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行为金融学相关理论,结合数据案例对我国证券市场上个人投资者的过度自信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证券市场上个人投资者存在过度自信倾向,并因\"归因偏差\"、\"事后诸葛亮\"、\"性别差异\"、\"高换手率\"等特征的不同而对投资者过度自信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从行为财务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产生过度自信的影响因素,总结了投资者过度自信的特征,分析了投资者过度自信与市场环境的关系,给出了对过度自信投资者的投资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行为财务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产生过度自信的影响因素,总结了投资者过度自信的特征,分析了投资者过度自信与市场环境的关系,给出了对过度自信投资者的投资建议. 相似文献
4.
5.
随着各主要国家的证券市场非理性地繁荣或走熊,投资者的很多行为都无法用标准的金融理论来解释,标准的金融理论不断面临着挑战。诺贝尔经济学奖曾三次授予行为经济学家,使行为金融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行为金融学来源于心理学,其中最中重要的结论之一就是人们是过度自信的。本文在对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投资者过度自信的特征以及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随着各主要国家的证券市场非理性地繁荣或走熊,投资者的很多行为都无法用标准的金融理论来解释,标准的金融理论不断面临着挑战.诺贝尔经济学奖曾三次授予行为经济学家,使行为金融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行为金融学来源于心理学,其中最中重要的结论之一就是人们是过度自信的.本文在对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投资者过度自信的特征以及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林国春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1997,(3):42-46
股票市场中的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的投机搏弈林国春一、引言证券投资者(portfolioinvestor)即证券的购买者,它可分为机构投资者(institutionin-vestor)和个人投资者(individualinvestor)。由于当前我国... 相似文献
8.
股票市场存在的众多异常现象已经很难用传统的金融理论加以解释,这就迫使学者敢于拓宽思路,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行为金融得到了快速发展,将心理学等知识应用到金融学之中,行为金融针对长期以来沿用的理性人假设提出了质疑,投资者往往存在许多认知偏差,而过度自信就是广泛存在的一种。关于过度自信问题的研究已经日臻完善,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与解决,本文着重就过度自信与交易量、投资者收益、股票价格波动率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构建模型并推导得到过度自信与交易量之间存在正向关系,与投资者收益存在反向关系,而与股票价格的波动率存在正向关系。为了验证模型推导的正确性,本文选取中国A股市场的样本股票进行实证分析,所得结论与模型推导的结论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行为公司金融的视角,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放宽了"理性人"假设,分析了投资者非理性与管理者非理性共存时对公司现金股利的影响,并以2010—2013年期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虽然投资者情绪与管理者过度自信各自对公司现金股利有不同的影响,但是投资者情绪和管理者过度自信两者的共同作用会对公司现金股利产生负向的影响。本文有助于人们从新的角度来认识股利政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不断深入,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已经趋于多元化.文章从资本市场投资者的心理着手,通过分析目前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环境、投资者的结构状况,结合行为金融学经典理论建立“过度自信”模型,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来透析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的心理与行为之间的联系,从而为引导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理性投资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股市的风险往往归因于散户的交易,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成为提高市场效率的不可挑战的信条。透过微结构数据的分析,本文发现散户交易存在过度自信特征,可能过度高估私有信息精确度,导致错误定价信息。分离了过度自信的因素后,本文发现信息透明度为散户交易的重要依据。更为重要的是本文发现,相对于散户而言,信息透明度对机构投资者交易的影响较低,说明了信息透明度对处于信息劣势的投资者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会计信息披露的可靠性、相关性、及时性和客观性的角度入手,构建了一个会计信息质量的综合指数,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我国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之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施对上述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持股的机构投资者数量、前十大流通股东中机构投资者的数量均与会计信息质量正相关;股权分置改革不会影响上述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机构投资者对IPO定价效率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沪深两地1996~2006年A股市场IPO样本的研究发现:IPO抑价率与IPO政策变量及机构投资者参与程度显著负相关。机构投资者参与询价和发行配售,对IPO抑价率的降低起到了显著作用,有利于提高市场发行定价效率。总体上看,现阶段中国A股发行市场定价效率仍然偏低。高抑价率的主要原因在于行政管制使股票发行人和承销商的议价能力发挥不足,根本原因还在于发行制度市场化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14.
机构持股、特质风险与股票收益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对股票市场的风险与收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机构投资者的大量参与有助于股票市场的稳定、特质风险的分散以及超额收益的减少。文章选取机构投资者持股占股票市值比例这一指标来刻画机构投资者的行为,检验机构持股比例、特质风险和股票收益之间的关系。实证发现,在中国股市,特质风险与股票收益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机构大量持股有助于降低股票的特质风险;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低的股票,特质风险越大,股票预期收益越高。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将机构投资者视为一种特殊的制度安排,并用新制度经济学的一般原理进行了理论探讨,接着从制度和监管的角度,对现有的证券投资基金监管模式进行了国际比较分析,进而得出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是规范机构投资者发展的必要前提等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7.
Our paper examines the distress anomaly on the Chinese stock markets. We show that the anomaly disappears after controlling for institutional ownership. We propose two hypotheses. The growing scale of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and changes in institutional preferences can generate greater demand shocks for stocks with low distress risk than those with high distress risk, causing the former to outperform the latter. Consistent with our hypotheses, the growth of institutions explains the anomaly when the institutional market share increases rapidly. We also show that institutional preferences for stocks with low distress risk hav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over time and changes in preferences also explain the anomaly. Finally, momentum trading and gradual incorporation of distress information cannot account for the anomaly. 相似文献
18.
为了改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提高上市公司的绩效并促进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政府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机构投资发展政策和措施。机构投资者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是,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对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的作用受到质疑。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采用监督绝对净收益的标准分析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决策情况。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监督绝对净收益大于零,就会参与到公司治理中。 相似文献
19.
Reza Bradrania Andrew Grant Peter Joakim Westerholm Wei Wu 《Accounting & Finance》2017,57(4):981-1017
We investigate the short‐term relation between individual investor trading and stock returns on the Australian Securities Exchange. Stocks heavily bought by individual investors underperform stocks heavily sold over the subsequent three days, with respective returns on to a long–short portfolio of ?93, ?67 and ?12 basis points on days one, two and three. Individuals underperform in small and mid‐size stocks when they trade passively using limit orders waiting for the market price to move in their favour. Individuals underperform in large stocks when they trade aggressively using marketable orders. Foreign institutions gain from taking the opposite side of individual trades. We present an information asymmetry‐based explanation for the findings. 相似文献
20.
We examine the effect of personal taxes on CEOs’ decisions to sell their equity, controlling for diversification, managerial overconfidence, and other determinants. While CEOs frequently sell large amounts of their unrestricted firm equity, the tax burden associated with the sale significantly deters them from selling equity even after controlling for other determinants like diversification. We also find that both taxable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and CEOs respond to taxes in their selling of equity, although CEOs appear to be less tax-sensitive. Our findings underscore the importance of taxes in corporate and managerial decisions and they have implications for executive compensation polici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