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业定 《中国-东盟博览》2006,(10):I0021-I0023
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的桂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0多年来,经一代又一代高新区人的不懈努力,艰苦创业,基本形成了电子与信息、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医药工程、环保产业等五大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广西高新技术企业调研,分析了关于广西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投资主体状况、个人投资者投资广西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偏好、广西高新技术企业与银行关系情况等调查数据及结果,建议在引导广西当地的中小银行和金融机构对广西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开展信贷服务的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广西的创业风险投资和产权交易市场,改变当前广西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主体结构,不断提高外源性融资比例,使直接融资在外源性融资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3.
外商直接投资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利用外资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的投资环境中还存在一系列不利于外商直接投资高新技术产业的因素,制约着该产业的引资水平。要从观念、政策、开放度、投资环境等多方面入手,并针对跨国公司投资的弊端找出适宜对策,进一步完善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外商直接投资方式。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80年代初,陈春先.纪世瀛等人在中科院物理所一个破旧的仓库里,以500元人民币创办了北京第一家民营科技企业。从此,民营科技企业就像星星之火,迅速燎遍全国。  相似文献   

5.
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成立于1988年,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现有规划面积437平方公里。1988年至2008年,时光隧道穿越两个世纪,二十度春秋之犁开垦出这一片瘠土的变迁。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产业,已成为各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发展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合理确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目标;建立风险投资机制;运用发展极理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建设;组建高新技术企业集团;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到国外建立分支机构;重视高校办高新技术产业  相似文献   

7.
广东要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而在推动广东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等方面,广东地方财政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税收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经济中,高新技术与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大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已为世界各国所重视,并在税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激励措施.我国虽然也出台了相应的高新技术税收优惠政策,但与科教兴国的战略要求还有相当差距,应借鉴国外经验,完善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聚和产业创新的发展,离不开金融市场的支持。本文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产业集聚度与产业创新效率的关系,以及金融市场在二者活动中的联结作用;然后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例,对我国29个省份的金融发展水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度以及其产业创新效率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并基于地区差异性实证检验各地区金融市场在联结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促进产业创新效率方面的推动效果。实证结果表明:越是落后地区的金融市场联结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推动其产业创新效率越为明显,这一结果与理论假设相反,进一步表明低效的金融市场已成为我国各地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提高的主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10.
因为读过李主任有关高新区、孵化器建设方面的很多文章,李主任学者风度,干练务实,凡事调查研究并能形成独到见解的工作方法,记者早已了然于心。因此,当李主任从市政府匆匆赶回,端着茶杯边喝水边走进会客室,我们的采访就算正式开始。  相似文献   

11.
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副主任王继尚针对”关注创业者成长”话题,直接切入关注的方式。他从利益链和企业共生环境的角度谈了他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赛迪顾问最新发布了《2008~2009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投资环境竞争力年度研究》,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投资环境竞争力作出了分析和评价。赛迪顾问认为,当前.面对着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和日益严峻的世界经济环境,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不但没有被这股经济寒流所击倒,反而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逆势发展,取得了新的突出成就。  相似文献   

13.
火炬计划实施已经20多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其核心,需要认真总结经验,尊重客观事实、客观规律,找准定位,推动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生物质能源将成为未来能源重要组成部分,到2015年,全球总能耗将有40%来自生物质能源,主要通过生物质能发电和生物质液体燃料的产业化发展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