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工程实例,阐述如何在不规则及有限的地块内进行变电站总平面布置,使整个总平面布置在满足规划及各相关专业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做到减少占地面积,方便运行及维护。  相似文献   

2.
220kV变电站总平面布置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工程实例,阐述如何对变电站进行总平面布置优化工作,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设计出合理的总平面,使整个总平面布置在满足规划及各相关专业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做到减少占地面积,利于线路出线,方便运行及维护变电站.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工程实例,阐述如何对变电站进行总平面布置优化工作,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设计出合理的总平面,使整个总平面布置在满足规划及各相关专业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做到减少占地面积.利于线路出线,方便运行及维护变电站。  相似文献   

4.
基于SLP思想的钢材剪切配送中心平面布置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宇  张晓川 《物流科技》2008,31(2):28-30
论文介绍了应用SLP法进行钢材剪切配送中心平面布置设计的过程及基本要素分析、物流分析、作业单位之间非物流相互关系分析、总平面布置等。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如何应用SLP法,进行化工厂总平面布置设计的过程──基本要素分析、物流分析、作业单位之间非物流相互关系分析、总平面布置等。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日益增长,变电所的选址与规划和土管部门的矛盾也更加激化。由于土地是一项不可再生的国有资源,电力部门应该在保证变电所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变电所的用地。总平面布置主要解决和协调变电所整个建(构)筑物、道路在平面布局上的相互关系和相对位置。正确的、合理的总平面布置,不仅能为变电所创造良好的安全运行条件,提高经济效益,还可以获得完美的建筑艺术效果,有助于文明生产[1]。本文以位于西北地区的330千伏牛首山变电所为例,提出了330千伏变电所的总平面布置及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7.
《价值工程》2018,(3):98-99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是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组成部门,是项目工期和成本控制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保证。本文阐述了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设计的内容、原则、依据以及方法,并提出了如何对其进行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装配式建筑施工总平面布置时的准备工作、布置原则,以及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总平面的布置内容,特别考虑到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对施工总平面布置的各项内容作了重点的介绍,特别提到了装配式建筑塔机的布置注意事项以及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堆场的设置。  相似文献   

9.
林琳 《价值工程》2011,30(33):70-70
本文从站址选择及总平面布置、建筑、结构、屋外构支架、场地、水工及暖通等方面介绍了目前变电站土建设计中常用的一些优化设计和创新设计理念,为今后变电站优化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根据石油化工企业的特点,为安全生产,满足各类设施的不同要求,防止或减少火灾的发生及相互间的影响,在总平面布置时,要结合地形、风向等条件,将工艺装置、各类设施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区,既有利于安全防火,也便于操作管理。  相似文献   

11.
胡爱文  王洪禄 《价值工程》2010,29(21):178-178
作为构建和谐社会非常重要的一环,研究农村土地纠纷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对策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当前农村土地纠纷已大量存在的事实下,本文描述了农村土地纠纷的几个主要表现,分析了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减少和解决农村土地纠纷以及如何最大限度地保证农民权益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梳理我国土地整治项目生态建设方面问题的基础上,对生态理念进行深入剖析,并总结出生态理念与土地整治的关系以及二者综合协调的方式。论述目前我国将生态理念融入土地整治项目过程中,对生态的理解和生态景观建设的误区,最后对生态理念如何融入土地整治的全过程进行了探讨,总结了生态型土地整治是我国今后土地整治项目的重点发展方向,对维护土地整治项目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城乡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国家正在大力倡导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这是由我国基本的土地国情国策和严峻的土地利用现实所决定的.对我国城乡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现实背景进行了详细分析,对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并进一步探讨了促进城乡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发展路径,提出既要注意把握好战略和重点,又要采取好策略和措施,二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4.
唐新学 《价值工程》2010,29(21):230-230
简述了博乐市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遵循的原则,并分析如何做好土地集约程度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15.
2003年以来国家采取土地紧缩的政策,但城市规划学者对土地问题的关注并不够,很多规划方案难以"落地",研究亦偏重对欧美城市发展模式的借鉴,而对国内体制的剖析不足。从土地权属角度来看,侧重国有土地的规划研究,而忽视集体土地等,这跟国家土地政策走势不太吻合。鉴于此,如何建构一个能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机制并构建围绕土地的利益共同体,如何培养一个真正能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政府等将是近期亟待研究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6.
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在实现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中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对建立土地开发整理的投融资渠道、建立土地开发整理专业技术队伍、加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质量监督等方面作了认真探讨。  相似文献   

17.
王霞 《价值工程》2011,30(10):145-145
土地测量是国家一项基本工程,对于国家军事部署、矿产开发、经济建设以行政区域划分等均具有重要的基础参考作用。全站仪是全新的科技成果,将全站仪应用于土地测量工作当中是土地测量工作全面进入到智能化新时代的标志。本文将就全站仪如何应用于智能化土地测量工作当中进行详细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Land trafficking, responsible for the unprecedented rate of urbanization in many Latin American cities, is often conceptualized through corruption as ‘abuses of public office for private gain’. While those involved in the practice rely at times on violence and illegality, their repertoire is sophisticated, allowing them to move in and out of legality as part of their cost–benefit calculations. In this article I argue that land trafficking is based on legalized corruption. I use an ethnographic approach to observe the strategic conduits that are technically embedded in, and opportunistically related to, different municipal processes to legalize illegality. I demonstrate how land traffickers use morphing possibilities between land tenure types (communal, private and government) and mimic development typologies that have gained legitimacy over time. I also show how conflicting, competing and humanitarian rationalities that characterize the state play a crucial role in promoting land trafficking, by grafting illegality and violations onto ‘formal’ practices.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我国西部城镇稀疏地区的甘肃省近年来城镇建设用地利用现状入手,提出集约利用土地的总体评价体系和指标控制标准,分析城镇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潜力,并对如何促进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Over the last decades,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literature has been published on informal risk‐coping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his paper, we review how informal risk‐coping has been addressed in the land tenure literature from two main perspectives: a first stream of research looks at how customary tenure and communal property perform key informal risk‐coping functions. A second subset of this literature analyses how informal risk‐coping creates land market imperfections through sharecropping or distress sales. The segmentation of the literature results from the Demsetzian property rights framework. Further research on risk‐coping and land tenure would benefit from examining recent work on property regim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