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十二亿人口的大国,人均耕地占有较少,人畜争粮的矛盾日益突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畜牧业的发展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此农业部制订了《关于1996—2000年全国秸秆养畜,过腹还田项目发展纲要》,目的在于充分利用秸秆养畜,过腹还田、实行农牧结合,形成节粮型的畜牧业结构,开创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畜牧业发展之路。我国秸秆  相似文献   

2.
农作物秸秆饲料快速发酵剂即生物酶转化剂是结合我国畜牧业发展,贯彻农业部《关于1996-2000年全国秸杆养畜过腹还田项目发展纲要》精神而研制开发生产的。它充分利用秸秆养畜,实现农牧结合,形成节粮型畜牧业结构,开辟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畜牧业发展道路。它的产生不但使农民通过养畜致富而且粪便还田增强地力,减少土壤板结,减少化肥  相似文献   

3.
(一)上海郊区发展秸秆养畜、过腹还田项目的意义 所谓“秸秆养畜、过腹还田”,就是将农作物秸秆经氨化或青贮等化学(生物)技术处理后作牲畜饲料,再经牲畜的消化、吸收、排泄等生理活动,转化为动物蛋白和有机肥料。其实质是人们运用化学(生物)技  相似文献   

4.
广西畜牧局信息 :1999年广西加快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步伐 ,积极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 ,全区畜牧业再获丰收 ,肉类总产量达2629万吨 ,比上年增长4.9 %。广西充分利用9700万亩可利用草地和年产3000万吨的农作物秸秆 ,积极推广种草养畜 ,实施国家级秸秆养畜过腹还田示范项目 ,促进了草食畜禽的发展。至1999年底 ,全区完成种草改草25万亩 ,建立秸秆养畜示范县29个。广西畜牧部门以市场为导向 ,重点组织实施了“良种瘦肉型猪推广”、“三黄鸡两段饲养技术推广”等18个部级和自治区级项目 ,取得了显著成绩。预计全…  相似文献   

5.
"秸秆养畜、过腹还田",是90年代国家在农业领域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1992年此项目实施以来,短短6年,就已取得重大进展。到1998年初,全国秸秆养畜示范县已由最初的10省10县发展到30个省、市、自治区的268个县。项目的开展发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1997年被评为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年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的第一项成果是牛羊肉大幅度增产,丰富了人民的菜篮子。1992~1996年的5年间,我国牛肉产量由153.5万吨增至495万吨,是畜产品中增长最快的一项。我国牛肉产量的世界排名,也从80年代末的第12位上升到第2位。由于开展秸秆养羊,我国养羊业  相似文献   

6.
近期,农业部编制并发布了《全国畜牧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以下简称《规划》)。该规划确定了“十一五”期间畜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战略重点等方面内容,将为促进畜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7.
香港世界发明家商会高级技术顾问、河北省石家庄旭东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荣江先生,研制成功节粮型秸秆颗粒饲料膨化机。该机可将玉米秸、花生秧、稻草、杂草等农作物秸秆变成芳香可口、营养丰富的优质颗粒饲料,可直接喂猪、喂鸡、牛羊、鱼等畜禽,实现了秸秆养畜,过腹还田的低成本养殖,节约粮食30%-50%,为养殖业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是我国饲料史上的一大突破。目前,该机已批量投放市场。秸秆饲料膨化机  相似文献   

8.
近日,农业部决定,2006年将选择100个县1000个村开展“生态家园富民示范村”建设。试点村具体建设的内容:一是发展农村沼气。在适宜地区,以农户为单元。建设“一池兰改”(户用沼气池,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推进畜禽圈养、人畜分离,带动开展庭院净化、美化,改善家居环境。在集约化养殖场或养殖小区的示范村,建设沼气发酵池,配套建设原料预处理设施、沼气利用设施和沼肥利用设施,集中处理畜禽粪便,为农户集中提供沼气和沼肥。二是开展农业资源循环利用示范。以自然村为基本单元,整村推进,因地制宜地建设秸秆、粪便、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有机废弃物处理设施。三是保护良田。以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项目为手段,免费为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服务。在南方水稻产区重点推广秸秆覆盖还田技术和稻田养殖技术,在北方旱作农区重点推广秸秆快速腐熟还田,机械化还田和秸秆养畜技术。  相似文献   

9.
秸秆养牛,过腹还田,这种畜牧业生产形式正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仅河南省自1985~1990年,牛存栏由609.9万头增至892.5万头,年递增7.91%;牛肉产量由3万吨增至18.2万吨,年递增43.41%;牛肉占肉类总量的比重由4.2%上升到13.5%,增加9.3个百分点。日增重1.6公斤。以上结果表明,用氨化(青贮)秸秆喂牛平均每头牛每天可节约1.5~2公斤粮食。  相似文献   

10.
《农家致富顾问》2009,(7):49-49
麦秸作为有机肥资源常有3种方式归还农田,即堆沤还田、过腹还田和直接还田。在畜牧业发达的地区,往往采用过腹还田进而制沼气等延长产业链的方式,而在很多农村劳力紧缺地区,麦秸直接还田的方式日益普遍。  相似文献   

11.
李智 《农家之友》2004,(7):58-58
据业内专家分析和预测,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以下6种饲料有待开发:秸秆饲料秸秆经青贮、碱化、氮化、糖化等处理,可变成适口性好、营养价值较高的饲料,经过过腹还田,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效益,是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的有效途径。树叶饲料柳、槐、杨和各种果树叶都是良好的  相似文献   

12.
饲料工业是影响畜牧业生产的重要环节,饲料产业发展得好,将对环境保护,资源的利用,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据业内专家分析,十种饲料有待开发:1、秸秆饲料我国秸秆资源丰富,如果将其经青贮、碱化、氮化、糖化等科学处理,可变成适口性好,营养价值较高的饲料,经过过腹还田,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效益,是发展节  相似文献   

13.
数字     
<正>100个今年农业部公布了首批100个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按照规划力争到2020年全国性示范基地总数将达到1000个。40 元今年黑龙江省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每亩补助40元。补助对象为全省地方(不含农垦)在本县(市、区)实施玉米秸秆翻埋、碎混直接还田作业,并安装具备秸秆还田远程自动检测仪器的本地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相似文献   

14.
无公害蔬菜生产中肥料施用必须使足够数量的有机物质返回土壤,以保持或增加土壤肥力及土壤生物活性。 一、秸秆还田秸秆还田可根据具体蔬菜对象选用堆沤(堆肥、沤肥、沼气肥)还田、过腹还田(牛、马、猪等牲畜粪尿)、直接翻压还田或覆盖还田等多种形式。秸秆直接翻入土中,一定要和土壤充分混合,  相似文献   

15.
《农民科技培训》2006,(1):42-42
我国秸秆资源丰富,如果将其经青贮、碱化、氮化、糖化等科学处理,可变成适口性好。营养价值较高的饲料,经过过腹还田,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效益,是发展节粮型畜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加快推动我国秸秆还田利用工作,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方法]文章系统分析我国秸秆资源产生及还田利用现状、问题,集成构建了适合我国不同农区主要农作物的秸秆还田利用十大技术模式,并提出秸秆还田发展建议。[结果](1)全国秸秆资源台账统计结果显示,2021年全国秸秆可收集量为8.65亿t,秸秆直接还田量为4.02亿t,占可收集量的54.7%;其中华北区、东北区、长江中下游区、西南区、西北区和华南区的秸秆直接还田率分别为70.1%、43.0%、60.5%、38.9、37.8%和63.7%。(2)针对不同区域秸秆还田的现状,围绕小麦、水稻、玉米和油菜等主要农作物,提出不同农区的秸秆还田利用十大技术模式:包括东北地区玉米、水稻、玉米—大豆轮作秸秆还田技术模式,黄淮海地区小麦—玉米、小麦—大豆轮作秸秆还田技术模式,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水稻、油菜—水稻轮、双季稻作秸秆还田技术模式,华南地区水稻秸秆还田技术模式和西南地区水稻秸秆还田技术模式。[结论]针对秸秆还田利用现状与问题,提出了构建持续推进的工作体系、科学高效的技术体系、可考核评价的监测体系的发展建议,为全国秸秆综合利用和农业绿色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17.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对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农业部制定了《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称“规划”)并于2011年11月16日发布。近日,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副司长李昌健、农业部信息中心主任郭作玉、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做客新华网.为网友解读农业农村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编者根据本次访谈及相关文件内容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8.
从农业部新闻办公室获悉.为使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我国兽医工作,日前,农业部兽医局发布了《中国动物卫生状况报告(2004—2005年)》(以下简称《报告》),介绍2004、2005年我国畜牧业发展、兽医管理体制、工作能力及动物疫情等基本情况。今日,中国农业信息网授权发布《报告》全文。  相似文献   

19.
动态     
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农业部通知要求加快推进植保机械化;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点启动;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调查技术规程发布。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针对秸秆露天焚烧问题,中国采取了各种政策和措施来控制污染并合理利用秸秆资源。文章收集整理了1999—2023年间国家和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发布的秸秆资源管理政策文件,分为秸秆焚烧管理、秸秆综合利用、秸秆能源产业规划以及财政补贴等方面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在国家政策和地方政策的协调配合下,秸秆焚烧监管逐步实现了从人力防控到技术防控的转变。然而,仅仅依靠禁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焚烧问题,探索合理的秸秆利用方式成为秸秆资源管理的重要思路。国家通过制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确定了秸秆资源利用的总体方向和思路;各地结合自身的秸秆资源禀赋和发展潜力,也制定了具体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总体上,在各级政策的引导下,全国秸秆露天焚烧现象得到了显著改善,秸秆资源的合理利用程度也有了显著提高。但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东北地区秸秆焚烧现象依旧严峻,秸秆综合利用扶持标准偏低,部分地区秸秆发电产业规划布局不合理,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不到位,关键技术研发滞后等。因此,国家还需要完善秸秆焚烧管理机制,加强东北地区的秸秆综合利用,实施秸秆过腹还田,合理布局生物质发电项目,设立生物质发电专项补贴目录,以及加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