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试论破产会计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玲 《上海会计》2000,(2):56-56,55
随着我国企业破产制度的逐步规范,企业因经营不善导致破产将不可避免,适应破产企业的需要,构建区别于传统财务会计的破产会计理论体系,成为会计理论界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鉴于此,本文拟对破产会计主体这一问题作粗浅探讨,以期能够对破产会计理论的研究有所助益。关于破产会计主体,在会计界存在着多种不同的看法,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一元化会计主体说”和“二元化会计主体说”两种。“一元化会计主体说”认为破产会计主体是向人民法院负责的清算组;“二元化会计主体说”则认为“破产企业会计主体和清算组会计主体”两者兼有。笔者认为,之所…  相似文献   

2.
<正>一、问题提出:从破产涉税争议看破产管理人纳税身份疑云我国《企业破产法》第13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裁定受理破产申请的,应当同时指定管理人”,“债务人破产之后,为了对债务人的财产实行有效的管理,避免债务人对其财产的不当处分,以维护全体债权人的利益,在破产程序开始后需要有一个独立的专门的机构来管理、处分债务人的财产,这就是破产管理人”。  相似文献   

3.
最近,韩国汉拿集团倒闭。这是97年第7家居韩国前30位大型集团破产,这预示着将出现大财团破产新浪潮。专家担心韩国将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韩国大企业集团纷纷破产,对中国“抓大”战略有什么启示和警示作用? 韩国大财团破产的特点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韩国大财团纷纷倒闭的原因由来已久。长期以来,韩国的经济命脉掌  相似文献   

4.
<正> 破产,其目的是建立优胜劣汰的机制,而今许多地方却将企业“破产——废债”作为经验来推广,其蔓延之势有增无减。银行在支持企业依法、依照政策进行改革的同时,如何防止企业“借破产之机、行废债之实”?这是国有商业银行转制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导致“破产热”升温的因素 首先,从众多的破产案中,我们不难看出,“企业从沉重的银行债务中解脱出来,无债一身轻”,这正是地方政府、企业热衷于破产的真正意图,企业一旦效益不好,亏损严重,“破产”便成为企业甩掉包袱、减轻负担的首选方式。 其次,我们应当看到,在传统的信贷资金供给制下,国有商业银行作为国有  相似文献   

5.
一、破产会计期间的重新界定目前,会计理论界关于破产会计期间的界定存在着“一段期间论”和“两段期间论”两种代表性观点。“一段期间论”认为:应将破产会计期间与破产程序的时间范畴保持一致;“两段期间论”则认为,破产会计按两段划分会计期间:一是对破产企业的会计处理而言的,自年初起至人民法院宣告企业破产日止,为第一段会计期间;二是对清算组的会计处理而言的,不论清算期间有多长或多短,均视为一段会计期间,是企业破产会计的第二段会计期间。由此可见,两种观点对于破产会计终点的认识在本质上并无区别,即都以破产程序终结并由清算组向企业原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日作为终止日。两者的分歧主要是由于对破产会计起点的不同认识而致。换句话说,对破产会计起点的正确界定是对破产会计期间作出准确界定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选取美国存款保险公司(FDIC)披露的7309家银行2006-2013年上半年的季度财务数据,将其分为破产和未破产两组,研究流动性资产和流动性负债总额分别占总资产和总负债的占比波动幅度与银行破产的关系.分组研究表明:破产银行的流动性资产占比波动性在所有项目的占比波动中最大,呈现出“先升后降”具有“拐点”的走势.并对破产银行组中在统计期间内破产的全部484家破产银行进行单个银行流动性资产占比波动分析,得出了与分组研究一致的结论.其次,文章提出按照流动性资产占比波动率的极差R值将银行的破产倾向量化并分为“标准级、风险级和破产级”三个等级的构想,对样本银行中未破产的6825家银行的破产倾向进行了等级划分,以实现通过量化破产倾向等级、预测破产发生时间对银行破产进行预警的目标.最后,运用2007-2012年的数据对我国15家上市银行的破产倾向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2016年1月,美国第二大煤矿公司破产,近七成页岩油气公司陷入困境。3月17日,美国最大、全球排名第三的煤矿业巨头博地能源公司宣称或将破产,让美国的“矿业破产潮”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然而时至今日,美国政府并未对此采取任何“救助”措施。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济转轨时期,出现了一个企业由“羞于破产”到“争相破产”的转变过程。企业希望通过破产赖掉自己的债务,同时为安置职工找到一个最简单的方法。这是中国经济转轨时期债权人对破产感到恐惧和忧虑,而债务人申请破产的积极性又异常高涨的这种矛盾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这其中对银行债权的冲击最大,企业破产几乎可以和逃废银行债务划上等号,银行破产债权的弱化现象令人担忧,亟待研究与治理。  相似文献   

9.
吴磊 《国际融资》2016,(8):52-54
中国信保专家以一个典型的出口企业遭遇的买方破产案件项下的“偏颇性清偿之诉”的案例,向广大出口企业介绍国外破产法律中有关“偏颇性清偿”的相关法律制度,同时也对出口企业在面对买方破产风险或遭到“偏颇性清偿之诉”时的处理思路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跨境破产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的立法突破,但现行跨境破产制度仍存在功能缺失、可操作性差、缺乏体系化构建的问题,导致我国跨境破产制度在实践中捉襟见肘。本文以VIE模式下境内企业跨境破产为视角,结合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司法实践,主张引入“主要利益中心”、“关联企业实质合并”制度,确定VIE模式下境内企业的管辖权和申请对象,厘清跨境破产司法协助的程序规则,平等保护境内外债权人,实现破产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时代金融》2005,(8):48-49
据《中国证券报》不久前的报道,中国人民银行条法司有关人士表示,目前金融机构实施市场化破产的最大障碍是缺少明确的法律依据,央行已开始研究起草“金融机构破产条例”。“金融机构破产条例”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自1800年起,近200多年来出现了多轮较大规模的“国家破产”现象。分析其破产原因,主要包括战争和经济危机、国家政策决策失误和管理不善、金融市场管理存在问题、新冠疫情及乌克兰危机等,引发有关国家国内政治、经济矛盾等。总结其经验教训,防止“国家破产”的有力举措包括维护国家信用,严防政府债务滥用;关注通货膨胀、银行危机与“国家破产”之间的关联度;及时化解国内经济社会矛盾,遏制其向危机升级;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等。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个人破产免责立法工作已经启动,应当结合立法背景建构个人破产免责制度的中国模式。具体到免责模式问题,其确定前提是廓清免责程序与破产程序之间的关系,即免责程序相对独立于破产程序,但破产程序又构成免责程序的逻辑前提。我国自身“重农抑商”的历史传统、“欠债还钱”的价值观念与居民大额负债普遍等社会经济状况,决定了我国个人破产免责立法更适合采取许可免责模式。在此基础上,为提升免责机制实施效率,应允许债务人在破产申请时、破产程序进行过程中乃至破产宣告后提出免责申请,但免责考察期应在免责申请和破产宣告之后。同时,根据我国破产工作现状,应赋予法院作出免责决定的权力,由其主导整个破产免责程序,但需要充分考量债权人意见。免责决定一旦作出即对债务人和债权人产生法律效力,但该效力不及于债务保证人和连带债务人。  相似文献   

14.
公司     
《证券导刊》2011,(41):10-11
绿城再陷破产传闻 多家房企或临资不抵债 因为网上突现“绿城正申请破产”的传闻,11月2日,绿城集团董事长宋卫平不得不在绿城集团官方网站撰文澄清,告知投资者“绿城离破产还有很远的距离”。然而,根据上证报调查,包括绿城在内的多家企业正面临越来越紧迫的资金压力,如果随着楼市下行,以房产和地产为主的企业资产价值缩水20%,若干企业将面临“资不抵债”的局面。  相似文献   

15.
韩丹瑶 《国际融资》2010,(12):53-55
美国进口商H公司是一家享誉世界的灯饰经销商。2010年2月,H公司向美国联邦破产法院申请第11章破产重组。中国信保保户A公司名列前20大无担保债权人第一位,破产前债权共计约120万美元。经与A公司确认,中国信保发现该公司已被H公司列入“关键供应商”计划,那么“关键供应商”身份是否可视为一颗“定心丸”?请看中国信保专家的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今年2月,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宣布,号称“中国第一破产案”的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破产案终结破产程序。“广东国投”破产案涉及十个中国第一;财产标的第一;涉外债权第一;单笔破产财产拍卖价的最高纪录;首设债权人主席委员会;第一个聘请境外中介机构;第一例全国法院予以配合支持审理的破产案件;第一例中国法院关于破产的裁定在境外得到承认的破产案等等,它留给我们许多思考和启示。请看  相似文献   

17.
纵观世界各国的破产法律制度,尽管采用的是不同的破产主义立法,但自然人都是其破产法的调整对象。我国目前的《企业破产法》和《民事诉讼法》中有关破产的程序都只规定了企业法人具有破产资格,而不承认自然人具有破产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然人主体已经成为一种广泛的经济组织,且濒临“破产”的问题亦相当突出。应将所有自然人都列入《破产法》调整范围,普遍实施自然人破产制度。  相似文献   

18.
新动态     
《云南金融》2013,(7):12-14
中国人民银行:择机出台存款保险制度 中国人民银行在6月7日发布的《2013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中表示,2013年要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市场化的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机制和破产制度。将积极研究制定“存款保险条例”、“银行业金融机构破产条例”等金融法规。  相似文献   

19.
赵宜一 《中国外资》2010,(6):111-111
本文通过解析安东·沃卢克斯对雷曼破产的调查报告,探究了雷曼破产前所使用的会计造假方法——“回购105”的造假手段和目的。  相似文献   

20.
黄志凌 《金融研究》2015,421(7):45-59
由于银行具有很突出的外部性特点,破产的外部负效应明显大于普通工商企业,尤其是大型银行破产会带来金融系统的连锁反应,进而波及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引发系统性风险甚至经济危机。经济学上的逻辑推理与经济发展史上的大量案例,都可以佐证上述判断。从实践来看,当银行面临技术层面或经济意义上的破产风险时,政府往往会不惜成本采取注资、再贷款、信用担保、购买资产等救助手段,不会动辄实施破产清算。另一方面,政府救助预期形成的银行“大而不倒”的道德风险,以及纳税人为商业银行过度风险行为负责也被广为诟病。为有效平衡银行破产的风险和成本,应着眼于提升银行体系整体竞争力和金融市场运行效率,通过完善银行破产立法、实施前瞻性的宏观审慎监管、改进“坏银行”救助手段和措施、优化银行微观层面治理,建立防范银行破产风险的多道防线,对银行破产风险进行层层拦截和有效缓释,将残余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从国际实践看,金融危机之后一套以预警和前瞻性管理为核心的“坏银行”预防、化解和有序退出的银行破产风险治理框架已初现雏形。完善银行破产风险治理和金融风险基础设施,既是当下中国金融改革的题中之意,也是下一步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压舱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