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一种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流转率低是个基本事实,但对其原因的分析却有很大分歧.有关农业土地流转的很多文献认为,当前农地生产效率低,是因为农业土地流转率低,未能形成土地的规模经济;提高农业土地流转率是提高农业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而土地流转率低是因为农业土地的保障功能等因素的作用.农业土地经营承包权的流转率提高不可能提高农业经济效率,土地承包权流转率过低是因为土地的农业用途的经济价值低和农业土地向非农转化的高预期价值使土地承包权转让意愿降低.  相似文献   

2.
农地使用权流转与二元结构变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统筹城乡发展、变革二元结构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农地使用权的有效流转是实现这一变革的关键和切入点.本文从分析阻碍我国农民工流动的障碍和根源入手,阐述了农地使用权流转的现状和问题,对我国农地流转对二元结构变革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展示了未来土地使用权变化格局,提出了我国土地流转的五种模式,并对实现农地有效流转的四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农地流转对土地使用权分配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问卷中的农户数据分析了农地流转对土地使用权分配的影响。通过计算农地流转前后的土地分配基尼系数,测度了农地流转影响土地使用权分配的结果,研究显示:农地流转促进了土地使用权的集中,但集中的速度并不快,各区域之间存在差异。在市场化农地流转中,土地较少而又贫穷的农民缺乏能力和优势转入土地,导致土地使用权集中。农地流转难以解决公平问题,农民获取土地仍然主要依靠村组集体的初次分配和二次调整。在符合农民认同、规则明确稳定的条件下,村组内部的土地调整能做到公平与效率相容。因此,村庄集体需要积极培育民主、发展农民自治组织;基层政府需要抑制自己调整土地的冲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认同、支持和监督村组内部的土地调整。  相似文献   

4.
国外关于农地流转的理论研究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比较国内外农地流转,中国农地流转率偏低,土地私有化并不必然带来有效土地市场的建立,土地租赁市场已经成为农地资源配置的最主要方式.农地市场的发育不仅取决于农地产权制度,交易费用、制度环境、经济环境、非农产业的发展、农业劳动力转移等也是影响农地流转的因素,甚至是更为重要的因素.实行农地制度创新,培育土地使用权市场,推动非农产业的发展,发展农村金融与保险市场,积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培育中国土地市场,推动农地流转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背景下,依法鼓励农户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当前,我国农地流转处于探索阶段,农地产权残缺、土地流转市场机制不健全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滞后是农村土地流转的现实约束.农地的合理、有序、健康发展有赖于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农地流转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农地流转市场的健全.  相似文献   

6.
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资源和财产,农民收入的大幅度提升离不开对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随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以下简称农地流转)政策的逐步放宽,我国农地流转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流转规模、流转速度以及流转收益较之以前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农地流转期间农民有四项分收入,即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以及转移性收入,这样可以积极推动农地流转,有利于释放劳动力至非农产业,同时实现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达到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张琳  何丹 《当代经济》2007,(20):44-46
农地使用权流转是解决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利用细碎化及撂荒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农户是农地流转中主要的土地供给者,他们的意愿和行为直接影响农地使用权的流转.文章通过对湖北襄樊市襄阳区的调查,分析了土地禀赋、经济发展、受教育程度、非农就业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以期为加快农地流转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分层线性模型技术构建了多空间尺度农地城市流转经济驱动机制模型,以揭示不同空间尺度因子对武汉城市圈农地城市流转的驱动力。结果显示:①农地城市流转规模差异有61.99%是各县域本身的差异造成的,有38.01%是其所在市的差异造成的;②GDP和城镇土地比较收益对农地城市流转具有正向驱动作用,而农地投入和距武汉市中心的距离则具有负向驱动作用;③市域GDP会强化县域GDP与农地城市流转的正向关联,但会弱化县域城镇土地比较收益与农地城市流转的正向关联,市域粮食自给率会弱化县域农用地地均投入与农地城市流转的负向关联;④市域层次变量的引入解释了88.77%的县域农地城市流转平均规模差异,75.47%的县域城镇用地比较收益与农地城市流转关系,78.67%的县域农用地地均投入与农地城市流转关系,75.03%的各县(市、区)距武汉市中心距离与农地城市流转关系。  相似文献   

9.
农村土地流转中农地流转意愿低下,产权不清晰,流转市场不规范,流转法律法规不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落后等这些问题损害了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权益,制约了我国农村土地健康有序的流转.应加强农村土地产权确认,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降低农地交易成本;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弱化农地保障功能;加大对农业的财政补贴,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健全农地流转法规政策,保证农地流转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10.
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其目的在于通过规模流转绩效提升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对农地规模流转绩效产生原理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本量利分析模型,规模经营净收益与流转规模、产量、价格、变动性成本、固定性成本5个变量之间具有确定的函数关系,并可以此模型来确定流转规模的盈亏临界点和最适度点,从而发现农地规模流转绩效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1.
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视角下,本文认为农地非农化流转是社会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不仅需要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同时要求国家相关法规等制度的调整.基于上述认识和根据农地漉转的宏观决策的基本原则,建立了以农地资源优化配置与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目标、农地流转宏观决策的程序与方法和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利益来源等为主要内容的农地非农化流转宏观决策理论模型.得出的结论和政策含义是:实现农地流转利用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前提条件是农民拥有完整的土地产权和形成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其充分条件是国家对土地市场的科学宏观调控,即国家综合运用规划和税收等手段对土地流转利用的主体行为及其利益进行调节,使其达到一致性的均衡.  相似文献   

12.
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是否科学、合理,对稳妥解决“三农”问题的影响极大。稳妥推进农地流转,是构建新型土地生产关系、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然而近年来,我国农地流转实施过程中一些问题依然突出,影响了流转效果,一些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并由于法制化、规范化程度低,农地流转的可操作性差,风险较大。正确发挥政府作用,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管理,完善流转配套政策和制度,有利于健全土地流转机制的措施,规范管理农地流转。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不断深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日趋活跃,目前已在提高农地利用效率、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等方面取得成效。但同时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也存在流转行为不规范、违背农民意愿流转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功能,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4.
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对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意义重大。在实地调研基础上,对四川省农地流转中存在的片面追求规模效应、过分偏好工商资本、城镇周边流转需求过热、农民就业及收入不稳定和土地流转交易体系不健全等典型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强化认识、制定准入门槛及退出机制、优化惠农政策及构建流转交易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闽台农业合作与福建农地合理利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农地资源稀缺,需要合理利用.闽台农业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福建农地的利用效率,但也存在着短期经营与过度利用的问题,出现了损害农民土地权益的现象.本文通过对此分析后,提出应当从完善农户农地承包经营权、健全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稳定台商农地租赁使用权、加强农地监督利用等方面促进合作中农地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6.
云南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土地流转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耕地和劳动力存在紧密的关联性,对其规律性研究,是当前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首先对云南省农村劳动力就业形势、土地流转现状进行分析,其中农村劳动力以从事农业劳动为主,而土地流转以农户自发形式为主,总体规模不大、速度缓慢.为此,论文借以云南省祥云县米甸镇为例,对农村劳动力和农地流转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揭示了作为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土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呈正相关性,即有一亩土地流转相应就有约4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而劳动力转移是当前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农地城市流转规模决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烈佳  张波清 《经济地理》2008,28(5):826-831
在综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农地城市流转规模的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在此基础上构建政府多目标条件下农地城市流转规模决策模型,并对其最优规模进行求解.最后就农地作为异质性商品时,利用特征价格模型对决策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①农地城市流转决策是一种多目标决策,其效用指标的选取要注重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与生态因素的结合;②农地是一种典型的异质性商品,消费者消费农地的效用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农地包含的特征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因此,决策者需要考虑其异质性;③对交错区的农地采取一味地保护,或者采取任由其不断发展的政策都是不利于经济的发展的,政府进行农地城市流转规模决策时,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协调城市化发展与区域性粮食安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流转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耕地流转规模小、比例低,相关法规制度不健全,农户耕地流转意愿低。应借鉴发达国家农地改革的做法,扩大土地养老功能,对流转土地达80%以上的农户参加养老保险,给予60%的保费补贴;对转出土地的农户按租期长短实行阶梯租金补助。对粮食种植大户按其种植规模进行差额补贴和奖励;向种粮大户提供低息贷款、免费供应良种,利用政策杠杆促使种粮成为体面的职业和挣钱的职业。加强耕地流转执法,严格监督农地农用,收回非粮化转出的耕地,剥夺撂荒农户的农地承包权。通过耕地流转,促进粮食生产走上规模化、现代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伴随城市化和工业化不断加快的发展进程,对于作为城镇化载体的土地来说,逐渐完善农地流转机制来满足城镇建设用地的需求,实现农村土地流转及城镇化建设的相互协调,都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新型城市化的视角出发,通过适当分析我国当前土地流转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应对这些问题的相应对策和有效措施,为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农业园区用地中存在经营规模性与地权分散性的矛盾、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并存的矛盾、长期经营与短期流转的矛盾、部分土地利用不可逆与农地流转可逆的矛盾、园区业主没有土地物权与其需要利用土地及地上设施进行抵押融资的矛盾。这些矛盾制约了农业园区的发展。应通过土地股份合作、反租倒包、行政介入流转、整合产业链并建立农地流转抵押贷款机制等多种方式和手段,解决园区农业生产用地中的问题;通过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征收与出让、发放农业设施产权证等方式,解决园区附属设施用地中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