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阜阳奶粉”事件 2004年4月前,大量营养素含量低下的劣质婴儿奶粉从郑州、合肥、蚌埠和阜阳批发市场流入阜阳农村销售点。安徽阜阳市发生189例婴儿患轻中度营养不良、12例婴儿死亡的恶性事件。  相似文献   

2.
《财经文摘》2008,(10):54-54
中国的三聚氰胺含量超标奶粉事件已经造成2例患儿死亡,超过1250例患儿查出肾结石。这已经不是中国近年来第一次爆发的婴儿奶粉丑闻了。2004年的安徽假奶粉事件就曾造成了至少13名儿童死亡。 曝光过程曲折 最近这件奶粉事件中的重点,在于事件曝光所用的时间,以及曝光之前曲折离奇的经过。  相似文献   

3.
抉择     
《新经济》2009,(6):1-1
安徽的阜阳,河北的石家庄,在2004年和2008年,分别上演了“大头娃娃”劣质奶粉和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前者让阜阳的一大批官员倒下,后者则将中国奶制品品牌企业无一幸免地至于风雨飘摇中。  相似文献   

4.
更正     
当前,乳制品质量仍然很令人堪忧,安徽阜阳假奶粉的出现,双城雀巢奶粉碘超标以及今年黑龙江新鹤王乳业有限公司乳粉质量出现的问题都振动了全国,不能不让人们担心,我们的乳品质量啥时能让人们放心饮用呢?解决此问题必须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5.
高超 《经济论坛》2005,(1):76-77
对于石家庄市来说。2004年的春季无疑是多年来最好的季节。阳光和煦、鸟语花香、往年肆虐的沙尘暴已不见踪影。但就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三鹿集团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三鹿奶粉被列入阜阳劣质奶粉黑名单,巨大的压力从天而降。  相似文献   

6.
2008年的“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引发了国人对奶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的恐慌,很多妈妈都开始为自己的宝宝选择国外进口奶粉,认为国外的食品检测会较国内严格,宝宝吃洋奶粉,应该就多了一道安全保障,但事实真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7.
关崇威 《新经济》2013,(18):28-29
洋奶粉的价格高企和跟风涨价尽管广受诟病,但在中国消费者的追捧下,洋奶粉企业始终我行我素。尽管洋奶粉价格高昂,但由于种种原因,国内消费者仍是趋之若鹜。这一次,发改委的"板子"终于打在洋奶粉身上。7月2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处对记者证实,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正在对美赞臣、雅培、惠氏、多美滋、美素佳儿和合生元六家奶粉企业进  相似文献   

8.
毛丽冰  赵硕 《经济》2012,(7):117-119
"洋奶粉价格节节攀高,国产奶粉又有风险,选择合适的奶粉越来越难了."上海的刘女士近日致电本刊反映,原来每罐225元的某品牌洋奶粉,突然涨了30元,宝宝的奶粉钱要多支出近200元. 在进口关税下调,欧美等国原奶价格不断下降时,国内洋奶粉的价格却不降反升.  相似文献   

9.
曾颖 《商周刊》2013,(20):81-81
做食品就是做良心,做婴儿食品,则更是做良心中的良心,奶企们,你们是否有过这样的情怀?近日,央视曝光部分奶企以"赞助费"、"车马费"和其他各种好处费为诱饵,引诱医院的医生和护士,让其为住院生小孩的产妇推荐自己厂家生产的奶粉。  相似文献   

10.
谢长艳 《经济》2012,(7):102-103
"冷总是做技术出身,非常低调,很少接受媒体采访,他一直认为踏踏实实做好奶粉质量是最重要的."这是飞鹤乳业员工对冷友斌的评价.在此次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国奶粉业困局"话题,冷友斌确实有着很多切身感受.自三聚氰胺乳业危机后,国人对国产奶粉的认可度急剧下降,这使得洋奶粉在中国市场急剧扩张,量价齐升如入无人之境.  相似文献   

11.
三鹿事件引发对我国食品安全规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多起食品安全事件,尤其是2008年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对广大消费者尤其是婴幼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危害,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这类事件不仅反映出我国食品行业存在严重的诚信危机,更为我国食品安全规制敲响了警钟。文章首先对规制理论进行了回顾,并对美国、英国和日本三国的规制现状进行了论述,继而对我国的食品安全规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龚佐聪 《当代经济》2005,(12):40-41
一、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回顾及思考 2004年上半年,在安徽省阜阳市,由于被喂养几乎没有营养的劣质奶粉,13名婴儿因此夭折,近200名婴儿患上严重营养不良症,被称为"大头娃娃".经媒体曝光后,温家宝总理立即做出批示,要求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镇奶粉消费需求处于持续下降状态,这种下降趋势最终会在某一消费水平处于稳定状态;城镇奶粉消费市场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经济不发达地区人均奶粉消费量和人均消费支出都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销售价格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在奶业资源匮乏而经济较发达地方的人均消费量和销售价格明显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消费者在超大仓储和超市购买的奶粉的比例不断上升并占据主导地位,传统通路销售的比例不断下降;婴幼儿奶粉市场的份额不断快速上升,其他奶粉市场份额不断迅速下降,目前婴幼儿奶粉市场的份额占据绝对优势,其他各个细分奶粉市场份额所占比例很小;收入水平、消费习惯、购买的便利性、营养知识和保健意识、质量和价格是影响奶粉消费的主要因素;乳品企业应根据奶粉消费的变化趋势和主要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策略以增强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4.
完达山奶粉质量控制认证达标,技术水平国内领先。但是,其营销策略却存在一系列问题。必须实施强化绿色奶源基地优势的产品差异化策略、发力中高端的定价策略和营销渠道的突围,抓住外资奶粉品牌的信任危机和国家产业政策扶持的契机,加快从产品到品牌的战略转型,并完善促销手段,构建企业"绿色、健康"的品牌优势,促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苏红宇 《经济月刊》2013,(11):154-155
盘点近几年国内食品业市场,可谓冰火两重天,毒大米、问题奶粉、地沟油、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频发。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高级顾问刘玉凯指出,农业生产是食品安全源头控制的重要关口,在中国发展有机农业,开发有机食品,对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香港"奶粉限购令"的提出为导线,分别从供给与需求关系、需求价格弹性以及自由贸易等经济理论进行论述,对"限购令"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奶粉行业的政府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影响国计民生的奶粉行业,近些年来却频发事故,严重影响了公众的消费信心,打击了民族奶粉的市场竞争力,许多消费者都宁愿花费高昂的代价去购买"洋奶粉"。到底是什么造成了如今这样令国产奶粉尴尬的局面呢?主要从政府监管的角度讨论了对奶粉行业进行监管的重要性,分析了中国奶粉行业监管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新经济》2009,(6):41-41
继三鹿奶粉事件后,王老吉夏枯草“添加门”事件,让网民再次聚焦食品安全,对如何加强监管、提高质量、重视消费,网民有活说——  相似文献   

19.
谢绍芬 《经济与管理》2011,25(12):83-87
中国大陆在2008年间出现婴儿食用三鹿牌奶粉导致的食品安全事件。中国台湾在2011年5月掀起了塑化剂食品危害健康的风波。为此,该如何应对食品风险危害以免于消费市场失序成为食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食品瑕疵造成的风险会危害到众多层面,如食品业、消费者及消费市场秩序等。因此,理性的食品业应投保产品责任保险,其价值取向包括取代食品业的民事赔偿责任、消费者直接向保险公司请求赔偿和巩固消费市场的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20.
《广东经济》2014,(3):82-82
正去年底调查显示,香港市场个别奶粉品牌仍出现严重短缺。2013年年初,由于内地奶粉需求庞大,水客活动猖獗,从香港的供应链把大量配方奶粉运走,"奶荒"问题再次出现,并经媒体报道后引发一些香港父母恐慌,加入"抢购大军"。为遏制愈演愈烈的"奶荒",特区政府"不得已"出台"限奶令",规定每人每天最多只可携带约两罐奶粉离港。特区政府表示,这不应影响香港作为自由贸易港的地位,以及包括"个人游"等其他方面的活动。香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