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奥肯定律"是经济学最可靠的定律之一,但在中国却出现了"奥肯悖论",即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不平衡,增长模式出现了"就业排斥",这造成了增长结果并非是公平、合理增进全社会成员福利的。而破解"奥肯悖论"的根本策略应是建设"就业友好型"的增长模式,应制定和执行独立的就业促进政策,鼓励中小企业、第三产业和非正规就业。  相似文献   

2.
自1992年以来,由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单边下滑,就业人数增长速度也基本上呈逐年下降趋势。而从登记计失业率这一指标看,它与经济增长率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即经济增长速度呈下降趋势,失业率却呈不断上升趋势。笔者在此试就失业的经济规律浅析其解决的根本途径。-。经济增长与就业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根据美国的统计资料,测算出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与失业率的关系的经验规律,称为奥肯定律。根据奥肯定律,当实际的经济增长低于潜在的产出水平时,就会出现真实失业率上升的趋势,因而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使实际经济增长率…  相似文献   

3.
经济增长了,就业率就提高了。这是经济学的一个规律。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观察到,在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两者的变化之间存在着一种稳定的关系:“经济增长速度快,对劳动力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水平高,失业率降低;经济增长速度慢,对劳动力的需求量相对较少,就业水平低,失业率升高。”这种关系被称作“奥肯定律”。“奥肯定律”实际上反映的是经济增长率变化与失业率变化之间的一种经验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描述这个定理: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面临经济和就业双重压力,"奥肯定律"揭示,要想提升就业,可以考虑经济增长路径.然而我国经济多年的高速增长似乎没有使就业情况得到改善.除了国家公布的城镇登记的失业率与经济正相关,大量文献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低度负相关(刘渝琳,2005),不相关(姜巍、刘石成2005),甚至存在悖论(邹薇、2003).  相似文献   

5.
"奥肯定律"在中国存在着失灵现象,即高的经济增长率同时伴随着高的失业率.在"奥肯定律失灵"背景下,少数民族人口就业问题就更为突出.为了解决少数民族人口就业难问题,应发展教育,提高人口质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改变人口就业结构的不合理性和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6.
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按照奥肯定理,经济增长能够促进就业增长。本文以江西1981—2006年的GDP和三次产业的数据,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应用Eview5.1软件,实证分析了江西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相关关系,提出了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同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二元经济条件下中国的菲利普斯曲线和奥肯法则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979年以来,中国的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是否存在比较稳定的菲利普斯曲线和奥肯法则的关系?如果不存在,原因是什么?可不可能存在另外某种形式的关系?本文的研究认为:由于存在大量的劳动力转移,中国的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与城镇失业率之间不存在稳定的关系,但与劳动力转移速度显著相关。因此劳动力转移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任务,而且是影响中国宏观经济稳定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对奥肯定律的偏离与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奥肯定律作为一个反映实际产出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经验规则 ,在实际中得到了良好的印证 ,但是中国经济呈现出与奥肯定律不一致的发展轨迹。本文通过 GNP、GDP与城镇登记失业率建构的模型表明 ,中国总量经济增长与城镇登记失业率之间的关系明显偏离奥肯定律。本文对三次产业分别考虑 ,使用就业人口指数取代传统的失业率指标 ,构造了能够反映中国经济运行的奥肯模式 ,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奥肯定律”在中国存在着失灵现象,即高的经济增长率同时伴随着高的失业率。在“奥肯定律失灵”背景下,少数民族人口就业问题就更为突出。为了解决少数民族人口就业难问题,应发展教育,提高人口质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改变人口就业结构的不合理性和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一般来说,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存在着正向关系。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吉林省经济却出现高增长低就业现象。本文对吉林省经济高增长低就业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失业是一个较为普遍的国际性问题,中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二元经济结构转换过程中,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也出现了严峻的就业压力。文章在深入分析我国失业现状的基础上,认为我们应该根据中国国情,制定促进就业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以有力促进我国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经济增长与就业结构偏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建立统计模型,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了江苏省各产业从业人员、地区生产总值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之间的关系,反映了近年来江苏省就业增长状况的基本轮廊和江苏省近几年的经济发展与就业率相背离的现状,基于调整线性回归模型对经济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偏离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保持经济适度快速增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开发人力资源,完善就业形式以促进就业增长等观点。  相似文献   

13.
李光明 《特区经济》2009,(11):195-197
产业结构变动影响就业,乌鲁木齐市各产业产值就业弹性数据清晰地阐明了两者关系密切。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产业所能吸收的劳动力非常有限,第二产业产值的增长与就业增长不同步,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拉动就业的主要力量。当前宏观形势严竣,在保经济增长的同时,有必要通过促进产业结构的变动增加就业。  相似文献   

14.
我国劳动力对经济发展而言,其生产率高于资本,因而经济发展对劳动力就业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逐渐变小)。据测算,我国2013年以前劳动力就业压力很大,2015年以后劳动力又会供不应求。所以,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中,2014年前后应采用不同的产业结构调整策略来充分满足劳动力就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唐晓 《科技和产业》2010,10(5):70-72,103
本文从民工荒与就业难两种现象之间的联系出发,用经济学角度分析在中国经济回暖的新形势下两者仍然并存的原因,指出民工荒与就业难并存局面是市场的一种自我调整方式,是中国经济结构与生产方式弊端的显现。只有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生产方式转变,才能防止民工荒与就业难并存现象的长期性存在,才能保证经济持续正常的增长。  相似文献   

16.
Labor Market Reform, Income Inequality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year 1996 was a turning point both in terms of Chinese labor market reform aria m China's economic growth pattern. Before 1996, labor market reform was mainly implemented through adjustment of people's occupation and income structure. Since 1996, employment restructuring has led to differentiation in terms of employment status. Labor market reform in the former stage resulted in slow growth in wages, whereas reform in the latter stage enhanced economic efficiency. Both stages have enabled the Chinese economy to apply its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low labor cost. Labor market reform has also increased income disparity and, therefore, new challenges are posed in sustaining economic growth. China needs to adjust its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nd introduce labor market reform that can improve income equality, so as to achieve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慧  卢雄 《特区经济》2007,(7):175-176
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全国大部分地区不同程度出现就业规模缩小的现象,其中四川省就业规模自1998年以来一直连续缩减。本文就四川省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进行纵向分析,同时与全国及所选地区的数据进行横向比较,四川省经济增长所带动就业的能力比其它地区弱,按照目前的发展状况,四川省就业规模会持续呈下降走势,极不乐观;三次产业中只有第三产业就业规模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发展第三产业有助于改善就业现状。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方面责任重大,系统深入讨论研究黑龙江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就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规律,依据黑龙江省自身的发展状况,科学地对待黑龙江省农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探讨促进黑龙江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自1999年研究生大规模扩招以来,毕业生数量激增,研究生“天之骄子”的地位不复存在,如何有效面对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策略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