,即土地城市化。中国各个大中城市为了加快城市化进程,盲目扩大城市范围,但相应的医疗、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