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分别以1990年12月至2003年12月两市所有A股公司为抽样总体,检验了均值调整模型、市场调整模型和市场模型为基础的多种检验方法的检验力。研究发现,无论事件研究中各公司事件是否相近或重叠,都应采用市场模型为基础的非参数秩检验法。而累积非正常收益的检验也应以市场模型为计算基础。若样本公司事件日相近或重叠,统计量的设置要考虑累积非正常收益截面数据的相关性。均值调整模型在本文所定义的各种检验方法中,均无明显优势。经敏感性测试,本文结论不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2013年沪深两市的涉事公司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分析了国有上市公司和民营上市公司高管涉嫌犯罪等事件的市场反应。通过分析事件窗内个股的累积异常收益及显著性检验发现,在事件期[-10,10]共21个交易日内,国有上市公司样本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呈现出显著的负反应;而民营上市公司样本则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3.
事件研究法 事件研究法是一种财务经验研究方法,是了解股票市场证券价格与特定事件(如公司股利宣告或盈余发布)间关联性的实证分析,其研究的逻辑线索简单明了,即用非正常收益(abnormal return)来判断某事件的发生是否影响了时序性价格数据的产生.若此事件显著,使该公司股价波动状况异于无此事件时的表现,则会产生非正常收益.而事件研究主要的目的在于利用统计方法检验非正常收益状况,借以明确该事件是否对公司股价造成影响.非正常收益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用来度量股价对事件发生或信息披露异常反应的程度.实施事件研究可分成三步: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有关我国上市公司的传闻消息对上市公司股价影响的实证分析,得出在消息公布日前2天以及后3天的时间段里,传闻消息对股价有正影响,从而给投机者带来了非正常收益,但是从长期来看,传闻消息不会给投资者带来任何非正常收益。另外,通过对各类传闻消息对股价影响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在诸类传闻消息中,主力类传闻对上市公司股价的影响最为显著,能给投机者带来很大的非正常收益。  相似文献   

5.
传统行业的盈利质量主要从盈利能力、持续性、盈利获现程度、成长水平等方面进行分析.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产业,在盈利质量影响因素方面与传统行业有所区别.通过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式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互联网金融概念板块进行盈利质量影响因素的数据分析,可以归纳出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盈利质量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盈利质量可以分为四个独立的影响因子,具体可命名为:F1收益性因子、F2现金性因子、F3利润占比因子以及F4增长性因子.这四个影响因子累积解释了影响互联金融概念板块公司盈利质量中87.402%的信息,其中F1收益性因子最显著,解释了38.956%的信息.本文发现,企业资产收益能力对盈利质量影响最大,资产收益能力越强,影响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6.
张炜 《财会学习》2016,(1):127-128
本文研究了2010-201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总经理变更前后,不同所有制结构上市公司的实际会计业绩在总经理变更前后的变化.民营上市公司显著的业绩变化与市场对总经理变更显著的消极反应一致,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不明显的业绩下滑也与市场表现出的不显著为负的累计非正常收益相一致;在证券市场拥有负累计非正常收益的公司表现出较正累计非正常收益公司更差的会计业绩.  相似文献   

7.
2007年11月,我国正式颁布了《突发事件应对法》。根据该法,本文结合四川"5.12"汶川地震事件,主要探讨该法对政府与社会两方面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上市公司审计报告公告前后累计非正常收益作为市场认同的代理指标,运用最小二乘回归和二元选择回归模型考察上市公司相关审计选择行为与上市公司市场认同之间的相关性。实证结果显示,市场对上市公司审计机构的选择、审计机构数量的确定、审计意见类型和审计资费等行为的认同度不同。非正常审计费用和审计意见类型公告负向影响上市公司的累计非正常收益,审计机构的选择和审计机构的数量正向影响上市公司累计非正常收益处于正值区间的概率,而非正常审计费用则负向影响该概率。  相似文献   

9.
陈豪 《中国外资》2012,(8):209-211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分析了1998年至2009年间A股市场发生的533个控股权发生转移的并购事件中买方企业围绕首次公告日的短期收益。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围绕并购首次公告日(-2天,2天)这5天的时间窗口内,并购买方企业的累积超额收益显著为正。本文还发现,账面市值比、交易相对规模等交易特征值与并购短期收益存在较强的相关性;而买方企业的规模、托宾q值、并购的股权收购比例、自由现金流与并购短期收益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分析了1998年至2009年间A股市场发生的533个控股权发生转移的并购事件中买方企业围绕首次公告日的短期收益.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围绕并购首次公告日(-2天,2天)这5天的时间窗口内,并购买方企业的累积超额收益显著为正.本文还发现,账面市值比、交易相对规模等交易特征值与并购短期收益存在较强的相关性;而买方企业的规模、托宾q值、并购的股权收购比例、自由现金流与并购短期收益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慈善事业迅速发展的今天,企业捐款在慈善机构资金来源中所占比例逐渐提高,但是这其中却罕见中小企业的身影。为了了解其深层原因,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慈善捐款的成本、收益等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发现大企业捐款与中小企业相比收益高、成本低。并选取了两个较为典型的事件——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2.
本文拟对沪深两市36家上市公司季报公布前后股票收益率变动情况进行研究。基于FFJR在1969年的文献中所提及的事件研究方法。发现每天的异常收益率在事件窗口中表现比较平稳,而每天累积的异常收益则具有明显的趋势,投资者在季报公布前后能获得显著的异常收益。反映出我国资本市场尚未达到半强有效,文章在最后指出一国应加强资本市场独立性的建设,有利于增强资本市场对宏观经济周期的超前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我国全面股权分置改革的第一批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事件研究方法,对事件日之前的累积超常收益CAR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股改预期带来的股价提前反应是累积超常收益显著异于零的原因;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股改中存在内幕交易。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中国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发起的海外并购事件为切入点,使用事件研究法评估海外并购的短期绩效,然后利用回归分析寻找其影响因子。研究发现:(1)国企在海外并购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此外,目标企业集中于开曼群岛、百慕大、美国和香港。(2)海外并购事件并不会给并购方带来显著的超常收益,反而可能会有负面影响,不过影响较小。(3)民企的累积超常收益率高于国企,说明市场较看好民企的海外并购。  相似文献   

15.
上市公司高送转是陷阱还是馅饼,关系广大投资者的利益。本文实证分析了中国A股市场高送转预案公告对股票收益率的影响,比较了不同板块不同送转比例的市场效应。研究发现:所有股票在高送转预案公告前后,均存在显著为正的累计超额收益,但并不存在显著的板块差异;累计超额收益主要产生于高送转预案披露前;上市公司高送转给普通投资者的大概率不是馅饼,而是陷阱。本文结论为监管层出台相关规范高送转行为和内部人减持行为的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6.
市场对股改这一事件的反应显著,在股改日当天出现显著为正的累积超常收益,说明了股改给流通股股东带来了超常收益;资产重组和权证方式使得流通股东获得较多的超常收益,而广为流行的送股方式以及派现方式和缩股方式都没有给流通股东带来较多收益。  相似文献   

17.
汤志敏 《会计师》2013,(14):5-7
本文对国外事件研究法进行了简要梳理,着重介绍和分析了三种期望收益模型(或正常收益模型)、异常收益的度量以及检验统计量的假设及构造。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我国股市上证综合指数和行业板块的平衡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对资金流与股票市场收益率的动态结构关系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当期和滞后一期的资金流与收益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影响程度和显著性不断增强,影响效应是短期的;各行业板块资金流与收益关系现状存在差异,传媒、计算机等行业资金流对收益影响程度较大;滞后一期的资金流对当期资金流有预测作用,前期收益率却对当期资金流入有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万明  宋清华 《投资研究》2012,(3):125-138
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计算了2005—2010年这六年间交易所公开谴责公告对超额收益率和累计超额收益率的影响,得出的结论主要有:深、沪证交所的AAR都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即深、沪证交所的公开谴责事件对被谴责公司的每天的超额收益率没有产生太大影响,但他们的CAAR却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并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深交所表现为CAAR的持续上升倾向而沪交所表现为CAAR的持续下降倾向。因此,深交所的公开谴责公告没有显著性地达到预期惩戒的作用,而沪交所的公开谴责公告显著性地达到预期惩戒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收集了2010年上市公司所有的资产重组样本,采用三因子模型和市场模型,通过平均超常收益(AAR)与累积超常收益(CAR)指标研究资产重组公告对重组公司股价产生的短期影响,研究总体样本的市场绩效以及不同重组方式之间绩效的差别,实证分析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与股票投资收益的关系,探讨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现实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建议。所得结论,在公告日前后较短时期内资产重组公告对重组公司股票收益有正向影响,而在公告日后稍长时期内对重组公司股票收益有负的影响,市场对于资产重组公告信息反应过度的现象普遍存在,资产重组公告前信息泄露现象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