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益冲突影响资信评级的独立性,使评级失误屡屡发生,不仅危害评级业自身发展,还对社会信用体系、资本市场产生不利影响。资信评级利益冲突表现为投资者与筹资者利益对抗、评级机构信息优势、评级机构与筹资者利益关联、高风险筹资者机会主义行为和松散的外部约束。结合理论解释,从暴露的现实问题着手进行改革,建立利益冲突规避机制,从根本上确保资信评级质量。  相似文献   

2.
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社会信用观念不强,法制不够健全;资信评级市场供需失衡,存在过度竞争;评级标准不统一,评级机构内部制度不健全等。今后,应加快发展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社会和制度环境建设,加强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自身建设,加强对信用评级行业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2007年美国次债危机引发了世界各国金融监管机构加强了对评级机构和评级业务的监管。目前,我国资信评级业一方面存在立法不完整、监管不明确、恶性竞争现象突出、评级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不够等问题;另一方面,面临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担保体系的建设需求、双评级制度的实施、行业内资产重组、政府的大力扶持等发展机遇。因此,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从立法方面、政府监管、行业自律、评级机构、国际合作等方面着手,促进我国资信评级业的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4.
资信评级在金融市场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金融危机的爆发再一次证明了资信评级业利益冲突的原因所在.因投资者利益与筹资者利益的对抗、收费模式的变更及松散的外部监管引发了资信评级的利益冲突.利用混合策略博弈模型,分析影响评级业利益冲突的因素后,得出应从监管者和评级机构方面着手,化解资信评级业利益冲突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借款企业资信评级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款企业资信评级是对经济主体自主偿债能力和可信程度的评价。借款企业资信评级模式的选择要按照一定的原则,模式的建立应具备一些基本条件。根据借款企业合力资信评级模式的特征与优势及其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实践,说明该模式是目前借款企业资信评级模式的首要选择,具有生命力和可行性,前景可待。  相似文献   

6.
在界定资信评级的内涵及国外资信评级的基础上,评述我国当前资信评级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当前中国资信评级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借款企业资信评级工作在我国开展了近10年的时间,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人民银行也准备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推广该项工作,为了确保借款企业资信评级工作的顺利开展,文章针对我国在借款企业资信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供相关机构参考。  相似文献   

8.
资信评估发源于美国的债券评级业,伴随着美国金融业的繁荣,这一技术日益完善并被广泛使用,我国也借鉴其模式逐渐建立起自己的评级体系。我国企业资信评估指标体系主要由六个方面的内容构成,具体包括企业规模实力、经营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宏观经济环境、产业状况、企业素质、发展远景、遵纪守法等。现实中,对企业的分类评定应着眼于企业综合素质的评估。  相似文献   

9.
信用评级机构对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非常重要。目前,我国信用评级机构不仅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没有话语权,而且在国内市场的地位也岌岌可危。为促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应大力发展我国信用评级机构:一是完善相关制度,促进信用评级机构壮大;二是拓展国外市场,通过参股国外信用评级机构等方式参与世界信用评级,影响全球金融资源分配。  相似文献   

10.
次贷危机后信用评级机构的公正性受到质疑,其评级收费模式即发行人付费模式本身的内在缺陷,容易导致利益冲突和评级采购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评级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比较信用评级的付费模式,分析我国信用评级的现状及现行付费模式存在的问题,认为发行人付费模式仍然是目前我国信用评级最可行的模式.但从长远发展来看,收费模式会随着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及评级机构自身的发展而不断演进。  相似文献   

11.
企业信用作为市场经济中最活跃、最心.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信用观念淡薄,急需建立企业信用管理机制.企业信用评级是建立企业信用管理机制的基础.明确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模式、政府监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快速发展资本市场、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加强评级机构的行业自律、提高信用评级质量是有效发展第三方企业信用评级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后,许多国家纷纷开始重塑信用评级机构监管体系,以更好地发挥信用评级在经济金融中的作用。我国应借鉴美国和欧盟在信用评级监管框架方面的经验,立足我国国情,从监管目标、监管内容、监管部门的权力、监管方式等方面构建我国的信用评级监管体系;同时,为推动信用评级市场的规范发展,我国还应健全法律体系,建立信用评级认可和管理制度,完善信用评级监管组织体系.强化信用评级机构内部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3.
次贷危机后,欧盟对信用评级监管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内容涉及信用评级机构市场准入、利益冲突、信息披露、主权评级、问责机制等方面。我国可以借鉴欧盟立法改革的思路及模式,尽快建立并完善我国的信用评级监管法律制度,从法律层面规范信用评级机构的市场准入与退出、利益冲突、信息披露、问责机制、信用评级日常监管等,同时逐步弱化监管对外部评级结果的过度依赖,推动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此次金融危机中信用评级机构的拙劣表现表明,仅靠信用评级业的行业自律是不够的,信用评级机构应当被纳入金融监管的范畴。目前,我国信用评级机构所承载的社会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监管体系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与教训,我国应建立健全信用评级法律法规体系,尽快明确信用评级的监管组织体系,制定信用评级行业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严格规范信用评级机构的执业行为,完善信用评级的认可机制,加强行业自律,进一步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  相似文献   

15.
债券发行人为顺利进入资本市场,成功营销可转债,都自愿主动地向专业信用评级机构申请信用评级;市场投资者为规避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用风险,对发行人的资信状况有强烈的需求,债券评级市场潜力巨大.本文利用B-S期权定价模型原理对可转换债券的信用评级做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构建亚洲区域信用评级体系是2012年东盟10 +3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的新倡议,其构建背景是各国为发展亚洲债券市场加强合作,信用评级机构沟通协作意愿强烈.构建模式主要有“协议模式”“认证模式”和“机构模式”等三种.通过比较三种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我们认为“认证模式”优于其他两种模式.在构建亚洲区域信用评级体系的问题上,我国应积极参与,并注意保证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在该体系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7.
我国评级机构由于声誉资本的缺失,难以形成声誉驱动的约束机制。在信贷市场,由于信息分割等原因,更是出现了信用评级质量参差不齐和评级机构无序竞争等现象,亟须建立起评级机构的市场化运行模式和配套的责任机制。解决信贷市场中评级机构与评级对象和产品使用者之间的责任冲突,可从付费模式和合作模式等方面着手,采取信用评级产品批量买断的交易模式、评级机构民事责任机制和植入保险机制的信用评级责任机制等模式,以市场化手段解决信贷市场评级机构的责任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18.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信用危机激发了社会对“信用评级悖论”的关注。声誉溢价模型与美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历史说明了声誉机制对破解“信用评级悖论”、促进信用评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前,由于竞争过度、评级方法不透明、声誉信号传递不通畅和付费方式的影响,我国评级市场声誉机制难以发挥其作用。因此,应改革现有的信用评级体系,增强信用评级业的有序竞争,提高信用评级的透明度,加强对信用评级市场的金融监管,改进信用评级机构的管理框架,促进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信用评级机构对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国评级体系的现状是行业监管制度存在空白、市场准入及资格认证制度缺乏、评级机构缺乏独立性和公正性、行业标准建设相对滞后。反思此次金融危机,我国应通过完善监管体系,建立评级行业及从业人员认证制度,保持评级机构的独立性与中立地位,切实割裂评级费用与评定等级间的联系,构建符合国情的信用评级业。  相似文献   

20.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以借款企业信用评级为主的上海信贷市场信用评级业务的发展已较为规范成熟.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的制度化与规范化监管和上海市贷款企业资信评级机构总经理联席会的行业自律监管为信贷市场信用评级业务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随着评级规模数量的增加,上海市借款企业信用评级业务评级结果的形态分布与行业分布特点越来越明显.为了适应信贷市场的多层次发展趋势,信用评级业务所涉及的评级品种也将越来越丰富,评级结果的使用范围也将不断扩大,评级收费模式也将进一步向市场化方向转变,同时也要求信用评级的监管体系进一步制度化与规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