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富强 《特区经济》2024,(3):152-156
“和合”思想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身具多种特性的边疆文化也一直将“和合”思想作为自身文化基石。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出,面对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中国需要一种普遍熟知更为宏大的思想进行审视和分析,而“和合”思想就具备这一特质。因此,研究和弘扬边疆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对于当代中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芳  丛蓉 《理论观察》2007,(6):72-73
“和合“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孔子“和合“思想是对古代“和合“思想的概括和阐扬;孔子“和合“思想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不同文化间的“和合“关系;弘扬孔子“和合“精神对于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以人为本"的历史溯源 (一)中国古代"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萌芽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就已经有"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萌芽,虽然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提出了"以人为本",但是这种思想只停留在伦理领域或道德层面,没有更深一层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贵和"思想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它是中华民族历来推崇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体现."贵和"思想是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必须恪守的原则,也是处理人际关系乃至民族国家关系的一条基本准则,因而它也成了人们构建理想社会的指导理念.新时期,深入发掘并弘扬"贵和"思想的合理要素,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确处理复杂的国际局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束然 《魅力中国》2011,(18):85-85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而在古代管理思想中,儒家管理思想一直处于主导和统治地位。本文通过“仁”“和”两个方面,浅析了儒家的管理思想,并在现实管理中的价值应用。  相似文献   

6.
和合文化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最有活力的一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传统和合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当今社会发展所用.本文从传统和合思想的释义及内涵着手,详细说明习近平对传统和合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实践,最后得出习近平和合观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后强教授在毕业典礼上的讲话题目叫《做有"契约精神"的社会人》,我以为,这里有两个关键词:"契约精神"和"社会人". "人而无信,不知其何",这个"其何"就渐渐成了"契合" "契约"的必然产物,并且立定"契约"的双方应是平等的、公平的,否则就无法达成共识.因此,李教授讲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权、诚信、法治、规则、伦理"等,应是统一的集合体,它们各自阐述的是现代公民素养的一个方面. 而"社会人",主要是针对"学生"这一相对独立和封闭的整体而言的,当学生离开校园融入社会之中,整个生存法则和立世之道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甚嚣尘上的厚黑说、社会达尔文主义等等思想都对他们产生负面影响,很容易令人迷途其中.整个社会是大系统,作为"新人"身处其间而无力扭转,就需要有新的定位,需要适应新的环境,需要确定新的规则——这样,代表着最广大利益的"契约文明"就有了用武之地,成为所有人恪守的底线,而渐渐发展为现代的公民精神.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和合文化中所包含的优秀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对于社会长治久安和国家的安定团结、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对于维护社会和平都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拟对中国传统和合文化及其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简要探究其对当代中国发展进程中的正面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晓莎 《魅力中国》2010,(23):72-72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道德教化的传统,中国古代政治传统在一定意义上对现在以德治国的思想有很大的影响,以德治国是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继承和弘扬,古代的道德传统几乎渗透到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古代政治重德轻法,而现代社会重视“法律为主,德治为辅,本文比较了古今治国思想不同,从而得出古代传统政治对现代政治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凌宗伟 《中国西部》2012,(Z2):12-13
李后强教授在毕业典礼上的讲话题目叫《做有"契约精神"的社会人》,我以为,这里有两个关键词:"契约精神"和"社会人"。"人而无信,不知其何",这个"其何"就渐渐成了"契合""契约"的必然产物,并且立定"契约"的双方应是平等的、公平的,否则就无法达成共识。因此,李教授讲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权、诚信、法治、规则、伦理"等,应是统一的集合体,它们各自阐述的是现代公民素养的一个方面。而"社会人",主要是针对"学生"这一相对独立和封闭的整体而言的,当学生离开校园  相似文献   

11.
罗馨 《改革与开放》2016,(20):50-51
习近平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及"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此种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中国实际国情的战略规划,是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有力向导,是推动型国际关系建设的强大推手,更是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繁荣的必然选择。"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有着深刻的哲学基础,它既是中华民族"和合"哲学思想的继承,又是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辩证法、唯物史观哲学思想和世界交往理论时代性的体现和运用。  相似文献   

12.
"通"是中国古代哲学一个重要的概念。包含了贯通、变通、通达之意,一方面"通"是一种静止状态,另一方面又是一种动态的运动和过程。从"和合学"来看,"通"是实现"和合"的一种状态、一个过程,和合"是"通"的结果。自然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只有实现"通"才能达到"和合"。  相似文献   

13.
袁凌坤 《魅力中国》2009,(18):207-207
中国古建筑文化的内涵反映在技术和风格方面的特色有四个:一是礼制体现着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主题;二是风水术对中国古代建筑影响很大;三是东方大地的农业文化与"浓于伦理"的哲学思决定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材料模式和结构"语汇";四是以"诗情画意"为主导思想的自然风景式的中国古典园林。  相似文献   

14.
中华和合文化源远流长,站在新世纪全球文化视点上,重新审视和挖掘中华和合文化,可以发现现代管理学的精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三者相连接所构成的中华和合管理文化思想结构,经过现代转化,能够获得如下启示:中华和合管理文化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社会资本;"五和"原则是处理现代企业劳资关系及价值分配关系的重要基础;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对传统供应链管理具有融合优化意义;现代世界各派管理文化思想,通过和合创新,可以洋为中用.  相似文献   

15.
"和合大同"思想体现着中国儒家文化地基和架构价值和精华,自11世纪起就在维吾尔族麦西来甫的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并在麦西来甫的音乐歌词、舞蹈等里有着明显的表现方式.在木卡姆套曲里,维吾尔族人民在传唱流行的词曲里,表达着对一个仁爱大同、和谐、秩序井然的社会的向往.在麦西来甫舞蹈的"刀郎"和"赛乃姆"中,美丽优雅热情豪放且洒脱潇洒,体现着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追求和合.和合大同思想用一根若有若无的线将儒家传统文化和维吾尔族麦西来甫文化相结合,在历史长河里供人们欣赏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作为选举民主的重要补充形式,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其文化渊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文化和民本思想和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中的朝议制度和谏议制度.  相似文献   

17.
科学诠释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的理论逻辑和实践旨趣,是促进"一带一路"倡议健康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丝路精神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和合"思想的传承和发扬、是基于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追求。新时代丝路精神的弘扬要凝聚思想共识,扩大丝路精神弘扬的影响力;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展现丝路精神弘扬的生命力;有序推进国际合作,提升丝路精神弘扬的实践感染力;坚持新发展理念,发掘弘扬丝路精神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8.
强东妮 《魅力中国》2011,(17):284-284
中国现今的许多对于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以及中国外交的“表达”,可以用更加宽广的眼光和胸怀予以看待和接纳,例如和谐世界观的提出,在融入了中国传统的“和谐”、“和合”思想后,又在外交实践时充分体现着“中庸”的思想,应该超越以往国际关系理论或者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视角,看待“和谐世界观”和中国国际关系理论从“思想”到“理论”的迈进。  相似文献   

19.
丁晓钦 《浙江经济》2002,(20):50-51
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无论何种层次、何种规模的管理活动都离不开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民族文化背景,管理思想也无不深深地镌刻着民族文化的印迹。中国古代有许多成功的管理经验和丰富的、独具特色的管理思想,传统的管理思想对现代的管理实践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天策  赵国珍  李谡 《黑河学刊》2010,(10):151-152,154
世界各国的物质文化的交流日益深入,我们在吸收世界先进管理思想的同时,还应从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汲取营养。儒家的管理思想是非常具有研究意义的,结合儒家人性假设理论和管理思想进行探讨,旨在引起对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重视,发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促进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