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宋力  包薇 《财会月刊》2011,(29):8-10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2008年我国41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增发再融资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65%以上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不能达到DEA综合有效,进一步对输入、输出指标DEA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增发再融资效率低下的原因是资本结构不合理、投资分散、主业不突出。  相似文献   

2.
中国正式引入定向增发为可选择的再融资方式之后,上市公司再融资选择便更多地转向定向增发。为此,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探讨信息不对称和上市公司控制权对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并解释上市公司对于证监会引入定向增发作为可选再融资方式的各种反应便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显示,虽然信息不对称理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方式选择;但是股东控制权考虑对定向增发偏好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总体规模,研究了上市公司再融资选择方式的特征,将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方式进行了国际比较,得出了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方式从单一配股转变为增发和配股并存以及具有股权融资偏好和增发偏好的初步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4.
孙刘玉  张涛 《财会月刊》2011,(18):32-35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股权再融资已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重要手段,为上市公司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方式主要有配股、增发新股及发行半股权半债权的可转换债券三种方式,而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后的业绩表现一直是业内比较关心的问题。本文以1999~2008年最近这十年进行股权再融资的交通运输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了三种股权再融资方式的业绩,为我国交通运输类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方式选择提供了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研究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希亚 《会计之友》2012,(33):91-93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强烈的股权再融资偏好,这和经典的融资优序理论结论相反,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而我国的股权再融资中,又以定向增发方式最为上市公司青睐。文章通过整理国内外定向增发相关的研究文献,从定向增发的公告效应、折价发行,定向增发过程中的利益输送,定向增发前后的企业绩效,定向增发与上市公司价值及投资,定向增发与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以及机构投资者参与定向增发等方面对定向增发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回顾,并进行了评述与展望。  相似文献   

6.
配股、公开增发新股和定向增发新股是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要方式。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方式经历了由配股向公开增发新股,再到流行定向增发新股的演变过程,本文着重探讨定向增发对公司的影响,定向增发新股融资引入了机构投资者,可以强化对上市公司的监管,从而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上市公司的业绩。并且,相对于配股、公开增发新股而言,定向增发新股融资的手续更简单,门槛更低,因此,定向增发新股融资是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7.
郝文 《财会通讯》2008,(12):50-53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房地产行业的特点及其现状,结合2006年至2007年有关房地产上市公司再融资市场的实际情况,发现定向增发是房地产上市公司最主要的再融资手段。在介绍定向增发融资方式的概念、种类、特点,分析房地产上市公司实施定向增发动因的基础上,指出定向增发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和隐患,并提出了完善定向增发融资市场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1998年,我国开始允许上市公司采用增发方式进行再融资,之后增发逐渐超过配股成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要方式,但当时的增发却仅限于公开增发。2005年10月,新修订的《证券法》首次明确了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证券的行为。同年年末出台的《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规定,国外战略投资者可以通过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方式进行投资。  相似文献   

9.
1998年,我国开始允许上市公司采用增发方式进行再融资,之后增发逐渐超过配股成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要方式,但当时的增发却仅限于公开增发。2005年10月,新修订的《证券法》首次明确了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证券的行为。同年年末出台的《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规定,国外战略投资者可以通过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方式进行投资。  相似文献   

10.
增发是国外成熟证券市场上市公司最主要的再融资方式,而运用在我国证券市场始于1998年。2000年以前,由于对增发的限制较多,配股一直是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主要渠道。配股虽为上市公司再融资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它是股票发行额度制的产物,不能公平对待不同的投资群体,已不再适应市场化趋势的发展,增发新股必然逐渐取代配股而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主要渠道。  相似文献   

11.
上市公司的再融资问题,尤其是通过大量增发股票的再融资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本文论述增发股票的再融资的社会成本的确认、计量、控制、调整和规范等问题,为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健发展,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利益,防治肆意圈钱行为的发生提供增发股票再融资的社会成本管理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何学斌 《会计之友》2008,(22):78-79
上市公司的再融资问题,尤其是通过大量增发股票的再融资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本文论述增发股票的再融资的社会成本的确认、计量、控制、调整和规范等问题,为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健发展,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利益,防治肆意圈钱行为的发生提供增发股票再融资的社会成本管理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自股权分置改革以来,上市公司在股权再融资时更多地采用了定向增发的方式,缘何定向增发如此受到青睐?本文试图通过定向增发与其他几种股权再融资方式进行比较找出它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股权分置改革以来,定向增发由于其发行门槛低、定价灵活、募集资金额度自由等独特优势逐渐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要方式之一。文章对我国三种股权再融资方式加以对比,分析了定向增发资产注入的动因、现状以及其中的利益输送方式,为定向增发资产注入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2002~2007年三种主要再融资方式:可转债、增发、配股的融资成本进行比较分析,试图探求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的动因.对股权再融资成本采用CLS剩余收益模型计算,可转债融资成本取利率成本与内含期权成本之和,结果表明,在样本选取期间,我国上市公司可转债再融资成本低于股权再融资成本.希望以较为低廉的成本获取资金应该是我国上市公司利用可转债融资的动机之一.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表现出明显的定向增发股权再融资偏好。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以2006—2012年间实施公开增发和定向增发募集资金的公司为研究样本,从投资者情绪、利益输送的角度对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选择方式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投资者情绪越低迷,公开增发利益输送效应越小,定向增发利益输送效应越大,上市公司更偏好定向增发融资;反之,则上市公司更偏好公开增发融资。因此,在中国股票市场"熊市"经历的时间要比"牛市"长得多,即投资者在大多数时间段处于情绪低迷状态的因素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转向定向增发融资是基于大股东实现利益输送的理性选择。研究结论对规范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有效发挥中国股票市场的资金融通功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孙蔷 《价值工程》2012,31(5):143-144
随着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规模的快速扩大,再融资己经成为我国股票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增发融资。然而,上市公司对再融资的偏好存在着很多误区,这些误区使得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资金使用效果不尽人意。此文以国内已有研究成果为前提,从净利润,主营利润和主营业务收入三个角度进行分析,与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对比,从而揭示出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资金使用效果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募股后,经过一段时间许多公司都再融资,解决上市公司发展的资金问题。而上市公司再融资后的业绩表现一直是投资者比较关心的问题。再融资以增发、配股和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形式表现出来,三种再融资方式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上市公司权益再融资的方式主要有配股、公开增发和定向增发等。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上市公司通过权益方式再融资的规模较以前年度大幅上升,权益再融资已成为上市公司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和做大做强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一、我国上市公司对再融资方式的现实选择及其原因,再融资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它的成败与效率高低深刻影响着上市公司的发展壮大。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方式变得多种多样。从资金来源划分,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渠道可分为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前者来自于上市公司自身收益的留存部分,即留存收益:后者则来自于公司外部。外源融资又包括两种选择:一是通过向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或者发行债券进行债务融资;二是通过配股或增发进行股权融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