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蔡卫星 《金融研究》2016,432(6):127-141
2009年中国银监会发布143号文放松了分支机构市场准入规制。借助这一外生政策冲击对商业银行异地分支机构数量的影响,本文通过构造工具变量规范而系统地检验了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对银行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第一,银监会分支机构市场准入放松对跨区域经营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第二,跨区域经营对商业银行的正面效应表现在市场份额、净息差和收入结构的改善,负面效应表现在营业成本的增加,对总资产收益率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对外扩张步伐明显加快,在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其经营管理风险也在不断积聚。本文着重对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所面临的管理风险、信用风险、环境风险和资本约束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经营区域受限是制约中心城市的优秀城商行发展的重要障碍。城商行可通过跨县、跨市、跨省、跨全国的路径来实现跨区域经营,其方法主要有合并重组、收购兼并、自我扩张等形式。  相似文献   

4.
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营区域受限是制约中心城市的优秀城商行发展的重要障碍。城商行可通过跨县、跨市、跨省、跨全国的路径来实现跨区域经营,其方法主要有合并重组、收购兼并、自我扩张等形式。  相似文献   

5.
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隐忧及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给我同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格局带来了新的活力,有助于城商行做大做强、实现了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满足客户跨区发展的客观需求.但是,由于在公司治理、管理体系、风险定价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城商行过于频繁的跨区域经营面临着较大的挑战.本文以城商行跨区域经营发展为研究背景,剖析城商行跨厌域经营面临的隐患,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刘飞 《金融论坛》2011,(8):75-79
本文借鉴CAMEL评级体系的指标设置,从监管的角度对近几年来中国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扩张的收益和风险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发现,总行与新设分行之间的距离对其成本有显著的正影响,但对其他方面没有显著的影响;省外新设分行的成本收益率要小于省内新设分行;省内重组的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比自行新设分行的城市商业银行要差一些。这些...  相似文献   

7.
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商行跨区域发展背景 城市商业银行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化解城市信用社累积的金融风险的副产品.由于历史原因,城商行整体实力不强,无论是队伍素质、产品创新和营销能力、内部管理能力都与股份制银行存在较大差距,在我国银行体系中属于"第三梯队".  相似文献   

8.
李仲林 《南方金融》2012,(12):42-45
本文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进行了利弊分析,认为监管政策取向应区别对待、合理引导。在回顾我国对城市商业银行监管政策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借鉴与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路径相似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监管经验,提出了完善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监管政策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6~2012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的数据,从银行异质性和外部环境两个角度研究银行跨区域经营决策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从银行异质性的角度来看,资产规模、资本水平、盈利能力、董事会独立性会促进城市商业银行的跨区域经营,风险水平与政府控股会阻碍城市商业银行的跨区域经营;目标地区的金融竞争程度与法律法规环境会促进城市商业银行的跨区域经营,而本地该方面因素对跨区域经营的影响不显著;本地与目标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均会促进城市商业银行的跨区域经营。  相似文献   

10.
最近,经中国银监会审核,宁波银监局同意上海银行在浙江省宁波市筹建宁波分行。这是目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跨省市设立异地分行、实现真正意义上跨区域发展的第一张准入证,这张准入证不仅开创了上海银行发展史上划时代的新篇章,也是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重大突破,对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本文记者为此采访了上海银行行长陈辛。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2007-2018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两步法实证分析城市商业银行地域多元化经营对信用风险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商业银行的地域多元化经营会加剧银行的信用风险,对资产规模较小以及非上市的城市商业银行影响更大;从地域角度来看,对西部地区和北方地区城市商业银行的影响更显著.通过机制...  相似文献   

12.
商业银行贷款承诺业务国际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贷款承诺是国际商业银行的重要表外业务之一,本文系统介绍了贷款承诺使用目的、费率体系、条款设计等特点;论述了贷款承诺产品的供求特性;讨论了贷款承诺理论定价和实际价格影响因素;分析了贷款承诺对银行的风险影响及其规避办法。文末对国内贷款承诺业务现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实行助学贷款是发展教育的一项重要政策,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却出现了“银行有钱贷不出”和“学生没钱贷不到”的尴尬局面,这引起了人们对这项政策的再思考。通过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内在原因的分析和对银行和学生二者之间预期效用的比较分析,以及对银行和学生行为选择的分析,认为缺乏有效的抵押担保机制和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导致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最后从制度约束和道德约束两方面思考,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增加学生不还贷成本,降低银行风险,不断完善助学贷款制度。  相似文献   

14.
郭晔  未钟琴  方颖 《金融研究》2022,508(10):20-38
商业银行通过布局金融科技进行的金融服务创新,已成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手工搜集2005—2019年323家商业银行与科技企业战略合作的数据,研究银行布局金融科技如何影响其信贷风险与经营绩效。结果表明:(1)银行布局金融科技战略能降低银行信贷风险,提高银行经营绩效;(2)银行布局金融科技通过提高其自身创新能力与竞争力从而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水平;(3)银行布局金融科技,通过降低信贷风险、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提高运营管理能力与拓展中间业务这四个渠道提高了银行经营绩效;(4)全国性银行发展金融科技使其信贷风险水平得到降低,资本充足率低的银行通过布局金融科技降低信贷风险的效果更强。同时,信用贷款比重越高的银行通过发展金融科技降低信贷风险、提高经营绩效的效果更加明显。本文研究有助于理解商业银行顺势而为所进行的金融科技布局的微观经济后果,也为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雄元  曾敬 《金融研究》2019,463(1):54-71
既有文献较少从银行视角关注年报风险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银行更有能力解读年度风险信息,银行利益也更直接受到年报风险信息的影响,银行贷款利率更能体现年报风险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本文基于2008-2017年单笔银行贷款利率数据的研究发现:总体上我国年报风险信息披露降低了银行贷款利率,说明我国年报风险信息披露更符合趋同观假说。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我国年报风险信息披露通过提高信息透明度,降低银行风险感知水平进而降低了银行贷款利率,即信息质量和风险是我国年报风险信息披露影响银行贷款利率的不完全中介。进一步分析发现:我国年报风险信息披露与银行贷款利率的负相关关系主要体现在货币政策紧缩组、非国有企业组以及公司治理水平较高组。本文首次研究银行贷款利率与年报风险信息披露的关系,有助于丰富风险信息披露文献和银行贷款文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2006-2010年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数据及地区金融生态环境数据,以金融生态环境为切入点,对股权结构、金融生态对城市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城市商业银行的第一大股东国有性质、控制能力及股权集中度对城市商业银行绩效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但是当分别分析时,第一大股东的国有性质对处于金融生态好的地区的城商行的绩效的影响为负,而对处于差的金融生态的城商行绩效的影响不显著;第一大股东的国有性质对大规模银行绩效的影响为正向,对小规模银行绩效的影响为负,金融生态对大规模银行绩效的影响系数为负,对小规模银行而言系数为正,但是这种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当前国际上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变化与监管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特殊性,以及当前国际上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变化与监管趋势,通过借鉴国际发展趋势和吸取中外历史教训,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与监管可获得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不同于以往研究,文章将15家上市银行按照平均资产规模大小分成大规模银行、中等规模银行、小规模银行采用2000年-2011年的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及其组成部分占营业收入比重的变化对银行收益和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非利息收入占比的提高对银行的收益有正效应,且这种效应在小规模银行中更为明显。非利息收入占比与银行风险的关系总体并不显著,但对大规模银行来说有一定的降低风险效应。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的提高会增加银行的收益并降低风险。  相似文献   

19.
信贷风险是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风险防范与控制的主要对象和核心内容,长期以来,风险管理水平不高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提升。本文阐述了信贷市场的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寻租行为等问题,分析了信贷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同时对进一步防范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提出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