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直以来,西方国家都利用其反倾销法中的“非市场经济”条款对非市场经济国家或经济体制转型国家实施歧视性的不公平措施,中国也是受害国之一。为了减少中国出口企业因此而遭受的损失,我们有必要结合具体案例了解 WTO 及一些主要的反倾销立案国有关“非市场经济”的规定,并且有针对性地做出积极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a)款(ii)规定,在对中国进行反倾销调查确定可比价格时,中国被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以第三国价格作为确定倾销的正常价值。同时第15条也做出规定,该歧视性条款将在中国入世15年后废除。一种观点认为这一规定意味着中国将在2016年底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认可。然而近年来围绕中国在2016年底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国内外又掀起了争论。本文在考察中国入世条款中"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由来的基础上,梳理近年来的主要争论,并分析"非市场经济地位"歧视性反倾销条款对中国经贸的影响,最后针对部分国家拒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提出中国可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非市场经济地位”与美国对华反倾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华反倾销中,美国的“非市场经济”条款一直是困扰我国出口企业的最大难题之一。本文在分析“非市场经济”地位的性质、“非市场经济”地位对我国遭遇反倾销的影响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政府和企业应对“非市场经济”条款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非市场经济国家条款的缘由及其保护主义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非市场经济国家条款,是指某些国家在反倾销立法中,规定对来自所谓非市场经济国家的产品,在反倾销调查进行价格比较时,不参照该产品的国内市场价格,而是用一个市场经济的替代国的同类产品的价格来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5.
在对华反倾销中,美国的“非市场经济”条款一直是困扰我国出口企业的最大难题之一。本文在分析“非市场经济”地位的性质、“非市场经济”地位对我国遭遇反倾销的影响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政府和企业应对“非市场经济”条款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非市场经济中国成为世贸上反倾销最大受害国,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非市场经济”这一歧视性条款造成的。但中国企业仍有机会证明自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作的。  相似文献   

7.
美国对中国发起的反倾销审查案件逐年大幅上升。美国反倾销法条款模糊,导致美国反倾销审查机构的审查权限膨胀,创设了灵活的反倾销审查标准。这些审查标准表现出偏离实际、具有不可预测性、不利于非市场经济国家市场经济改革进程、增大政治因素介入国际贸易的可能性、促使中国吸引外资的能力下降、对美国自身也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龚家友 《商业时代》2006,(3):69-70,90
在对华反倾销中,美国的“非市场经济”条款一直是困扰我国出口企业的最大难题之一。本文在分析“非市场经济”条款的由来、美国对华“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定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政府和企业应对“非市场经济”条款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务实看待"非市场经济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入WTO后,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案例仍在激增.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04年5月底,已有34个国家和地区发起了637起涉及我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保调查,诉讼数量占全球的15%,其中70%最终都被裁定为倾销,以机电、五金化工和轻工等行业最为集中,影响了我国近200亿美元的出口贸易.也就是说,在全球范围内,平均每7起反倾销案中就有1起涉及中国产品,因此,中国一直是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反倾销等贸易救济措施的最大受害者.目前,我国企业应对反倾销的胜诉率只有35.5%,这种比较低的胜诉率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非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定常使我们应诉时处于不利的地位,此现象在学术界、企业管理层再次引发对"非市场经济地位"条款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反倾销,是本世纪以来国际商场中的热点,近年来成为中国对外贸易中引人关注的问题,在美国、加拿大、欧洲共同体对中国反倾销诉讼达50余起,对中国拓展海外市场,发展外向型经济战略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本文采用比较的方法,重点探讨西方特别是美国、欧洲共同体对“非市场经济”反倾销的特殊规定,并且提出中国应付西方反倾销的对策。一、西方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反倾销中确定公平价值的不公平性什么是“非市场经济”或“国家控制经济”?  相似文献   

11.
国外对华反倾销措施效果评价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是被反倾销调查和采取最终措施的最大国。比较反倾销强度指数证明,中国在美国市场的出口份额强烈地受到美国反倾销行动的影响,但美国在世界出口市场份额则较少受到他国反倾销的影响,美国是影响中国贸易救济的最大因素。美、欧对华提起反倾销诉讼对他国具有示范效应。中国应积极谋求世贸组织剔除其非市场经济地位,重视反倾销对称性并积极应诉,通过行业协调和调整出口导向,促使进出口内外均衡与结构合理,以减少反倾销措施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发达国家以“正常价值”为标准来确定进口产品是否存在倾销,如果存在倾销,就以此为依据确定倾销幅度和反倾销税税率。但是发达国家对市场经济国家和非市场经济国家确定其“正常价值”的方法是不一样的。绝大多数针对我国的反倾销都指控我国是一个非市场经济国家,因此对我国应采用非市场经济国家条件下确定正常价值的方法。这给我国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文章对此提出了若干解决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印度已成为全球对外反倾销和对华反倾销第一大国。文章对可获详情的134起涉华案件的非市场经济待遇状况进行了全面考察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印度对中国实施非市场经济待遇的主要依据是认定涉案企业存在政府实质性干预,确定正常价值的主要方法是印度实际支付或应付价格法和最佳可获得信息法,与同案市场经济待遇中国企业相比,非市场经济待遇对涉案产品反倾销税率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4.
“非市场经济地位”与对华反倾销对策性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王世春  叶全良 《财贸经济》2005,(5):59-64,76
我国入世后对外贸易面临新的棘手问题,其中“非市场经济地位”使我国成为国际反倾销最大受害国。这种状况不能继续下去,必须采取针锋相对的对策措施解决它。本文从“入世议定书”中的“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入手,分析它与对华反倾销的关联性,阐明对华反倾销对我国出口贸易乃至国民经济的危害及其不良影响,探讨争取市场经济地位的各种途径与方法,研究对华反倾销调查中替代国选择的几个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的理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段时期以来,“非市场经济地位”一词屡屡见诸报端,一些学者甚至将“入市”与“入世”相提并论。面对来自不同方向的不同声音,必须理性地分析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文章从非市场经济地位的性质入手,分析了非市场经济地位与反倾销的关系,从而提出要采取战略上重视、战术上轻视的对策主张,使我们在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掌握主动。  相似文献   

16.
园艺产品输美面临的“合规性”贸易壁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美国对我国输美园艺产品发起的调查案件,发现:当前我国输美园艺产品遭遇的"合规性"贸易壁垒主要集中在反倾销和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但随着贸易的发展,面临的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的压力也在加剧。为此,建议企业和政府在应对"合规性"贸易壁垒中应该有进一步作为。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反倾销领域的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进行了解读,并以美国商务部于1995年1月到2010年6月期间终裁的85起对华反倾销案件为研究样本,统计了这些案件的普遍税率和单独税率,共计1175个裁决结果,采用关联分析方法针对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对反倾销裁决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显示,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对美国商务部肯定性裁决结果无显著影响,但对反倾销税率高低的裁决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程伟军 《商业研究》2006,(5):210-213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地位不断提高,出口不断扩大,中国融合世界经济的程度不断加深,贸易摩擦频繁发生,中国遭受国外反倾销事件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国内许多学者和专家对如何应对反倾销展开了大量的探讨和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大部分是从宏观层面或法律角度展开讨论的。因此,有必要从微观层面和战略高度上来阐述中国企业竞争战略的选择和转移。  相似文献   

19.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将国际贸易推向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泥沼,世界主要经济体普遍采取大量不合理的贸易限制与贸易救济措施。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首当其冲,遭受了众多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的反倾销、反补贴等措施,成为首要目标国和最大受害者。贸易摩擦数量居高不下、强度增大;涉及到传统制造业和新兴产业领域;除"双反"措施之外的技术性、绿色壁垒开始增多;摩擦议题也升级到经济体制层面;同新兴发展中国家的摩擦日益增多。后金融危机时代,贸易摩擦已经成为困扰中国对外贸易的一大顽疾。面对这种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在平常心面对的同时,需要反求诸己、深化改革,礼尚往来、法律抗衡,坐而论道,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20.
"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长期困扰着中国出口企业。文章以此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对WTO上诉机构对中美双反案和中欧紧固件反倾销案的两份裁决的研究,认为这两份裁决分别从不同侧面表明,身处"非市场经济地位"的企业和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待遇的企业在贸易救济案件实践中各有利弊。中国企业即使获得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其在未来的贸易救济领域仍然可能遭遇到严峻挑战。中国学界和实务界对此应有清醒认识并提前做好相应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