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俄罗斯炼油工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健  朱和 《国际石油经济》2004,12(1):51-55,65
近几年,俄罗斯炼油工业开始恢复,但炼油能力过剩,布局失衡;二次加工能力比例偏低,油品生产结构中燃料油比例偏高、汽柴油比例偏低,油品生产结构与其油品消费结构不平衡;油品出口受铁路运输制约,油品定价机制尚未理顺等问题依然存在。未来俄罗斯炼油工业调整结构任重而道远。预计近期内俄罗斯原油加工量将继续维持在目前的水平,但随着原油出口制约问题的缓解,原油加工量会下降。由于俄罗斯油品表观消费总量基本保持不变,今后俄罗斯的油品过剩量会减少。在俄罗斯燃料油、柴油对华出口激增的形势下,我国与俄方在搞好原油、天然气合作的同时,也应注意发展与其在炼油业中互利互补性的合作。  相似文献   

2.
在半个世纪的历史长河中,非洲炼油业从无到有,炼油能力从小到大,炼厂结构从简单型到综合型;为了实现汽油无铅化,遵循欧洲标准,炼厂就得升级改造;若以原油形式出口改为油品形式出口,炼厂就得扩能;欲满足未来油品市场的潜在需求,非洲就得新建炼厂。因此,非洲炼油业面临的是挑战,带来的是机遇。  相似文献   

3.
徐海丰 《国际石油经济》2015,23(2):47-53,110,111
2014年,世界炼油能力继续增长,总能力达到46.28亿吨/年,同比增加6125万吨/年,新增能力主要来自亚太地区;炼厂加工总量创历史新高;炼厂开工率略有回升,总体仍在低位徘徊;炼油毛利总体水平下降。北美地区抓住页岩油产量增长机遇,重启扩能,炼油业迎来新的发展;欧洲炼油业处境依旧艰难,结构调整仍在进行中;亚太地区能力总体过剩,炼油业正在加紧调整;中东继续扩大炼油能力,提高生产清洁油品能力;俄罗斯投巨资改造炼厂,生产清洁燃料,增加向欧洲的超低硫柴油出口;非洲石油炼制业发展缓慢,大部分国家炼油投资停滞不前;燃料标准更加严格,世界各国油品质量升级步伐加快。未来世界炼油能力增速将放缓,2015年世界新增炼油能力7875万吨/年,新增能力主要来自中东、中国和拉美;全球炼油业的开工率将降至约80%。  相似文献   

4.
世界油品标准发展趋势及中国相关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油品质量标准的日益严格,世界各国的车用汽柴油标准已纷纷进入清洁化或超清洁化阶段。我国的炼油企业面临原油价高、劣质,而成品油质量要求日益苛刻的双重压力。我国油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应当以保证车辆尾气达到我国排放标准为前提,分阶段、分步骤、分区域实现油品清洁化。在政策上,国家应对实施油品清洁化的炼油企业给予税收和贷款方面的优惠;在组织上,由政府或环保部门统一领导、统筹规划,采用科学的实验方法,制定切合国情的油品标准。炼厂应该加强新技术的应用,所产液化石油气应优先用于汽油生产。  相似文献   

5.
2002年中国炼油行业生产运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主要表现为:原油加工量和主要产品产量适当增加,产品结构调整效果显著,化工轻油、液化石油气、润滑油等高附加值产品增幅较大;主要产品质量全面升级,汽油、柴油基本达到新标准要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水平全面提升,全国炼油加工负荷率提高了2个百分点,汽煤柴三大类油品收率提高了0.85个百分点;炼油行业的经济效益大幅上升,其中中国石化炼油板块吨油毛利增长了10.6%,中国石油炼油与销售板块成功扭亏为盈,炼油单位成本也稳步下降;资本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炼油重点投资于油品质量升级和含硫原油加工项目改造,销售重点投资于成品油管道和加油站建设与改造,进一步完善成品油销售网络。取得上述成绩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宏观经济环境进一步改善,炼油企业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和投资结构,依靠科技进步,强化企业内部管理,降本增效。展望2005年,预计全国原油总加工量将达到2.2亿~2.25亿吨,增幅为2.5%~4.7%,相应的炼油技术指标将继续改善。  相似文献   

6.
2011年,中国炼油企业生产运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原油加工量和主要产品产量实现稳步增加.全年原油加工量达到448亿吨,同比增加约4.9%;汽、煤、柴油产量达到2.67亿吨,同比增长5.6%.为适应市场需要,炼厂调整产品结构,航煤等产品增幅较大,车用柴油质量开始全面向国Ⅲ标准升级;主要炼油技术指标明显提升;由于成品油与原油价格倒挂,炼油企业亏损加剧;资本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投资于油品质量升级、炼厂挖潜技术改造、环保和储运设施等项目.展望2012年,预计全国原油总加工量将达到4.65亿吨,增幅为4%左右;2013年中国炼油工业将继续保持发展势头,全国原油加工量将达到4.85亿吨.  相似文献   

7.
徐海丰 《国际石油经济》2013,(Z1):102-110,214
2012年,世界炼油能力继续缓慢增长,总能力达到45.78亿吨,同比增加4965万吨,新增能力主要来自以中国为主的亚太地区;炼厂原油加工量波动回升,开工率小幅回升;炼油毛利总体水平好于上年。未来全球炼油行业持续调整,区域发展差异明显。欧洲炼油业动荡加剧,最大独立炼油商破产,炼厂依旧面临生存压力。美国国内原油产量增加及价格优势使部分地区炼厂生产势头强劲,而加工成本高的地区炼厂处境依旧艰难。中东国家继续扩大炼油能力,加大与外资合作力度,竞争超低硫柴油市场。在全球炼油市场环境变化的新形势下,部分炼厂调整生产模式,注重油品之外的产品生产,同时拓展炼油资源,以适应市场变化。各国清洁燃料升级步伐加快,世界船用燃料油实施更加严格的标准,炼厂环保压力加大。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世界各地众多新建炼厂继续延期建成,但加工重油类炼厂项目增多。  相似文献   

8.
毕明 《国际石油经济》2012,(11):53-59,110
哈萨克斯坦炼厂存在设备老化、工艺落后、加工深度不足等问题,轻质油品收率和质量偏低;加之部分油源依赖俄罗斯原油,炼厂开工率低,导致产量和质量难以满足国内市场需要。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哈国启动了对国内三大炼厂的大规模改造计划。到2015年底改造完成后,预计三大炼厂的总加工能力将达到1900万吨/年,加工深度提高到87%90%,原油全部来自国内,轻质油品质量达到欧Ⅳ、欧Ⅴ标准。中国企业可以在哈国炼厂改造完成前的"空窗期",以来料加工方式向哈国供应成品油,实现互利共赢;同时,利用技术等优势,积极参与哈国炼厂的现代化改造。  相似文献   

9.
2015年,世界各地炼油能力总体缓慢增长,总能力达到48.3亿吨/年,比上年增长约2600万吨/年,新增能力主要来自阿联酋和印度.原油加工量再创历史新高,尤其是欧美炼厂原油加工量大幅增长;炼厂开工率继续回升,西欧地区大幅提升;原油价格下跌使世界主要炼油中心炼油毛利总体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北美地区炼油商继续扩大页岩油加工能力,欧洲炼油利润好转给持续调整多年的炼油业带来喘息之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炼油业稳步发展.预计2016年世界净增炼油能力约4100万吨/年,总能力达48.7亿吨/年.在低油价刺激下,世界炼厂加工量不断增加,石油市场上的原油过剩将转变成油品过剩,最终导致炼厂开工率下降.未来几年,世界汽柴油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汽油毛利将远好于柴油.各国油品标准中的主要指标趋向一致,质量升级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10.
世界炼油行业发展状况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世界炼油能力平缓增长,比2007年增长0.3%,达到42.8亿吨/年;炼厂规模继续扩大,平均规模提高到653万吨;炼厂深度加工能力增长迅速,加氢处理能力占炼油总能力的份额从1997年的35%增至2008年的51.9%;炼油装置适应能力逐步增强,利用率明显下降。同时,经济减速导致油品需求出现自1983年以来的首次下降,且供需依然不平衡。炼油毛利在持续多年保持较高水平后转而下行,炼油工业持续数年的景气高峰期结束。政府对可替代燃料的大力支持以及全球经济衰退威胁到全球炼油项目的投资前景,预计2015年全球油品生产能力可能将低于需求。各国对清洁燃料的标准要求日趋严格,导致炼油行业整体灵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11.
截至2022年末,全球炼油能力达到51.2亿吨/年,乙烯产能规模达到2.2亿吨/年,全球炼化产能规模快速扩张并加快向东半球集中。全球炼油产品与化工品需求前景分化,油品需求逐渐转弱,化工品需求将成为未来石油需求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全球化工产业利润疲弱,高端化工产品和材料利润较为稳定并保持在较高水平。地缘冲突引发全球炼化产品贸易流向重塑。全球炼化行业低碳发展和转型升级加快。随着油品需求逐渐萎缩,部分炼油产能未来将面临风险;全球基础化工品供大于求显现,对行业带来负面效应;碳排放权交易价格上升将显著提高炼化企业成本。中国炼化行业应加快行业调整和转型升级,降低成本,拓宽出口渠道,打造更高附加值的炼化产业链,构建新型现代炼化体系,推进炼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14年我国炼油能力首破7亿吨/年,炼油能力进入快速增长末期,化解产能过剩的工作已开展;装置大型化、规模化、炼化一体化、产业集群化继续发展;炼厂加工不同原油的适应性继续加强;炼厂开工率连年下降,油价暴跌影响巨大;雾霾推动油品质量加快升级,国V汽柴油标准升级时间提前;车用替代燃料增长较快,区域化发展特征明显.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炼油工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十三五”期间,我国炼油工业的发展需特别关注六个方面:一是炼能增速放缓,市场主体多元化竞争加剧,化解产能过剩任务较重;二是将形成“七大基地”,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三是实现油品质量升级、低碳绿色发展将成为首要任务;四是配合“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加快炼油工业“走出去”步伐;五是创新驱动是未来炼油业由大走强的关键;六是充分利用能源多元化、替代多元化的机遇,推进炼油、化工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实现第五阶段汽柴油质量升级目标,我国炼厂纷纷采取措施调整装置结构,确保目标任务按时完成.通过对比欧美国家的汽柴油质量标准升级过程,认为中国油品升级的投入相对均衡,汽油中高辛烷值组分比例仍然偏低,催化裂化装置前加氢比重不足.为满足今后进一步提高的油品标准要求,我国油品质量升级技术还要不断创新.除了装置建设改造外,质量升级工作还要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实现清洁生产.同时需要政府加强对油品消费税的征收监管,实现市场的公平竞争,以确保质量升级过程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4.
2022年,中国炼油能力增长放缓,净增炼油能力1260万吨/年,总能力升至9.24亿吨/年,结构优化调整步伐加快。国际油价高位大幅震荡、主要油品需求在疫情影响下显著下降等不利因素对国内炼油行业的生产运行带来挑战,多项主要生产经营指标下降。节能、绿色、低碳发展继续深化,智能炼厂建设持续推进,外资进一步深化在华合作,投资大动作不断。2023年中国炼油能力增长暂停,但2025年前仍有3100万吨/年产能上线。炼油能力过剩的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淘汰落后产能、“减油增化增特”、节能降碳等转型升级措施需持续推进。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亚太地区炼油能力持续增长。2012年油品需求略有上涨,炼油毛利小幅回落。预计未来亚太炼厂将继续扩能,导致毛利下降,特别是汽油和柴油将持续过剩。亚太地区炼油投资的关键驱动因素为需求、油品价格差异、供给安全以及清洁燃油的挑战。2012年亚太地区仍然是油品净进口地区,但预计今后几年净进口规模会下降,特别是汽煤柴油将持续过剩。但预计到2020年,由于后期炼油扩能步伐的减缓,亚太地区的油品净进口会重新跃上新的高度,汽煤柴油过剩量将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6.
朱和 《国际石油经济》2012,20(5):7-15,109
在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石油需求强劲增长的推动下,我国炼油工业规模化、基地化、炼化一体化建设快速发展,炼油能力迅速提升,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炼厂布局有所改善,油品质量快速提高,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并存、内外资兼有的多元化竞争新格局.2015年,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将增至6.5亿~6.7亿吨,炼油企业与资源国之间的大型合资炼油项目合作将深入发展;装置规模和炼化一体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加工不同原油的适应能力将进一步提升,装置结构和产品结构将持续调整优化;汽柴油标准将继续升级;替代能源将得到更大发展.文章还对中国炼油工业未来发展若干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7.
在俄罗斯原有的关税政策中,原油出口关税占原油出口价格的比例在50%左右;成品油出口关税整体低于原油,其中重质油品出口关税又远低于轻质油品。这种关税政策对俄炼油工业的发展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为此,俄政府提出了“60-66-90”的关税政策,从2011年10月1日起实行。通过出口关税的调整,俄石油工业税赋负担的一部分将从上游向下游转移,从而推动上游原油生产的稳定发展和下游炼油工业的现代化改造。但是俄政府的期望还需要实施效果来验证,如果可行,俄石油领域的税制改革将会持续展开。  相似文献   

18.
<正>今后数年,全球炼油依然会面临油品质量升级、替代能源冲击以及炼油利润不断降低的不利形势。受全球经济不景气及欧洲等地区油品需求下降等影响,2014年全球炼油能力达到43.98亿吨/年,比2013年下降0.08%;共有炼厂646座,比2013年增加1座;炼厂平均规模达680.8万吨/年,略有下降。全球  相似文献   

19.
2003年中国炼油行业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生产运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主要表现为:原油加工量和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增加,产品结构调整效果显著,化工轻油、高等级道路沥青、润滑油等高附加值产品增幅较大;汽油质量全面升级;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水平全面提升,全国炼油加工负荷率提高了3.3个百分点;炼油行业的经济效益继续保持增长态势,炼油单位成本稳步下降;资本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炼油重点投资于油品质量升级、含硫原油加工和管道项目。取得上述成绩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宏观经济环境进一步改善.炼油企业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和投资结构,依靠科技进步,强化企业内部管理,降本增效。展望2004年,预计全国原油总加工量将达到2.52亿~2.55亿吨,增幅为5%~6.3%。预计2005年中国炼油工业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全国原油加工量将达到2.6亿~2.7亿吨。  相似文献   

20.
亚太地区成品油总需求量随经济发展而上升的趋势不会改变,但2005年之后炼油能力过剩的状况才能逐渐得到改善。据FACTS—EWCI预测,2000~2015年亚太地区成品油需求年均增长率约为2.8%,2005年、201O年和2015年成品油总需求量将分别增长到11.042亿吨、12.591亿吨和14.335亿吨。2002年亚太地区总炼油能力为108930万吨。2005~2008年中国和印度将新扩建炼油能力8000万吨,预计2005年和2008年亚太地区总炼油能力将分别达到111545万吨和116000万吨。2008年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新一轮的炼厂扩建又将开始。亚太地区提高油品质量的形势非常紧迫,这将导致部分结构简单的落后炼厂关停或继续投资进行设备改造。亚太地区各国到2005年将全部淘汰含铅汽油,2008年柴油达到50~500ppm硫含量的规格,2008年以后开始实行欧Ⅲ标准。成品油价格总体呈波劝上扬趋势。由于原油品质不断下降而成品油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成品油和原油之间的价差也将在波动中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