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右文  张艳 《科学决策》2021,(10):103-111
随着新农村建设,农村家庭收入水平日益提速,对子女教育的心理期望也越来越高,家庭收入水平的变化对农村家庭教育消费支出的影响日益突出.由此,构建了以农村家庭对子女教育的心理期望为中介变量的家庭收入水平变化影响其教育消费支出的理论模型,探讨了心理期望的中介作用,并根据辽宁省农村家庭的调研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农村家庭收入水平提升促进了农村村民对子女教育的心理期望,农户对子女教育的心理期望助长了家庭教育消费支出水平,农村家庭收入水平提升对其教育消费支出的直接效应不显著,需要通过心理期望的中介作用机制实现.  相似文献   

2.
史常亮  栾江  朱俊峰 《南方经济》2017,36(10):36-58
文章基于全国8省农户微观调查数据,探讨了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育在优化耕地资源配置和提高农民收入方面的作用。实证结论表明,现行土地流转起到了改进耕地配置效率的作用,有助于那些具有较高农业生产能力水平但初始土地禀赋有限的农户获得更多的土地。对农户参与土地流转所可能获得收益大小的进一步估计显示,土地流转同时显著提高了农户家庭的收入水平,在平均意义下土地流转能使任意样本农户家庭和已流转土地农户家庭的总收入分别增加19%和26%左右。此外,文章分别从土地转入和土地转出,检验了土地流转增收效应的非对称性特征,发现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转入土地农户家庭的收入增长幅度要显著高于转出土地的农户家庭。  相似文献   

3.
一种以巩固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制为宗旨的新型互助组─—经济联合体,在四川省德江县农村成批涌现,目前已发展到2900多个。这种经济联合体使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得到了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 自1995年悄然兴起的经济联合体,以科技土专家、专业大户、退伍军人和村组干部为骨干,以广大农户为主体,以发展农业生产,解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部分农民有技术无资金,有资金无劳力、有劳力无技术、有农具牲畜无使用能力等问题为目的。经济联合体兴起之后,德江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积极引导他们从股份制和产、供、…  相似文献   

4.
我国政府通过农地和户籍等制度对农户的种种限制,产生了一系列深远的影响。我们必须促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中小城市建设,实行既有利国家对土地资源的宏观管理,又赋予农户对土地具有完整产权的土地国有农户永佃制,真正保障农户对土地的处置权和收益权,同时要加大对农村的支出,以社会保障体系来替代土地的保障功能,促进土地流转和企业化经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5.
实现土地有效流转是促进土地资源合理流动、提高土地生产力的重要环节。文章以河南省三市263户农户家庭调查问卷为基础,分别从户主的个人特征、农户的家庭特征、农户家庭拥有的土地特征和土地流转的交易成本等四个方面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利用Logistic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户主的年龄、家庭的非农收入比重、对当地土地流转方面信息的了解程度等因素对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有显著的影响。文章据此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治理北京农村生态环境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基于北京市3个村的问卷数据,从北京农户的个人因素、社会网络因素和家庭经营因素共14个指标入手,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农户的性别、年龄、从事的职业、受教育程度、政治面貌、是否为村委干部、家庭年收入、家庭食品支出占总收入的比重和家庭劳动力所占比重对北京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认知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农户家庭资产负债表融资”,既盘活农户家庭资产,又破解农户融资难题“农户家庭资产负债表融资”是民泰银行为进一步深化辖内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升农户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大乡村振兴金融支持力度的重要一环,也是盘活农村资产、破解农户融资难题的重要举措。我国农户的融资难题长期以来,很多农户遵循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即以家庭为单位、以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制为基础,主要依靠自身的劳动从事农业生产,以满足自身消费。  相似文献   

8.
韩春 《特区经济》2010,(5):170-172
由于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村家庭年人均收入绝对水平的低下,无法维持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需要。农村贫困户的家庭年人均收入又主要来自于以第一产业为主的家庭经营收入和非农业的工资性收入,所以贫困地区农户能否脱贫的关键就取决于能否获得较高的家庭经营收入和持续稳定的工资性收入。新时期制约贫困农户脱贫的因素众多,本文主要从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经济因素和基础设施、技术和制度结构等社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国封建社会农民的经营独立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广大农民以家庭为单位,耕种小块土地,解决自己的生产和生活问题。一家一户就成为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构成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 这种农民经济是以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制为基础的经济。他们中的自耕农,拥有自己的土地和农具、耕牛、种子等其他生产资料;他们中的佃农,根据约定,租种地主的土地,并或多或少地拥有农具、耕牛、种子等其他生产资料。  相似文献   

10.
吕小锋  朱政  王田富 《南方经济》2020,39(2):108-127
征地后农业收入及土地权益的减少会阻碍农户家庭经济水平的提高,但征地补偿的存在可以扩大农户生产经营的可选集,为持续提高农户家庭经济水平,促进农村减贫提供了必要前提。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中2013年的农村住户数据,文章设立了以家庭财富为基础的农户经济水平的衡量指标,并建立三元联合分布计量模型,在处理了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研究了征地和征地补偿对农户贫困的影响。研究发现,征地过程中减贫效应起主要作用,征地能够显著增加农户财富,促进农村减贫。征地的减贫效应存在异质性:征用宅基地形式下的减贫效应最为显著,征用耕地时效果则会下降;不同补偿方式下的减贫效应存在差异,资金补偿和非资金补偿组合下的征地减贫效应最强,而单独资金补偿的减贫效应最弱;征地减贫效应在东部地区、市场化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及高财富农户中更加明显。处理效应结果表明资金补偿和非资金补偿的组合能够为农户带来最多的财富收益,具体为233578.8元。最后文章还检验了征地的影响机制,发现征地补偿是征地减贫效应的重要实现途径之一,但不是唯一途径,补偿在征地的减贫效应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其效应所占比重约为59.5%。文章结论表明政府征地不仅有助于国家现代化建设,还具有促进农户减贫,推动农村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以黑峪口村为代表的晋西北农村社会在中共领导下发生巨大变化,农民阶级的升降导致其村内土地的重新分配,继而引发的土地买卖和地权转移又使各村庄间的原有土地归属格局,造成以下结果:一是村庄内部的土地分配趋向分散和小型化,小农家庭经济发展迅速;二是各村土地开始向本村集中,原本混乱无序的村落土地关系和村界亦由此变得逐渐清晰。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作为全国农村土地改革的排头兵,率先发起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第三次土地改革的浪潮中,研究安徽省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是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探索。通过实地考察,以农户为调研对象,发现了农业收入在家庭收入结构中所占比重少、农户受教育水平低、政策宣传不到位、土地规整度不完善等问题,从而提出了实行农地股份合作制、改革福利化农业补贴政策、推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根据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之一,新疆阜康市九运街镇六运村2003-2006年农村居民的调查数据,在百户调查家庭兼业类型中,家庭全年总收入增幅由高到低依次为纯农业类型、以非农业为主兼营他业类型、以农业为主兼营他业类型,纯非农业类型、其它类型。分析2007年的调查数据,农户家庭人口数、家庭成员文化程度、性别比例、年龄分布情况、家庭经营耕地面积和地块数量、家庭固定资产以及家庭收入等因素都对农户兼业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并通过logit模型分析它们对农户兼业行为的影响程度,家庭成员平均文化程度对农户兼业影响最大;家庭男性劳动力是家庭中从事除农业以外其他产业的主力军;增加家庭年经营的土地平均面积,农户兼业的可能性下降;家庭经营的地块数、家庭成员身体健康情况对农户兼业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一、基于"两型"社会建设视角的河北省农业生产经营现状分析 (一)土地经营管理多种局面并存 根据对河北省各地155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河北省土地经营规模相对较小,大规模的土地经营户尚属极少数,而且耕地在家庭农地经营中占主要份额,耕地中高产田比例远高于低产田,撂荒地也比较少. 从近10年家庭土地经营变化情况来看,有一半以上农户的耕地总体生产能力有增加的趋势,主要源自于这些农户精耕细作的结果;也有30%左右的农户认为自家在耕地管理上趋于粗放,致使耕地生产能力日益下降;还有14.85%的农户承认自家近年来弃耕或撂荒地增加;31.0%的农户流出土地面积增加,而9.0%的农户流入的土地面积增加.上述现象说明,目前在河北省土地经营方面存在着精耕细作、粗放管理、弃耕或撂荒、土地流转等多种局面并存的情况.在农地资源管理决策方面,农户依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着理性的选择.如果不进行积极的引导,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能会看到由于经营管理不善而导致大量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这个研讨会的题目是小农与市场。讲到我国当前的农民,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小农。这涉及到对我国当前农村社会经济性质的认识。应该说,始于本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初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的是以集体经济为主体、以农民家庭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因而,农村社会经济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集体农业经济,另一方面是农民家庭经济。这两方面是不能分割的;集体经济采取了农户分散家庭经营的形式;农民家庭经济因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而得以存在。集体经济组织因掌握着土地所有权而对农民家庭承包责任制进行调节和  相似文献   

16.
规模化、集约化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其又必须以土地流转的高效化为前提。本文以东海县实地调研数据为样本,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文化水平、预期收益、家庭劳动力数量、非农收入比、土地流转历史及对土地相关政策的了解程度6个因素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影响显著,性别、年龄、是否参加养老保险3个因素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集和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库中相关的基础性数据,从支出型贫困家庭占比、支出型贫困家庭消费性支出结构和支出型贫困的城乡差异三个方面对支出型贫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是:支出型贫困家庭的占比约为7.9%;在家庭消费性支出中,支出型贫困家庭医疗支出、教育支出和住房支出明显高于一般性居民家庭;农村地区的食品、医...  相似文献   

18.
农村现行的家庭养老、土地养老、集体养老正在弱化,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地位,强化土地保障功能,辅之以社区扶持,推行多层次养老保险,符合中国国情和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正> 农村地区性合作经济的生产底垫资金,就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时,原基本核算单位(生产队)将库存的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及一部分积累资金,在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按承包土地面积,划拨给承包农户作为家庭经营起步所需的资金,承包合同结束时归还集体所有。浙江金华市1981年冬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后的数年,集体经济每年都有一部分这样的资金下拨到农户。到1984年底,全市集体经济下拨到农户的生产底垫资金7520万元,每亩耕地平均27元,每个农户平均87.4元。这样做,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初期,对从“生产大呼隆、分配大锅饭”旧合作体制束博中刚刚解放出来的承包户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它解决了农户生产资金不足的困难,增加了农业土地经营的物质投入,推动了家庭经营正常健  相似文献   

20.
对西部地区1889个农户家庭经济状况进行深入调查显示,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呈现智力资本、体力资本、土地资本和金融资本四重短缺,农业基本处于放弃状态,农村经济呈现无根状态。从农村经济金融的角度建立农业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