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上市银行是金融体系中的核心组织,是维护金融安全、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实质性漏洞是银行内控免疫系统中的脆弱环节,它的存在使银行公司治理和外部监管的有效性难以保障,在加强宏观监管的背景下,对其展开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文对国内外实质性漏洞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与述评,并对如何构建上市银行内控实质性漏洞评价体系和风险预警机制提出了研究设想,以期对深化金融体系改革和加强金融创新研究有所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2.
内部控制体系是银行的"免疫系统",如果银行内控体系存在"实质性漏洞"(material Weakness),则其公司治理与外部监管的有效性将难以保证,进而增加银行的风险.本文主要基于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阐述了上市银行控制活动的内容和特征,从内部控制要素"控制活动"的角度,对上市银行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出现实质性漏洞的项目进行了详细地分析,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有助于完善我国上市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有利于上市银行加强风险控制管理.  相似文献   

3.
上市银行掌握着国家的金融命脉,承担着一国金融安全与稳定的重任,因此对上市银行内控信息的披露现状,尤其是对内控的实质性漏洞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文以招商银行为例,分析了我国上市银行内部控制中的实质性漏洞信息的披露现状,并在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提高和改善实质性漏洞信息披露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由于现有政策指引和理论研究中"实质性漏洞"概念的缺失,使得我国上市银行实质性漏洞信息披露极其匮乏。本文以民生银行为例,分析了我国上市银行内部控制中的实质性漏洞信息披露现状,发现年报中各部分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含量差异较大并且存在特定年度突然增多或减少的现象,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审核报告缺乏统一的评价审核依据,内部控制中的实质性漏洞倾向于同职责划分的缺失和不恰当的授权、培训的缺乏、不适当的对账有关,最常见的账户特定式实质性漏洞主要与风险资产的管理不当有关。本文建议通过建立完善的实质性漏洞信息披露机制、进一步明确实质性漏洞信息披露相关主体的职责、加强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信息披露的监管等措施,提高和改善实质性漏洞信息披露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笔者针对二零一零年至二零一二年间我国的十六家上市银行作为内部控制的研究内容,经过研究发展,其中的十六家银行仅四家对内部控制缺陷制定了详尽的解决措施,这些银行在三年中显露出内部控制缺陷共二十九个,并非重大内部控制缺陷。现阶段对于上市银行内部缺陷的认定标准不统一,也不健全,银行所显现的内部控制缺陷都不尽相同,其中的严重程度也不同,因此,有关的监管部门应当针对其具体的实践发展,制定一套可靠地内部控制措施,以供参考,同时提升银行的内部控制效率。  相似文献   

6.
范锰杰 《财会学习》2010,(10):69-73
上市银行承担着一国金融安全.与稳定的重任,对上市银行内控信息披露现状,尤其是对内控的实质性漏洞(material weakness)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目前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本文以上海浦发银行为例,通过对其披露的年报进行手工整理,研究其公开披露的实质性漏洞现状,以期对后文的研究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7.
内部控制体系对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上市银行有着重大意义,是其防范和控制风险的基础.文章对国内上市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回顾,指出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解析,能对国内上市银行的未来发展思路和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作为内部控制系统的再监督机制,内部控制审计对于银行业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的出台,中国各上市银行加快了规范内部控制审计的步伐,但在内部控制审计的地位、独立性和权威性、方法论、信息化、行业标准化和团队建设中仍存在一些不足。有关的完善建议包括:从组织架构和管理体制上确保内部审计的地位;更加充分重视风险文化的建立;更加注重对审计方法论、技术和内容等的精细化研究;培养专家型和研究型的审计人员;开发更多的计算机审计技术;监管部门应加快出台银行业内部控制审计操作指南。  相似文献   

9.
田子方 《中国外资》2011,(20):69-70
内部控制体系对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上市银行有着重大意义,是其防范和控制风险的基础。文章对国内上市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回顾,指出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解析,能对国内上市银行的未来发展思路和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公开信息披露的核心和防范金融风险的第一道防线。近年来,美国上市银行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主要表现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由自愿向强制转变、进一步规范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须经验证并由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宣誓保证及萨班斯法案的影响等。本文通过相关研究发现我国存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规范、披露不充分及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认识和理解不一致等问题。因此,建议我国应通过整章建制、以市场为主导及更新观念来分阶段、分步骤推进我国上市银行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沪深两市上市的14家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基于内部人控制的角度来分析我国上市商业银行高管高薪问题,并选取2005-2009年年报披露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高管薪酬不仅与银行的绩效、资本充足率显著相关,从内部人控制角度来看,独立董事比例与高管薪酬显著负相关,董事会中经理任职比例越高,高管薪酬也越高;同时,高管薪酬与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性质显著负相关,而监事会人数对高管薪酬影响不显著,说明监事会监督乏力,监事会制度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2.
Using a sample of 1059 listed firms that voluntarily provide internal control reports in the period 2010–2011,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oluntary disclosure of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 (ICWs) and earnings quality in China. Our results show that earnings quality, measured by absolute discretionary accruals, i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voluntary disclosure of ICWs. Furthermore,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both accounting-related and non-accounting-related ICWs affect earnings quality. This study contributes to the internal control literature by extending the evidence for ICW disclosure to an emerging economy and examining the impact of disclosure of different types of ICWs on earnings quality.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the control of non-accounting-related ICWs is critical for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3.
戴新华  张强 《金融论坛》2006,11(8):53-58
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公开信息披露的核心和防范金融风险的第一道防线。近年来,美国上市银行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主要表现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由自愿向强制转变、进一步规范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须经验证并由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宣誓保证及萨班斯法案的影响等。本文通过相关研究发现我国存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规范、披露不充分及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认识和理解不一致等问题。因此,建议我国应通过整章建制、以市场为主导及更新观念来分阶段、分步骤推进我国上市银行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2009年深圳股市445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Logit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资产规模、盈利能力与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显著负相关;重大重组与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显著正相关.审计委员会会议次数与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显著负相关,审计委员会规模、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比例与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中国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监管要求的意识和了解有所增强。但是,并没有相应地加大其对实施内部控制机制的投入。鉴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当前我国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的时候,应当重点加强以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为主线的相关标准建设,首先实现财务报告目标,待会计信息系统达到内部控制的要求后,再创造实现其他目标。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与报告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与报告制度存在缺乏清晰的工作步骤和程序,缺失内部控制评价工具的相关准则,信息披露的责任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适合我国的内部控制评价与报告框架体系应包括: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外部审计师审核鉴证、内部控制报告披露等三部分内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和外部审计师审核鉴证应具有相互独立的工作步骤和业务流程。自我评价报告与鉴证报告共同构成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披露报告。  相似文献   

17.
文章阐述了巴塞尔协议所规定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目的和内容,并对西方某商业银行内部失控案例进行了分析。论述了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和原则,并提出要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完善会计管理体系和核算原则;实施专业的内部审计和内部评价制度;完善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和及时的信息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的陆续上市,建立健全其内部控制体系成为紧迫任务,而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健全离不开有效的评价方法,本文试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内部控制状况进行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由因素集、评语集、权重集、分数集等构成,由专家或者熟悉内控的人员做出评价得出评语集;根据中国银监会的“内部控制评价计分方法表”,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用模糊聚类分析对评价结果进行归类和综合评价,并以某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为例说明这种方法的运用。我国目前内部控制评价缺乏定量评价,本文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是对定量评价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9.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状况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定安  周娜 《金融论坛》2007,12(1):48-51
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的陆续上市,建立健全其内部控制体系成为紧迫任务,而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健全离不开有效的评价方法,本文试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内部控制状况进行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由因素集、评语集、权重集、分数集等构成,由专家或者熟悉内控的人员做出评价得出评语集;根据中国银监会的"内部控制评价计分方法表",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用模糊聚类分析对评价结果进行归类和综合评价,并以某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为例说明这种方法的运用.我国目前内部控制评价缺乏定量评价,本文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是对定量评价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