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研究目的:基于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双重视角,构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分区的理论框架,并以陕西省11个市(区)为例,综合确定出陕西省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分区。研究方法:粮食供需平衡法,耕地生态足迹改进模型。研究结果:(1)2013年陕西省粮食耕地赤字25.972×104 hm2,人均赤字0.007 hm2;耕地生态赤字49.162×104 hm2,人均赤字0.013 hm2。(2)在同时考虑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情况下,将陕西省划分为6个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给付区(西安、杨凌、铜川、汉中、安康、商洛)、4个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受偿区(榆林、延安、渭南、宝鸡)和1个平衡区(咸阳)。研究结论:应增强公众对于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的认可程度,且补偿支付额度的确定应充分考虑耕地赤字量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2.
我国流域众多、物产丰富,随着流域生态资源的使用量增加,跨区域水资源变少和变差的问题日益突出,且现今我国生态治理以行政区域划分,而水资源往往跨越行政区域。为了有效保护流域生态环境,安徽省政府与浙江省政府签订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协议,有效解决了流域内生态补偿问题,但是该协议的法律地位不明确。对该协议法律地位进行了研究,从而为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协议的完善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3.
生态补偿标准测算与资金分配是建立跨省水生态补偿机制的难点和关键问题,需要结合试点以来的实际保护投入和保护效果,根据补偿性质的不同,分别计算直接成本补偿量和机会损失补偿量,再将直接成本补偿量分配到水源区各区县。建立基于跨省断面水量水质和投入效益的补偿量计算模型与资金分配的熵权模型,以东江流域跨省生态补偿试点为例,计算得到江西省东江源区水生态保护年补偿量31.86亿元,其中直接成本补偿量11.06亿元,并按37.2%、32.2%、30.6%的比例分配给源区寻乌、安远、定南三县。此结果高于《东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的协议》的补偿金额,可为我国实施跨省水生态补偿中优化补偿标准和资金使用,实施差别化补偿方式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4.
流域生态补偿成为解决流域内不同地区经济损益变化、协调上下游利益关系失衡的重要经济手段。文章运用选择实验法,构建生态服务功能指标并设置属性水平,实证分析浑河流域下游居民对上游森林生态服务属性的选择偏好;通过421份有效调查问卷,运用Mixed Logit模型,测算其补偿意愿。研究结果表明:(1)74.6%下游居民愿意对其进行补偿,受个体基本特征、外部环境、水资源现状评价与认知等多维度变量综合影响;(2)根据模型估计结果,支付金额与受访者补偿意愿呈负相关,改善城市小气候、调节水量、信息反馈与其呈正相关且有显著影响;(3)下游居民人均补偿意愿为23.77元/年,补偿金额为2783.77万元/年。效用水平差异化的不同组合方案为浑河流域森林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海洋生态补偿的视角选择海洋经济和海洋生态环境的相关指标,利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实证分析了2006-2015年中国沿海省市(11个沿海省、直辖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的海洋经济和海洋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和脱钩关系,对其海洋经济和海洋生态的综合实力进行测评;根据海洋经济、海洋生态环境指标的评价结果,构建9个海洋经济-海洋生态考察区,将中国沿海省市分为三类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中国沿海省市海洋经济和海洋生态的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系统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水足迹的大樟溪流域生态补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骏  王薇薇 《水利经济》2015,33(3):28-31
水足迹理论与方法在流域生态补偿中的应用是当前生态补偿领域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问题。在已有水足迹理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引入水资源相关评价指标对原有模型进行修正,构建符合流域生态补偿情况的水足迹模型。以根据大樟溪流域生态补偿为例,核算大樟溪上游水源区以及下游受水区的水足迹,同时运用机会成本法对流域上游地区的水生态环境保护的直接投入和限制当地发展而损失的间接投入进行核算。结果表明,水足迹的生态补偿模型可以将流域水资源的利用情况与水生态保护的经济活动联系起来,可为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核算提供客观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基于水量分配的流域生态补偿研究——以小清河流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水量分配和生态补偿是我国流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两个重要模块,有助于解决水资源利用冲突,实现水资源的高效配置。[方法]以小清河流域为例,将两者进行有效衔接,采用AHP法和熵值法进行科学分水的基础上,根据应分水量分摊上游的保护成本,结合各区域的实际用水和节水贡献进行调整,按照逐级补偿方式,测算流域各区域的水量综合补偿额。[结果]按照公平、效率、可持续的原则,2016年小清河上游至下游各区域的水量分配额分别为:滨州邹平7 350.03万m~3、淄博6 568.84万m~3、滨州博兴4 411.18万m~3、东营9 620.53万m~3、潍坊6 649.42万m~3;济南作为上游水源地为整条流域供水获得补偿2.66亿元,滨州邹平段因水量维护贡献突出、正外部效益外溢获得补偿2.020 2亿元,淄博、滨州博兴、东营和潍坊段则因其超量用水各需支付22.59万元、1.33亿元、1.11亿元和2.27亿元。[结论]小清河下游地区应增强水量维护意识,促进产业结构向绿色转型升级,减少用水量。此外,今后应探索多元化的补偿资金来源,提高用水效率,实现流域生态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探讨巨型城市区耕地生产、生态多功能需求下耕地补偿分区及补偿金配置模式。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模型分析法。研究结果:耕地补偿分区以耕地功能供需关系为直接依据,以区域公平为出发点;食物生产功能应是各级补偿分区的第一准则,生态服务功能应作为该功能需求强烈的巨型城市区的第二准则;复杂的层级式行政管理体制下,粮食安全视角的补偿金配置应以省级补偿关系为起点,兼顾土地利用效率理论及区域主体功能定位,采用自上而下的路径配置到末级实施单元;生态安全视角的耕地补偿面向巨型城市区内部,补偿分区及补偿金测算可直接到末级实施单元,不需要复杂的资金配置体系。研究结论:提出“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二元制的巨型城市区耕地补偿分区模式及补偿金配置模型”,珠三角的案例分析验证了模式及模型的良好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之所以产生,表明了现代化是失衡的现代化。推进生态现代化,是对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一种作为一种实回应。当前,中国的绝大多数农村还没有树立生态现代化理念,更没有生态现代化的实践。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农村走在了时代的前沿,为中国农村生态现代化的探索作出了引领与示范示范。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以来,黑龙江省经济的高速发展加速了生态环境的恶化,随着国家天保一期、二期工程的有效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停止商业性采伐政策的出台,为保护生态环境,提升生态效益,跨区域生态补偿作为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效手段,被逐渐关注。如何建立合理的生态功能区的跨区域生态补偿协调机制,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博弈视角研究黑龙江省跨区域生态补偿的现状和生态补偿的主客体,探求各级政府间的利益冲突关系,寻找跨区域生态补偿协调路径,以推动黑龙江省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工作的更好开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培育和发展优秀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促进吉林省农业的二次飞跃起着重要的作用.吉林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和问题凸显期,本文根据吉林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现状分析和各种合作经济组织模式的比较,依据合作经济组织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最大化的原则,得出了应把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作为主流模式推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是湖北省实现矿产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将新制度经济学和矿产资源生态补偿的理论和思路耦合,进行产权分析,明晰当前矿产生态补偿现状,发现当前税费政策的产权含义存在交集,提出矿产环境生态补偿作为补充,同时指出当前湖北省磷矿资源生态补偿的实践中存在资源浪费、产权不清和空白以及政策冗杂等问题。文章以新制度经济学的思想为指导,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明晰生态补偿内涵,完善补偿机制;(2)精简补偿政策;(3)推进磷矿产权、固态废弃物产权和环境产权的界定以及市场建设;(4)建立合理的委托-代理关系,加强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探讨巨型城市区耕地生产、生态多功能需求下耕地补偿分区及补偿金配置模式。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模型分析法。研究结果:耕地补偿分区以耕地功能供需关系为直接依据,以区域公平为出发点;食物生产功能应是各级补偿分区的第一准则,生态服务功能应作为该功能需求强烈的巨型城市区的第二准则;复杂的层级式行政管理体制下,粮食安全视角的补偿金配置应以省级补偿关系为起点,兼顾土地利用效率理论及区域主体功能定位,采用自上而下的路径配置到末级实施单元;生态安全视角的耕地补偿面向巨型城市区内部,补偿分区及补偿金测算可直接到末级实施单元,不需要复杂的资金配置体系。研究结论:提出"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二元制的巨型城市区耕地补偿分区模式及补偿金配置模型",珠三角的案例分析验证了模式及模型的良好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就湘西地区的林业建设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该地区的经济情况,基于扶贫角度分析了在生态建设中应当采取的净化功能补偿措施,希望可以推进我国的林业生态建设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剖析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水平影响因素,提高流域生态补偿效率,通过文献分析,总结归纳了影响流域生态补偿效率的18个影响因素,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对影响因素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利用VENSIM软件对各影响因素的投入变动进行了敏感性仿真分析,得到各影响因素对于系统整体水平的影响力度,并根据影响力度将影响因素划分为关键、重要及次要3个等级,针对3个等级的影响因素分别提出了提升流域生态补偿效率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用市场化手段推进京津冀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共识。利用GIS手段对京津冀区域的生态系统格局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典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水资源价值、农田资源价值进行了分析和核算,系统分析了京冀区域市场化生态补偿中的以协商谈判为主的流域市场化生态补偿、以排污权交易为主的大气污染市场化补偿、以碳汇为主的森林市场化生态补偿,分别设计出了京津冀区域市场化生态补偿的制度框架,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异质性农户为切入点,分别对农户的退耕行为与还林行为进行重新审视,剖析退耕还林政策实施的内在机制障碍,深入研究农户个体差异导致的激励不足和激励错位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政策的调整方向与优化路径:短期内,提高退耕补助额或尝试多样化的补贴政策以激励农户的参与积极性,中长期则需要拓宽非农就业渠道和发展林业碳汇市场来保证退耕还林工程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永定河流域生态产品的供给特点,并运用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方法评估流域生态产品价值,探讨了1995—2020年期间该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进而提出永定河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1)以生态保护红线为本,坚持系统治理与区域联动治理;(2)完善流域区域间横向补偿,构建全流域生态产品互补产业链;(3)依托生态产品供给差异化特征,探索京津冀重点推进区域的特色化生态产品实现路径;(4)进一步推进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在资源环境经济学的分析视角下,针对中国现行三种征地补偿标准的不合理性展开综合考察与评价。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与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现行征地补偿标准不合理性主要表现于两个方面:第一,未能准确反映私人物品基础之上的耕地价值;第二,对于耕地公共物品属性认识不足,试图以建立社会保障的"成本"计算征地补偿的社会保障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存在重大偏误。研究结论:提高补偿标准,改革征地制度,调整失衡已久的利益分配关系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0.
在林业生态功能日益突现的语境下,中国林权改革政策蕴含着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的变化,同时也反映了在林业产业特殊性基础之上,林业经营者摆脱固有林业效益提升困境的基本诉求。林业生产经营基本架构的重构、经营方式和行为的变革,必然通过公共政策的制度保障方式得以落实。对当前林权改革政策的结构体系、林业发展政策理念、执行机制与绩效的公共政策进行分析,就成为把握当前林权改革进程,调整林权改革政策的重要方式。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林权改革政策层次之间有效支持度不高、公共政策价值与市场效益诉求的内在矛盾性、林改政策执行中缺乏全局视野与掌握力,是造成林业改革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对林权改革政策体系的优化与整合是问题解决的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