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出口与生产率增长关系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微观视角关注出口与生产率的增长是国际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最新的一个研究领域。本文从出口与企业内部生产率的提高、出口与产业生产率的提高和理论的最新进展三个方面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其中,出口与企业内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对“出口中学习”和“自我选择”两个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出口与产业生产率的提高在动态产业模型、静态李嘉图模型和静态单要素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新新”贸易理论;该领域最新的进展主要围绕以下三个角度展开:出口还是FDI,非对称国家下的出口和生产率,空间集聚与生产率增长。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取2001-2009年中国工业行业的统计数据,检验我国工业行业出口与生产率的关系,结果显示:行业的生产率与出口在2001-2004年虽然为正相关,但最近的2005-2009年的数据分析显示相关系数并不理想,且呈现负相关关系,即生产率越高的出口越少,而生产率越低出口反而越多,这与出口自我选择效应相悖;出口对生产率的影响也不明确,出口贸易并没有提高我国工业行业的生产率,不仅如此,其还对生产率有负面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不符合出口学习效应的.导致我国工业行业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可能在于我国加工贸易较多,且占据了出口贸易的主体.  相似文献   

3.
采用企业层面数据,实证检验出口对高技术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国高技术企业存在较为明显的出口学习效应,但随时间而递减。此外,还考察企业所有制、补贴强度、中间投入强度、研发强度,以及出口强度等对高技术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并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敏聪 《生产力研究》2013,(11):132-133,170
文章采用1995—2011年中国纺织业企业的相关数据,分析纺织业企业出口对行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说明出口企业对行业生产率具有积极的影响。结合异质企业贸易理论,本文指出,纺织业企业通过自选行为进行出口,对企业的技术选择产生影响,出口企业又通过学习效应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并通过技术溢出带动低效率企业偏向于高技术,由此带动整个行业内存活企业的技术进步,最终提高了整个行业的生产率水平。  相似文献   

5.
6.
本文基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利用中国700余家汽车企业的微观数据,实证分析了企业生产率与出口行为的关系。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水平高于非出口企业,生产率水平决定企业的出口决策,总体上存在企业的自我选择效应。在一定条件下,生产率水平最高的企业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生产率较高的企业进入发展中国家市场,而生产率最低的企业在国内经营,生产率水平决定了企业的出口市场选择。以发达国家为出口市场的企业生产率的增长速度与非出口企业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异,没有显著的出口学习效应,但是以发展中国家为出口市场的企业生产率的增长速度要高于非出口企业,存在显著的出口学习效应。  相似文献   

7.
笔者采用2001年~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面板数据,基于所有制、资本密集度、企业规模等企业异质性,探索出口强度、吸收能力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出口企业存在生产率优势,但出口强度与生产率呈倒U型关系,一方面纯出口企业拉低了出口企业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短期内负的学习效应导致生产率下降。吸收能力则有利于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对出口活动具有正向调节效应,即当吸收能力较强时,随着企业出口强度的增加,生产率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8.
企业生产效率是经济管理领域的核心话题,但对生产效率差异问题的研究却一直少有探讨。基于Melitz的异质企业模型,建立行业进入成本与生产效率的理论模型,证明行业进入成本减少了竞争,进而可能导致该行业生产效率较低。选用中国29个行业1999-2009年的企业微观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估计结果也证实了进入成本与企业效率的负相关关系,进入成本是导致企业生产率异质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工资水平、出口规模和研发投入也显著影响了企业效率。  相似文献   

9.
陈雅 《当代财经》2023,(2):106-119
基于贸易竞争效应理论,主要采用中国工企数据库、中国企业专利数据库、中国专利全文数据库(知网版)、中国海关数据库和CEPII-BACI数据库的2002—2013年匹配合并数据,考察一般贸易企业出口市场规模的初始生产率调节机制对技术创新数量及质量的影响、出口市场规模增长率影响技术创新数量与质量增长率的时间点选择。结果发现:总体而言,只有当企业初始生产率超过临界值水平时,出口市场规模对技术创新数量与质量的积极影响才能显现;从结构上看,出口市场规模对技术创新数量与质量影响均为正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气设备制造业;从时间点看,一般贸易企业的技术创新数量与质量的增长分别发生在出口市场规模增长后的第二年和第三年。因此,地方政府应改善营商环境,为出口企业减税降费;出口企业应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扩大出口市场规模,缩短创新决策时间,以发挥出口市场规模对创新数量与质量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新新贸易理论的框架下,对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总体和分行业两个方面检验中国工业企业出口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发现出口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显著负相关.造成出口效应不显著的原因除了中国尚不完善的市场体系外,还与中国出口贸易中加工贸易比重过高、加工环节大都处于劳动密集型而且技术含量不高的水平、加工过程短、增值率不高有关.因此,中国如果减少加工贸易的出口,便可以在不影响生产率增长的基础上降低外部需求.  相似文献   

11.
新-新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的学术前沿,而出口与企业生产率的关系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按照该理论,企业的出口贸易行为选择是由其异质性即生产率差异决定的,在出口和只供应国内市场的两类企业中,生产率高的企业会选择出口贸易,而生产率低的企业只供应国内市场.这一结论的经验检验文献已较为丰富,但用中国企业数据进行的分析并不多见,在此背景下,本文选取了中国制造业969家上市公司,分9大行业验证了出口与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中国企业数据是符合新-新贸易理论的结论的.  相似文献   

12.
13.
研究发现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在特定行业与所有制中低于非出口企业,存在"出口企业生产率之谜"。本文通过对2000—2006年企业—海关数据的分析表明,这一现象完全是由中国大量的加工贸易企业导致的。在中国,近20%的出口企业完全从事加工贸易,这些企业的生产率比非出口企业低10%~22%。剔除加工贸易企业的影响就能使我们回到出口企业生产率更高的传统结论中。本文说明区分加工与非加工贸易企业对于正确理解中国出口企业的表现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笔者采用我国2008年近2万家高技术企业的微观数据,运用LS和probit两种计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高技术企业的出口并没有生产率方面的优势,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低于非出口企业.企业性质、企业资本劳动比才是出口的主要影响因素.高技术产业中加工贸易企业的大量存在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参数和半参数的方法对中国1998-2007年的制造业生产率进行估计并做横向对比.在分行业考察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生产率后发现:(1)半参数的估计方法能较好的解决同时性偏误和样本选择偏误带来的估计结果有偏的问题,并且OP法优于LP法;(2)从总体来看,除沿用前人将资本和劳动贡献率分别赋值1/3和2/3的方法证实了“生产率悖论”存在外,在其他相对更为准确的估计方法下出口企业的平均生产率均高于非出口企业;(3)样本初期的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均高于非出口企业.随着时间的推移,非出口企业追赶并超过了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从而呈现部分行业在特定年份非出口企业生产率更高的情形.经过进一步分析,我们认为这一现象并未违背Melitz这一静态模型的结论,因此将其称为“生产率悖论”可能并不准确.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深化,企业参与出口的行为越来越受到重视。企业所获得的利润是其短期经营以及长期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但是出口行为对企业利润的影响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企业选择出口不一定能够带来利润的提高,甚至会降低利润;一味地扩大出口对于企业盈利也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是通过扩大出口销售额的比例却可以带来利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刘斌  屠新泉  王杰 《财经研究》2015,(11):83-94
出口目的地会影响企业生产率吗?何种类型的企业会在出口目的地的选择中受益?文章在新新贸易理论的基础上,试图进一步解释中国企业生产率持续增长的原因.文章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的合并数据,运用倾向评分匹配和倍差法解决样本选择的内生性问题,系统考察了出口市场转变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1)与只出口到发展中国家的企业相比,企业出口目的地由发展中国家转向发达国家后,生产率得到了更大幅度的提高,在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控制计量模型的内生性问题后,检验结果依然稳健;(2)民营企业和多产品企业在出口目的地由发展中国家转向发达国家后,其生产率提升更为明显,而且出口阅历的积累更有利于企业出口学习效应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文章结论对中国企业的出口目的地选择以及不同类型企业生产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刘超  李月 《财经科学》2020,(8):68-82
本文匹配了世界银行全球企业调查数据和世界经济自由度数据,运用多层logit模型研究结构性改革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并从企业生产率、融资能力、成本扭曲三个方面进行异质性分析,进一步探索了结构性改革对企业出口行为的顺序效应。研究结果发现:(1)结构性改革对企业出口行为呈现正向促进作用,从结构性改革的五个维度来看,贸易改革和产品市场改革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程度最大,金融改革和制度改革次之,劳动力市场改革最小;(2)与低生产率企业相比,高生产率企业对金融改革和产品市场改革的诉求更大;与无贷款企业相比,拥有贷款企业在金融改革、劳动力市场改革和贸易改革中获利更大;成本扭曲效应降低了结构性改革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3)考察结构性改革顺序效应,中低收入国家优先实施产品市场改革,中高收入国家优先实施贸易改革。  相似文献   

19.
20.
匹配2007-2013年271个城市、高铁和工业企业数据,考察了高铁开通对中国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开通显著提升了中国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高铁开通对中心城市及其周围1小时高铁城市圈城市的非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最为明显,对地处偏远和小城市的企业的影响为负。城市创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以及企业创新是高铁开通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