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严重削弱了民族企业的竞争力 置内资企业于险境。国家税务总局日前表示,今年要力求反避税工作取得新突破,重点抓好避税大户的审计工作。那么,外企年避税金额究竞有多大?近日有媒体披露,依据中国一些地方税务官员的测算,这个数字可能达1270亿元之巨。  相似文献   

2.
受各种有利因素的吸引,外商投资企业纷纷落户我国,而且几乎每天都在增加。而在这些企业中,有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相当一部分企业一面是巨额亏损,一面还不断增资,成为“亏损不倒翁”,其中有一个存活的奥妙就是避税。近日有媒体披露,依据中国一些地方税务官员的测算,外企避税可能达1270亿元之巨。而其常用的避税方法主要是转让定价和利用避税地。就此,我们约请专家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与此同时,有关专家从计量分析和统计分析角度考察外资与中国内生技术能力培育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市场换技术”战略未达到预想效果,未来中国科技政策应重点鼓励本地企业自主研发。  相似文献   

3.
事件     
国家税务总局将审查重点瞄准“亏损”外企前不久,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反避税工作的通知》,其中“国际合作”、“涉外税务”、“国际税收管理部门”等赫然成为强调重点,针对外资企业的反避税已经成为国税总局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大量外企长期亏损的现象,该《通知》明确指出,税务机关将重点审查长期亏损、微利却在不断扩大经营规模的企业和跳跃性盈利企业,目标直指“亏损”外企。外企年避税金额究竟有多大?一个流传甚广的数据是300亿元左右,而这个数字只是官方的不完全估算。实际上,依据中国一些地方税务官员的测算,这个数…  相似文献   

4.
国家统计局一份关于外资的最新报告表明,在所调查的亏损外商投资企业中,约2/3为非正常亏损。这些企业通过转让定价避税给我国造成的税款损失达300亿元,巨大的社会财富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流进了这些外企的腰  相似文献   

5.
商务部公布的数字表明2004年1至5月,全国吸收外资259亿美元,比2003年同期增长11%;新设外企17359家,比2003年同期增长14%;合同外资金额572亿美元,比2003年同期增长近50%。中国成了外资的一片热土。然而在这些闪光的数字背后,却是另一番景象:55%的外商投资企业亏损。一方面外企大面积亏损,另一方面大量外资不断涌入,这说明:不少外资企业亏损是假,避税是真。据估计我国外企每年至少避税300亿。  相似文献   

6.
外企怎么了?     
行贿、避税、违法排污,曾经被冠以“模范公民”的外企,频频爆出丑闻。外企究竟怎么了?实际上,这种种不端行为并非外企在华的特有表现,在国外,即使是欧美这样市场机制健全,法制发达的国家也是如此。此种行为虽然不可杜绝,却并非不可减少。如今,国外发达国家在严厉的惩罚机制和完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关联企业存在的避税活动日趋复杂化,避税与反避税也成了企业与征税部门共同关注和重视的焦点。本文主要介绍关联企业避税的主要方式,分析反关联企业避税存在的障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反关联企业避税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赵仕仁 《英才》2005,(6):23-23
表面上外企们生意做得风光红火,品牌知名度在国内也节节攀升,应该都赚翻了吧? 怪就怪在这,被揭开冰山一角的事实是:在华外企有60%以上都是亏损,年亏损总额达到1200亿元以上。原来,这么多外企是不“盈利”的。难道他们在赔本赚吆喝么? 让人费解的是,这些外企大都置多年亏损而不顾,在亏损之后竟又接连追加投资。到底他们是疯了,还是不正常? 好了,谜底早就被国税部门的官员揭开了,他们透露的信息是,事实上不少外资企业是盈利的,但相当多的跨国公司利用非法手段,每年避税达300亿元以上。外企玩的原来是“逃税冰山”的游戏。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0—2014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考察了企业避税程度对资本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避税程度与资本结构负相关,即避税程度越高,资本结构越低,企业避税与债务融资存在着替代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债务资本成本对企业避税与资本结构的负向关系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即随着债务资本成本的提高,企业避税与债务融资的替代效应越强。本研究对现有的关于企业避税经济后果的研究进行了拓展,也为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企业避税行为探析许辉所谓避税行为是指企业利用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及政策上的漏洞或不完善之处,“合法”地少缴税,以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那么,避税行为为什么会产生?避税与偷税、漏税及骗税有什么异同之处?目前企业可能采取哪些避税方法?这些方法从税法角度看为什...  相似文献   

11.
企业避税降低会计信息质量,这可能引发审计师的关注。以2011—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对避税天堂直接投资的企业是否更可能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研究发现:(1)对避税天堂直接投资的企业有更高的概率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2)在企业国际避税动机更强、控股股东掏空可能性更大、利润转移能力更强的情况下,对避税天堂直接投资与非标准审计意见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显著。进一步研究还发现,企业当年被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意见后,下一年度与避税天堂地区发生关联交易的规模显著减小,表明外部审计有助于抑制企业避税。以上研究丰富了对避税天堂投资的经济后果的文献,有助于理解避税天堂直接投资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以及审计师是否关注避税天堂投资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论关联企业避税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关联企业避税问题日趋严重,已引起各国税收界和税法界的关注.在我国,外商投资企业避税几乎成了公开的秘密.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04年8月底,我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94025家,但所有企业中,有一半以上的处于亏损状态.国内研究税法的专家指出,这些处于亏损状态的外商投资企业有相当部分是为了避税制造的人为亏损.据估算,外商投资企业避税每年给中国造成的税收损失在300亿元以上.因此,对关联企业避税进行规制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我国2009—2013年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高管业绩—薪酬敏感性和高管薪酬粘性两个角度考察了企业避税对高管薪酬契约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的避税程度和高管业绩—薪酬敏感性显著负相关,即避税程度越高,高管业绩—薪酬敏感性越低。进一步研究发现,避税程度加重了高管的薪酬粘性。文章的结论拓展了目前对企业避税的研究,也对高管薪酬制度的优化有一定的实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利益相关者理论为我们研究企业避税动机及避税成本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分析框架。企业在进行避税时,不仅要考虑到避税给所有者带来的收益与成本,还要考虑避税给其他利益相关者带来的收益与成本。因此, 在进行避税成本测算时,要考虑到避税给所有利益相关者带来的成本,包括所有权成本、监管成本、政治成本、债务契约成本等。有些企业在权衡利弊后选择放弃避税,这说明避税的成本大于或等于可能的避税额,这给避税成本的测定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一项会计基本原则,而这一原则也逐渐由会计渗透到税收领域,开始出现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规范性文件中。本文主要是通过两个案例来分析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我国反外企避税中的应用,并适当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6.
周德菊 《企业导报》2013,(1):165-165
本文针对企业的合理避税问题予以探讨,结合当前国内企业的避税方案进行可行性评估,总结出最适合的企业合理避税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刘卫东 《物流科技》2007,30(10):140-142
合理避税的概念,合理避税与偷税的区别,合理避税要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以及合理避税所需的条件,进而结合国家税收法规举例说明企业利用投资来合理避税的案例。  相似文献   

18.
实现税收共治是现代财税金融体制的必然要求,本文基于税务机关征收社保费的视角,探讨税收共治对企业避税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税务机关征收社保费显著降低企业避税程度。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1)基于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分析表明,本文研究结论在信息不对称程度高的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2)基于内部控制质量的分析表明,税务机关征收社保费对企业避税的抑制作用在内部控制质量低的企业样本中更强;(3)区分产权性质发现,税务机关征收社保费对企业避税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更明显。本文的研究丰富了企业避税方面的文献,对当前的税收征管改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使企业的避税意识日益增强,而国家税法的缺陷和漏洞亦使企业避税成为可能。本文主要论述了避税的概念、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和避税的几种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选取2016—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作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着重分析了代理成本这一因素对企业避税和企业价值之间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企业采取避税决策时,虽然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企业价值提升,但是同时增加了代理成本,将避税行为与企业价值之间的正向关系减弱。因此,企业应注意权衡避税带来的收益和委托代理问题带来的成本,采取有利于企业发展的避税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