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会计信息失真,一直困扰着全世界整个会计行业,成为会计界悬而不能决的难题之一。从轰动世界的美国安然公司虚报盈利的造假事件,到我国的多家上市公司因造假而带来的种种不良后果,充分揭示了如何防止、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已成当前会计行业的燃眉之急。  相似文献   

2.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一个单位的会计报表和资料不能真实反映本单位的经济业务和经济往来,对内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不能客观地表达这个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目前,各行各业都普遍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的状况,金融部门也不例外.会计信息失真,已对经济建设产生了很大影响和严重后果,因此,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刻不容缓.笔者通过分析金融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提出治理金融会计信息失真的方略,以利净化金融会计环境,促进金融事业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3.
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去年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先后开展了整顿会计工作秩序的活动。这一活动的实质是要在会计领域中“打假”,以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本文试就这一个课题谈点粗浅的认识。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地反映各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情况。它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是“会计信息处理失真”,是指各单位对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违反规定的会计处理。这种会计信息失真是主观的、故意的,其责任在于单位的领导和会计人员。二是“经济业务失真”,是始领导或会计人员对各单位不合理、不合法的经济活动认识不…  相似文献   

4.
刘应文 《财政监督》2002,(10):29-30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是当前我国会计实务界和理论界面临的严重问题,这既关系到我国会计界的声誉和形象,又影响到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完善。一般来说,会计信息失真可分为两类:一是会计造假,即违反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及其他会计法规,操纵会计数据,如虚构、制造经济交易,对真实经济业务进行歪曲处理等;二是盈余管理,即利用会计的灵活性使会计系统提供的信息脱离经济事实,如运用会计政策选择和会计估计管理会计数据。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和会计造假均改变了会计信息,违反了中立性原则,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但是在实务中,会计造假所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很容易判断、识别,而盈余管理所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则难以识别。本文试对二者进行辨析,指出他们的不同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会计行为独立性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中外会计信息失真现象频频曝光,丑闻不断。对普遍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不能简单地认定是会计人员道德沦丧,事实上,会计人员只是充当工具的角色,没有公司管理当局的指使,会计人员是不会为了公司或他人的利益去冒这个风险的。笔者认为,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在于会计行为缺乏独立性。本文主要从行为学的角度探讨会计行为独立性的涵义及其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6.
会计信息失真包括广义的会计信息失真和狭义的会计信息失真(即会计造假)之分。本文从会计造假的主体和动机出发,探索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针对性提出防止会计造假的关键在于完善企业制度,加强法制建设,完善《会计法》,同时要加强会计诚信教育,加快会计诚信评价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是会计监督工作的一个环节,建立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制度、完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模式是加大会计监督检查力度、综合冶理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手段。2006年11月3日,财政部发布了第12号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通报了部分企业存在严重的会计造假行为和部分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低下的情况。公告指出,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仍然存在,个别企业甚至存在严重的会计造假行为。公告的主要内容被广大媒体转载,社会影响广泛。虽然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对于加强会计监督、扩大社会影响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总体来看,现行公告模式95有待完善。[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普遍存在,会计造假案此起彼伏,当前我国会计环境令人担忧。本文从我国会计环境的现状入手,探讨其完善和治理对策,期望能通过重塑会计的内、外部环境,来遏制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 会计数据是会计信息的载体,一些企业负责人和会计人员违背会计原则,不恰当的、甚至蓄意错误的运用会计政策,造成会计数据失实,通过会计数据造假,最终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相似文献   

10.
张纪元 《理财》2001,(9):28-28
针对近年来公有制经济存在的会计监督弱化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中央纪委二次全会明确指出:在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进行会计委派制试点。本文仅就会计委派制的利弊问题加以分析。一、会计委派制可消除“内部人控制”问题,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消除会计人员造假的动机。我国传统企业制度下,经营者权力相对集中,会计部门同生产管理部门一样,同属于企业管理,会计人员无论在人事关系方面还是在经济利益方面,都受到经营者的制约,在迫于领导的压力,或是受单位利益驱使时,都可能出现造假行为。实行会计委派制,可以促使企业整顿和…  相似文献   

11.
目前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在各企业单位大量存在,概括起来分二类:一是客观性会计信息失真,二是主观性会计信息失真。主观性会计信息失真即人为失真,是利益趋动的作弊造假,其原因可概括为:1.会计法制不完善,对于许多新的经济事项的会计处理规定不够明确,使造假者有机可乘。即会计法制执法不严,力度不够,对经营者缺乏强制力。在《会计法》中有多处提到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由于“造假犯法”的法制环境尚未完善,对企业负责人及相关人员造假处分较轻,除非在上市公司业务中造假影响巨大的情况下,才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许多企业小范围的造假常常…  相似文献   

12.
企业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是我国财经领域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会计面临诚信危机的严峻挑战,加强会计诚信教育已迫在眉睫。文章通过会计造假的现状、危害及其原因分析,探讨如何通过加强高校会计诚信教育,使其能够在今后的会计工作中自觉抵制会计造假,不做假账,防范会计职业风险。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企业造假现象已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使广大公众的投资信心遭受了巨大的打击,降低了社会公众对业界及资本市场的信任,造成了信任危机。从道德角度来看,表现为部分会计行为者道德沦丧,有法不依,进而违法犯罪;有相当部分会计主体不能遵守真实客观的会计道德规范,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  相似文献   

14.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会计凭证造假;会计账薄造假;会计报表造假。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从企业内部、会计管理体制、社会中介机构三方面进行论述。 1、会计凭证造假。为了逃避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或谋求非法利益,在会计业务处理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要,但同时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几乎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就显得更重要.  相似文献   

16.
刘杰 《中国外资》2012,(24):114-115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会计工作的生命。然而近年来,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却越来越严重。财政部曾多次进行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得出了我国80%以上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会计信息失真的结论。郑百文、银广夏等会计造假丑闻更是接连不断。由于忽视了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加之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偏差,原有的道德规范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变化,导致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越来越严重,影响了我国法制建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使会计职业陷入了严重的社会信任危机和价值危机。如何重塑会计的诚信是比较紧迫的问题。本文就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根治对策谈点自己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7.
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是单位财务安全的保障线,然而目前我国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不完善。存在会计信息失真、会计造假等诸多问题。这一方面给单位的财务安全带来重大隐患,另一方面严重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造成国家重大财产损失。笔者将对目前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会计信息失真不仅是会计质量低下的原因之一,还是会计质量低下的重要表现.因此,要想提高会计质量,就必须先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本文将从解析会计质量和会计信息失真的关系开始,逐步探讨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其解决方法,以期提高会计质量.  相似文献   

19.
2001年以来,中国股市风波不断,随着银广厦、麦科特、ST黎明、蓝田股份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披露,股票市场经历了异常前有所未有的危机。产生种种恶劣社会及政治影响。在诸多言论中,似乎有一种倾向性的意见:会计造假是会计人员和会计部门所为,本通过对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些表现形式、挖掘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次因素及其危害性,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对如何加强控制及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提出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会计市场上会计商品质量差主要是指假冒伪劣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服务充斥会计市场,质量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要,其表现形式通常是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为会计信息不实和会计信息造假。会计信息不实是指会计人员在按照会计规范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由于其业务能力的限制和会计本身的不确定性,造成会计信息与经济活动本意之间的出入。这种出入具有三个特点:①当事人并无造成会计信息不实的主观愿望;②会计信息不实在会计核算资料中暴露得比较明显;③造成会计信息不实的当事人得不到相应的经济利益及其他利益。会计信息造假是指会计活动中的当事人为达到非法的特定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