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辛慧祎 《特区经济》2011,(7):210-212
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视角,利用贸易指数和百分比分析、显示比较优势,结合目前广西与东盟的贸易现状及变化,研究在CAFTA框架下广西外贸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分析在CAFTA框架下广西外贸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比较CAFTA与JAFTA、KAFTA,从内容上看,中国比日韩更有诚意,也更令各方满意;从成效上看,2000年以来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量比日韩与东盟增速快得多,占外贸的比例也得到提高。经典引力模型显示CAFTA对区内贸易比日韩-东盟自贸区具有更显著的扩大效应。最后,对中国下一步与东盟合作的方向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比较CAFTA与JAFTA、KAFTA,从内容上看,中国比日韩更有诚意,也更令各方满意;从成效上看,2000年以来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量比日韩与东盟增速快得多,占外贸的比例也得到提高。经典引力模型显示CAFTA对区内贸易比日韩-东盟自贸区具有更显著的扩大效应。最后,对中国下一步与东盟合作的方向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CAFTA对中国和东盟贸易扩大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自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10国共同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简称CAFTA)成立已近六年。CAFTA的成立对中国和东盟国家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现有文献中对CAFTA的事前研究较多,对CAFTA成立后贸易效应的实证研究较少。本文基于1999~2007年中国和东盟五国的贸易流量聚合数据,分别使用统计和计量方法,递进分析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流量的变化,以评估CAFTA对中国和东盟区内贸易的扩大效应。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统计数据着手,从贸易活跃度和净出口竞争力方面分析了广西对东盟贸易情况以及CAFTA对广西与东盟贸易的影响,并提出了发展广西自身独特优势提高对东盟贸易竞争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朱惠 《特区经济》2011,(6):27-28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并正式运作,极大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发展。本文分析了CAFTA运作以来给广东与东盟自贸区合作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以及面临的挑战,并对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促进广东经济顺利发展,实现产业转型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农产品贸易在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中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CAFTA的建设又将农业定为重点合作领域之一。本文基于比较优势理论,利用ECA指数分析双方的农产品贸易情况,以此提出促进双方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日益深化,CAFTA建立是这种关系的又一个升华。本文首先简单回顾了CAFTA建立的历程,然后从中国对东盟进出口贸易角度分析了自由贸易区建立将对中国对外经济产生的影响。并且指出,中国与东盟出口结构具有较强互补性,中国出口结构需要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倾斜,因为一方面中国某些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在世界市场份额上有较大比重,具有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从长期来看,中国也需要出口结构的升级,以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  相似文献   

9.
刘洋 《中国经贸》2014,(3):32-35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建立,为中国和东盟发展产业内贸易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利用东盟秘书处网站数据,通过实证分析方法,比较分析了中国、日本与东盟产业内贸易水平,揭示了中日与东盟产业内贸易水平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促进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陈庶平 《特区经济》2014,(6):131-133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利用统计数据对CAFTA的贸易现状进行分析。在中国与东盟经贸进入成熟期,合作领域更加广阔的时期。中国应该调整好结构,扩大投资,深化合作,扩大互利共赢,极大提升CAFTA的经济效应和福利。CAFTA的区域贸易应转向推进更深层次全面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1.
运用相关指标对一体化水平进行的研究表明,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服务贸易一体化显示出以下特点:跨境贸易规模扩大;双边贸易增长率比单个国家快;以直接投资近似表现的商业存在规模占本国对外直接投资比重大;投资的行业和地区分布非均衡等。现阶段中国—东盟服务贸易一体化水平较低,但增长速度远远超过欧盟等区域组织。中国—东盟服务贸易一体化的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12.
广东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东云 《特区经济》2007,225(10):36-38
文章分析了广东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现状,尤其探讨了为什么广东能在剧烈竞争下与东盟的双方贸易额约占了中国与东盟贸易总额的1/3,并提出了未来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王艳红 《改革与战略》2011,27(6):41-43,62
近年来,东亚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迅速,中国、日本、韩国和东盟分别制定了各自的战略来应对一体化带来的挑战。目前,东盟已分别同中国、日本和韩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文章指出,面对日韩对东盟的FTA战略,我国应该从扩大彼此间贸易、鼓励企业走出去、做好贸易平衡、加强双边的资金和技术合作等方面来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钟凤艳 《特区经济》2012,(10):97-99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正式启动,标志着中国与东盟在经贸等方面的合作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同时也使中国和泰国获得了一个千载难逢的经济发展机遇。然而,如何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贸区进一步推动和强化中泰两国之间的经贸关系并促进中泰两国共同发展和繁荣,这成为当前实现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关注焦点。为此,本文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的背景下,分析现阶段中泰两国贸易的现状,寻找自贸区制度的利用盲点和中泰贸易的优化空间,并基于此提出改善中泰贸易的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发展和扩大中泰双边贸易,促进中泰两国经济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广东与东盟优势产业的竞争互补关系将决定未来双方经贸关系发展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地域分工和利益格局的演化。本文通过测算2004—2007年广东与东盟间产业的比较优势,对比分析了双方优势产业的分布及决定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广东与东盟优势产业间的竞争性与互补性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发现:尽管广东与东盟总体上优势产业具有较为明显的竞争关系,但广东优势产业对东盟整体及各成员国出口仍具有较强和广泛的互补性,广东与东盟经贸发展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引力模型,检验2006年中国与前50大出口贸易伙伴和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流量及其决定因素,并通过不同区域组织之间的比较,重点观察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优惠贸易安排。检验结果发现,目前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优惠贸易安排效果还不明显,说明想要建立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盟FTA贸易效应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成立对中国和东盟国家具有重要的经济与政治意义。本文利用一个扩展后的引力模型对CAFTA的贸易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CAFTA对区内贸易具有显著扩大效应的同时也显著地促进了与非成员之间的贸易;CAFTA符合"自然的贸易伙伴"的事前贸易关系紧密和空间距离接近标准;同时,CAFTA成员间产品出口结构以互补性为主;进一步降低成员间贸易壁垒、加强贸易合作对CAFTA成员间和世界贸易的扩大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