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上市公司MBO定价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蒋顺才 《上海会计》2003,(11):46-48
管理者收购(Management Buy-Out, MBO)是英国经济学家麦克·莱特(Mike Wright)于1980年最早提出,并于80—90年代流行于欧美国家的一种企业收购方式。国外的MBO实践证明,管理层收购的激励内部人积极性,降低代理成本,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我国自1999年北京四通集团MBO计划开始,MBO才逐渐在中国企业界流行起来。尤其是2000年粤美的等上市公司实施MBO,2002年胜利股份、洞庭水殖等国有上市公司的MBO计划通过财政部的正式批准以后,更多的上市公司都在准备实施MBO。一、我国上市公司MBO的定…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MBO有利于公司经营管理能力的提高,而我国涉及国有资产转让的上市公司MBO却因为定价问题而倍受争议。本文对我国目前的上市公司MBO中国有资产转让的定价不合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究了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结合我国的市场背景、法规环境和国资管理体系,对我国上市公司MBO国有资产定价的方法和实践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MBO(Management Buy-out)即“管理层收购”,它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的所有权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MBO被认为是企业结构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在西方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徐怀业 《中国金融》2007,(14):61-63
管理层收购(MBO),是杠杆收购(LBO)的一种形式,指企业内部管理者通过自有资金或外部融资,收购所在公司股份,实现企业控制权由大股东转移到管理者手中的行为。MBO近些年才开始在我国试行并逐步兴起。由于MBO在明晰产权、强化激励等方面可以产生积极作用,所以我国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准备着手实施MBO。  相似文献   

5.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分析——武昌鱼集团MBO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被业界所公认的我国MBO案例之一武昌鱼重组事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武昌鱼重组事件的MB0之说值得怀疑.然后通过对武昌鱼重组之后的经营业绩的比较研究及其间所进行相关资本运作行为的分析,指出了武昌鱼"MBO"后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6.
董宁 《西南金融》2004,(8):35-36
MBO又称管理层收购,发端于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资本市场,90年代以后继续发展成熟,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层利用自有资金或从外部融资去购买目标公司的股份,从而达到改变目标公司的所有权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国外的实践经验证明,MBO在激励企业内部积极性、降低代理成本、改善企业经营状况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国外学者通过对管理层收购(MBO)的研究表明,MBO对企业的有效整合,降低代理成本,提高经营效率,以及改善组织绩效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运用经济学模型,抽取13家国内上市公司,对他们最近六年的财务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实施了MBO的样本上市公司中大部分在最近三年内绩效有提升表现,且总体绩效水平在最近三年显著提升。因此我们认为MBO对我国上市公司的长期绩效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我国上市公司实施MBO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兵 《中国金融》2003,(5):39-40
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s,MBO)又称“经理层融资收购”,是指公司内部管理人员通过高负债融资购买目标公司的股份获得经营控制权,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以达到重组改造目标公司,并从中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财务型收购方式。MBO是“杠杆收购”(LeveragedBuy-outs,LBO)的一种形式。当运用杠杆收购的主体是目标公司内部管理者或经理层时,LBO就演变为MBO,即管理层收购。随着MBO在实践中的发展,除目标公司的管理者为惟一投资收购者外,又派生出管理层收购与员工持股计划(EmployeeStockOwnershipPlans,E…  相似文献   

9.
收购上市公司实务及法律问题陈静茹近年来,上市公司在企业发展和运作中充分展示其魅力。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上市之路,对于讲求效益和效率的企业家来说,非市场化因素的确让其大伤脑筋,能顺利通过者廖廖无几,只好移情别恋。为达到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收购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10.
MBO制度,即管理层收购制度,其核心理论基础是两权合一。由于我国现有的法律制度不甚完善,导致许多企业在进行管理层收购时与国有资产发生冲突,而这种方式的实质是对国有资产的一种处理手段。本文对我国企业的MBO存在的漏洞以及这些问题发生的根源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财务绩效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管理层收购(MBO)是优化公司治理结构、降低代理成本、充分发挥企业家才能,从而提高公司财务绩效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我国深、沪两市中具有代表性的24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合成数据(Panel Date)截面回归的计量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MBO的财务绩效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在比较低的管理层持股比例下,MBO并未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且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财务绩效成反向关系;(2)管理层收购前后,公司每股净资产均呈向上的凸性;每股收益随着管理层持股比例的扩大而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我国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s,MBO)中价格的公正性、中小股东权利实现的公平性和信息披露的公开性,提出规范MBO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水井坊股份有限公司的案例分析,发现其在 MBO 之前存在向下的盈余管理,以便管理层能以更低的价格买入公司股份;MBO 之后存在向上的盈余管理,为分配高额的现金股利提供基础。同时, MBO 后上市公司发放高额现金股利,该股利政策较大地影响了公司成长性与业绩。  相似文献   

14.
晚近,发端于美国的上市公司管理者控股收购(Management Buyout,缩写为MBO)在中国市场异军突起.上市公司MBO实质是市场经济对效率最大化追求的必然产物,其不仅有利于实现产权结构调整,同时还可以降低公司代理成本,激励管理人员等,尤其对于急需明晰产权与减退国有股的国内上市公司,无疑具有重大意义.但国内上市公司MBO运作的制度框架障碍重重,中国证监会颁布并于2002年12月1日起实施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仍未解决其根本.针对<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证券法>、<公司法>等相关规定,对上市公司MBO的制度障碍与法律监管展开评析,为上市公司MBO运作及立法进一步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证监会、银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的通知》,对证监会以前发布的一系列涉及上市公司担保的规定作出了修改。该文件与新《公司法》所确立的原则保持一致,也是《国务院批转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见的通知》中有关规定的细化,同时适应了近几年来形势的变化。本文对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以期能为规范上市公司担保行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重组信息披露法律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涉及重组的信息披露无疑是持续公开披露中临时报告的范畴。其中有许多事件无论在发生的时间上还是发生的方式上都完全超出上市公司的控制范围。因此,强化上市公司重组信息披露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16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MBO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MBO对经营性现金流产生了积极的正向作用,但对其余财务指标的影响并不显著。本文认为,导致MBO对公司绩效影响不显著的主要原因是,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缺陷诱使管理层追求“制度性套利空间”的动因强化,MB0部分收购模式的固有缺陷引发管理层“内部人控制”问题恶化,以及MBO制度约束导致管理层行为扭曲。  相似文献   

18.
关于银团贷款中银团的法律性质和法律地位,目前尚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国际和国内学者的主要观点有合伙关系、合资关系和信任关系三种.银团贷款在国内是近几年才被普遍接受的一种贷款方式,国家规范经济生活的基本法律还没有对银团贷款中的各种行为进行法律规范,所以,在基本经济法律中增加规范银团贷款的内容、提高银团贷款相关规定的法律层次将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李新 《国际融资》2005,(1):48-49
从1999年6月上市公司"粤美"的首次实施MBO开始,已经有多家上市公司或其母公司进行了MBO。这些MBO可以归纳为3种类型:一是产权调整型。主要是国有上市公司通过实行MBO,实现产权结构调整,增加管理层股权比例等。如大众科创、大众交通、洞庭水殖、胜利股份、强生集团、TCL等。二是产权界定型。主要涉及由民营及集体企业发展起来的上市公司,他们为明确产权关系而实行MBO,代表性的案例有:粤美。三是产业调整型。产业多元化的集团在进行战略调整时,将部分资产(如非核心业务的资产)剥离,即将子公司以MBO方式出售变现。比较典型的有:江苏吴中(600200)、深华强(000062)等多是通过母公司改制"瘦身"来实施上市公司MBO。  相似文献   

20.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法律责任的设定问题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中介机构和上市公司及其管理当局是当前会计信息披露最主要的违法主体 ,但两者在违法动因和危害程度等方面有许多不同。所以 ,要有效地惩罚和威慑违法行为 ,必须针对不同的违法主体设定相应的法律责任。本文主要分析中介机构和上市公司及其管理当局应该分别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本文认为 ,我国会计信息披露法律监管中主要的问题在于 ,对于上市公司及其管理当局 ,以行政责任为主的责任体系没有能够起到很好的惩罚和威慑作用 ;而对于中介机构 ,则是行政责任的追究力度不够。今后会计信息披露监管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是 ,对于上市公司及其管理当局确立以民事责任为主的法律责任体系 ,同时加大对于中介机构违法行为的行政责任的追究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