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首先界定了三大经济圈的空间范围,通过建立经济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及相关分析法,在统计软件SPSS的支持下,计算出工业投资环境竞争力得分.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武汉经济圈工业投资环境的特征,为促进武汉经济圈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武汉经济圈工业投资环境竞争力水平,提出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和区域化趋势日益明显,各区际间的引资竞争也日益激烈。基于此背景,本文通过构建北部湾经济区投资环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灰色关联投影模型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投资环境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2011年,北部湾经济区投资环境竞争力比2007年提升了6.77%,经济环境和基础设施有了显著改善,但与珠三角区域比劣势明显,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方面。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投资环境优化调控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投资环境竞争力比较地位的认识、投资环境建设目标的定位、空间结构布局优化和区域投资环境的改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投资环境优化、投资软环境改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等方面提出了湖北省投资环境优化调控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对区域竞争力具有很大的提升作用.从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的关系入手,对产业集群现象比较突出的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的产业集群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在发展两区域产业集群时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人力资本竞争力状况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本是所有生产要素中最具有能动性的资源,而且是稀缺的。不同区域的人力资本竞争力状况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模式。通过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比较研究发现,近十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力资本提升最快,其次是京津冀地区,再次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京津冀地区的人力资本竞争力在三个区域中,综合优势明显。各个区域应根据各自的优势与劣势调整人力资本投资战略,以保持不同区域板块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波特的竞争力模型,提出衡量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的四个因素:市场、科技支持、空间和政府支持因素.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近年来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并给出比较.结果表明:总体上,2000-2010年间我国三大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提升较为明显;分区域来看,长三角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提升最为显著,改变了十年前的落后状态.  相似文献   

7.
地区间医疗保障制度差异是构建公平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障碍。本文通过查阅政府网站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文件和统计年鉴数据,以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圈为例,对比分析不同经济圈及长三角内不同省市医疗保障制度和基金运行情况,分析制度差异及其产生的经济社会背景。对比发现,长三角和珠三角在筹资水平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长三角内部各省市医保待遇差异较大,对居民卫生服务利用行为产生影响,未来应致力于缩小地区间保障水平差异,注重政策设计,引导居民合理就医。  相似文献   

8.
李飞宇 《经济师》2006,(6):291-291
文章主要揭示投资环境中的存在问题:审批手续繁琐、执法行为不规范、政策体系不完善、生产要素短缺,并研究如何优化投资环境,重点是优化政府服务环境、政策、法规环境和舆论监督环境。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以1997年和2004年为研究本底年,对全国31个省市区投资环境竞争力进行了动态分析与评估。  相似文献   

10.
根据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1989—2011年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的数据,探讨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耗总量、消费结构、消费强度和消费弹性系数的影响,总结三个经济圈在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发展方面采取的对策,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长三角”县域经济竞争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县域经济在长三角地区经济体系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它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部,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本文通过对长三角地区县(市)竞争力评价,分析其发展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2.
《江南论坛》2004,(1):17-18
改革开放之初.珠三角得风气之先,吸引港澳资金,凭“三来一补”迅速崛起了加工业。粤货大举北上,使长三角上一度“喝珠江水,吃广东粮,穿岭南服”。20世纪90年代初开发开放浦东,强劲带动江、浙经济发展,出现“80年代看广东,90年代看浦东”,两大三角洲争雄竞胜的局面。到2003年上半年,广东的GDP增  相似文献   

13.
面对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珠江三角洲区域一直有所依赖的比较优势、成本优势、市场竞争力优势正逐步减弱。区域经济增长的约束条件包括能源、资源、环境、和社会和谐已经成为紧约束,以原有产业结构为基础的区域经济增长模式已经达到静态极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日益紧迫。本文对珠三角区域经济安全与产业结构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进行分析,指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区域经济安全的意义,并提出对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有利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主要应对措施及其建议。  相似文献   

14.
苏刚 《江南论坛》2005,(10):13-14
“十一&;#183;五”期间,城市竞争将进入以软实力为标志的新阶段。从长三角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来看,软实力是一个城市建立起独特的竞争优势并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城市软实力体系构建已经迫在眉睫。所谓“软实力”,也译为“软力”、“软力量”或“软权力”,是与“硬实力”相对而言的一个概念,它最早由美国学者约瑟夫&;#183;奈在《大西洋月刊》提出,并进而在他的著作《注定领导:变化中的美国力量的本质》和《软力量:世界政治中的制胜之道》中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15.
重庆产业加速对接长三角经济圈的战略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来的城市竞争不再是简单的个体竞争,而是城市群之间的竞争,是区域与区域的竞争。构造区域性发展优势,解决好同处于一个区域范围内的相关城市彼此间的分工与协作,打造城市群中各城市的共同发展与繁荣,产生联动效应,形成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处长江经济带和沿海经济带的接合部,是中国经济最发达、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近年来,长三角凭借特殊的区位优势、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配套能力、雄厚的人力资源和高效的政府服务,在区域发展竞争中脱颖而出,迅速崛起为我国第一大经济圈和世界第六大都市圈,其作为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增长极的作用已经凸现。  相似文献   

16.
立足于珠三角动漫产业发展现状,通过对动漫产业融资难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应采取的融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根据长三角地区14个城市1992~2006年的年度数据,对该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以及文化产业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即使在当前准入门槛较高的情况下,文化产业的发展对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也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人力资本存量、资金流入规模等因素影响了文化产业的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18.
珠三角城市群城市空间吸引范围界定及其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梅志雄  徐颂军  欧阳军 《经济地理》2012,32(12):47-52,60
合理地界定区域中城市空间吸引范围,对于区域规划与统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反映城市实力的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测算1990、1996、2000、2005和2009年珠三角9个地级市综合实力分值,以此修正断裂点模型中单一城市规模指标,分别运用断裂点模型和基于扩展断裂点模型的加权Voronoi图方法,划分了珠三角9市5个年份的理论空间吸引范围,并在图上清楚地表现出城市间分界线的轨迹,据此揭示了珠三角城市空间吸引范围的空间分异特征和变化规律。研究还发现,基于扩展断裂点模型的加权Voronoi图克服了断裂点理论确定城市间吸引范围界线时的任意性和盲目性,划分结果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三角洲与环太湖城市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初叶,我们共同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大潮。 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中国经济的三艘航母,在当今的时代发展大潮中各具特色,各领风骚。世人关注长三角,看好长三角,因为长三角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谁不知道中国有个长三角? 谁不知道中国还有个太湖? 但是,又有谁知道长三角与太湖的关系?是与生俱来的关系还是后天获得的关系?是主从关系抑或是因果关系?还是唇齿相依、平行不悖、辐射集聚、摩擦冲突、你死我活的关系?这是长三角未来发展定位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然而,倘若继续囿于传统的理念和思维方式,以及传统的理论框架,看来已很难从根本上解答这一难题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