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股东价值导向的公司治理不是最优的治理模式。以利益相关者为导向的公司治理符合企业发展要求。在新的导向下,“平坦”的管理者补偿计划,正确导向的经理人市场,非控制权利益相关者契约性保护条件下的股东专一控制权是利益相关者导向公司治理新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2.
所有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并非最有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强调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从其目标本身来看,是无可非议的。但该模式通过管理层的广泛任务和分享控制权来内部化股东行为的负外部性,容易产生管理层激励设计难、融资和决策效率低等问题。本文认为,所有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并不是保护其利益的有效制度安排,而应该在坚持股东价值的范式下,通过契约和法律形式实现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保护。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应用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公司治理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模仿日德的内部监控模式——利益相关者模式。由于我国的历史国情以及利益相关者模式本身的缺陷,注重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强调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参与公司治理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实际上当前我国公司利益相关者最重要的三极是股东、经营者与员工,所以公司治理需要在股东、经营者和员工三者利益协调一致的基础上进行。  相似文献   

4.
"股东价值论"的四点理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小平 《经济学家》2003,(1):114-115
公司治理目标如何界定,或者说公司治理到底应以实现谁的利益为基本目标?目前国内外在这一问题上尚存在较大的分歧,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股东价值论”,认为公司治理的中心在于确保股东的利益,确保资本供给者可以得到其理应得到的投资回报;一是“利益相关者论”,认为公司治理不能单纯以实现股东利益为目标,而应把股东利益置于与利益相关者(如借款人、国家、管理者、员工、供应商等)相同的位置上,即公司治理所要实现的是包括股东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这两种观点相比,哪一种更具有合理性呢?笔者同意股东价值论的观点,即…  相似文献   

5.
论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司治理模式是一套治理公司交易关系的制度安排。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遵循“股东至上”的逻辑。随着公司的发展演变,“股东至上”的治理模式开始受到人们的诘责,“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开始为人们所青睐。“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的理论基础在于对传统“股东至上”逻辑的质疑;其实践常见于德国与日本的公司治理中;“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是公司长期发展演变的产物,它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也面临着进一步演变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股份制理论强调,公司治理的目标就是保护股东的利益。但过于强调股东利益,最终可能会使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丧失;而利益相关者模式主张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参与公司治理,又可能会出现"搭便车"行为。S-O-E公司治理模式依然强调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但提出员工应作为公司治理的主体之一,而且强调经营者不应仅仅被看作是治理的对象,更应该被看作是治理的一个主体。公司治理需要在三者利益协调一致的基础上进行。  相似文献   

7.
上市家族企业既是家族企业又是公众公司,所以它的治理不仅仅局限于在大股东、中小股东和经营者的制衡,还要放在其他利益相关者层面上来解读。作为上市家族企业,强大的股东利益最大化的逻辑思维是公司治理的内生刚性缺陷,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探究上市企业公司治理的制度设计和继承者的培养模式,以提高上市企业公司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8.
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的理论与现实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传统的"股东至上"的公司治理模式的内在缺陷越来越突出以及人力资本作用的加强和地位的上升,现代公司治理模式越来越偏离"股东至上"的逻辑,而越来越青睐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股东并不是公司唯一的所有者,债权人、管理者、雇员等利益相关者都拥有公司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公司的经营目标应该是利益相者利益最大化而并非股东财富最大化。论文对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探讨,提出其相应的公司治理模式,并据此模式对现实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大多数经济文献认为公司治理的目的主要是增加股东的利益,在公司治理中有着重要作用的审计也是如此。笔者认为公司治理不应该仅关注股东的利益,而应该同时关注全体社会公众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所以应该站在全体社会公众和利益相关者的角度上给审计在公司治理中定位。  相似文献   

10.
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对中国证券公司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分析,分别从股东、决策者和经营者、职工、债权人、客户和政府等利益相关者角度提出了完善证券公司治理结构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现行公司制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失衡、效率低下的深层次症结在于“股东至上”逻辑下国企单边治理结构模式存在着内生缺陷。因此,克服缺陷、矫正失衡的思路设计必须是:引入共同治理机制,以替代单边治理模式,变“股东至上”逻辑为‘‘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使企业利益相关者尤其是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及相应的剩余索取权,形成多元产权主体共同治理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2.
王涛 《生产力研究》2005,(1):154-156
利益相关者理论是企业理论中的一个新分支 ,对各国的公司治理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从契约理论角度分析利益相关者理论 ,指出其存在的缺陷 ,提出股东优先的利益相关者治理观点 ,说明应重视股东在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结构中的主导地位。本文分析了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特征 ,认为国企改革必须改变国企经营者控制下的治理结构现状 ,重塑企业价值追求 ,恢复资本所有者在企业共同治理中的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面向利益相关者的公司治理模式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君宁  洪炜 《经济师》2004,(4):171-171,173
公司治理模式是一套治理公司交易关系的制度安排。传统的股东中心的治理模式开始受到人们的诘责 ,“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文章通过对公司所有权主体的再确定讨论了面向利益相关者的公司治理模式重构问题 ,并提出了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参考模型。  相似文献   

14.
基于价值的公司治理--股东价值与利益相关者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司治理是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概念,从公司创造价值和价值实现角度看,基于价值的公司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本文研究了当前居于主流地位的基于股东价值的公司治理和基于利益相关者价值的公司治理两种模式,笔者认为两种治理模式都有其理论上的支撑和实践上的依据,二者的分歧多源于对基本理念、概念和范畴理解上的差异.针对我国当前国企改革的实践,我国公司治理如果完全采用基于股东价值的公司治理模式,需要与之配套的成熟公司控制权市场、经理人市场以及比较健全的法制环境,即相对完善的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在我国目前外部治理机制不成熟情况下,国有公司治理应借鉴基于利益相关者价值的治理模式,在公司治理中发挥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和相机治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现代公司治理的核心是财务治理,而良好的财务治理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保障。依据利益相关者理论,重视和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是公司财务治理的重要内容。债权人对企业来说是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之一,对其利益的保护可以保障公司资金的持续供给,因此探讨债权人参与下的财务治理机制是极其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公司治理目标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治理目标模式是用以处理不同利益集团,即股东、债权人、经营者、员工和社区等之间利益格局关系,实现一定经济目标的制度安排。公司治理目标模式不仅在于确定公司治理的目标,即公司治理为谁服务,而且还在于它直接决定了公司治理的主体、公司治理的结构、公司治理的机制等。本文分析批判了流行的两种公司治理目标模式,即股东至上模式和利益相关者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了一种S-O-E公司治理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17.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发展趋势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观认为企业的全体利益相关者都应该参与公司治理.但是企业的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具有很大差异,不应该等同对待.本文在分析全体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公司治理的优越性和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发展趋势应是核心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公司治理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股东治理模式和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之争、控股股东与小股东间的利益冲突以及公司治理模式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了综述;就我国公司治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企业中弱势利益相关者包含社会公众、中小股东、员工等,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离开了他们的支持,企业的发展只能是昙花一现.当代中国,谈及企业社会责任治理,更应关注如何保护弱势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20.
世界范围内的公司治理模式正趋于同化,即朝着以股东利益为主导、以盈利为导向、重视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模式发展。这就决定了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中既要包括针对股东的财务业绩等经济指标,又要包括针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指标。将EVA与平衡记分卡有机结合在一起,就符合这一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