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是国民收入分配的一个综合性指标,它从分配上制约财政收入的数量界限,体现财政收入过程中的分配关系。经济决定财政,财政收入的大小,归根结底受生产发展水平的制约,这是财政学的一个基本观点。但财政收入的大小,不是绝对的,也不完全是被动的。因为在当前生产水平的条  相似文献   

2.
我国当前消费需求增长乏力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金美 《消费经济》2007,23(3):46-48
国民收入分配不合理造成政府财政收入和国有企业利润增长较快,个人可支配收入增长较慢,且商品供给结构不能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变动而变化是我国当前消费需求增长乏力的原因。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特别是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改善商品供给结构使之适应城乡居民的需求结构,能较好地解决我国当前消费需求增长乏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2008年下半年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使国外需求大大缩减,如何扩大内需再次成为经济热点。本文从我国现有的收入分配模式入手,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一是现阶段收入分配倾向于国家和企业,导致消费、投资失衡;二是在个人的收入分配中,倾向于资本要素所有者,导致普通居民的消费需求减少。二者的共同作用致使现在的内需不足,因此只有改革现有的收入分配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本文的最后提出建议: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相似文献   

4.
近十几年来,我国经济运行中消费拉动力确实在起作用,但居民消费率呈下降趋势,居民消费需求对GDP增长拉动乏力的态势似乎并没有改观。国民收入分配不合理造成政府财政收入和国有企业利润增长较快,个人可支配收入增长较慢,且商品供给结构不能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变动而变化是我国当前消费需求增长乏力的原因。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特别是农民的收入水平,完善市场机制,能较好地解决我国当前消费需求增长乏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初次分配中公平与效率分配理论观点的分析,建立1989年以来财政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量经济学模型,来实证分析国内生产总值(GDP)对财政收入、社会保险基金的影响。在此指出应当在初次分配中,确立劳动力产权,构建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相结合的联合产权制度,指出要提高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随着GDP增加的比例,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就要减少财政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样,才能实现"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微观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6.
毛秋生 《消费导刊》2009,(21):18-26
国民收入分配问题是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是当前我国政府从国民收入状况出发做出的正确部署,这一重大调整举措可以说与每个国民都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7.
丛明 《财贸经济》1996,(6):15-21
关于我国中长期振兴财政的几个问题丛明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建议》明确提出振兴国家财政的口号,在今后15年,为解决国家财力严重不足、宏观调控能力减弱的问题,必须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提高财政收入的两个比重。为此,要采取深化财税改革,健全财政职能,加强...  相似文献   

8.
王真  李志玲 《消费导刊》2009,(11):77-77
为了确保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态势,有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的顺利推进,以及保持和促进社会消费、投资需求的适时适度增长,除了应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以外,还需有针对性地调整当前的相关财政政策。作为国民收入分配的主渠道,国家财政分配和再分配的状况及其政策取向,对于社会消费与投资需求的规模和结构,从而对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有着极大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9.
财政支出,同时也可以称为公共财政支出,它是市场经济中,政府为了满足社会的共同需要而进行的财政活动。作为财务分配活动的第二阶段,财政支出是分配和使用各种形式的财政收入的过程。财政分配的完整体系包括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在这里,财政支出来源于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一方面体现了政府政策的选择,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政府活动的范围及方向。因此,财政收入是财政分配中的重要步骤。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生产性支出在不断地增长,然而财政支出的总体水平却在不断下降。在提高经济增长率这一方面,人力资本上的投资比物质资本上的投资更为有效。科学研究投资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其实远远高于物质资本投资和人力投资。  相似文献   

10.
改善中国当前的国民收入分配、实现共同富裕,不仅仅是社会公平问题,同时也是经济效率问题,即如何通过对于收入分配的改善.形成更加强劲的国内消费需求.并由此消化和支持不断成长的投资需求.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提高发展效率,需要不断创新.我们应当更多地注重供给管理,运用各种宏观、中观和微观措施,通过进一步的体制创新.影响生产或生产领域,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  相似文献   

11.
在现在的经济管理体制和财政支出格局下,预算平衡的宽松或紧张,与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一般说来,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高,平衡比较容易实现;否则,比重过低,必然入不敷出。从“五五”末期开始直到。六五”期间,由于收入分配关系的不断调整,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已经显著降低,由国家财政直接支配的财力相对减少。与此同时,膨胀性的支出却难以压缩,财政开支盘子越来越大,负担日趋沉  相似文献   

12.
税收具有筹集财政收入、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税收筹集财政收入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但是存在"重筹集资金,轻调节收入分配"的问题。我国现行税收制度征收的18个税种中有16个税种都参与了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参与初次分配的税收收入不仅占总税收收入的比重较高,而且多为转嫁程度较高的税种,使得税负最终的承担者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慢于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不能体现税收制度的公平性。参与初次分配的税种优化意味着国民收入初次分配过程的公平化程度,意味着国民收入向居民让利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经过经济体制改革,已破除了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地方和企业的财力权限扩大了。社会资金的分配多渠道化,财政已不能统包整个国民收入分配,而只能参与一部分国民收入分配。因此,孤立的直接财政分配,已既不能直接决定整个社会资金运动的平衡,也不能直接决定整个社会生产的供需平衡,既不能直接决定国民收入分配中的积累消费比例,也不能直  相似文献   

14.
张凤 《商场现代化》2011,(18):33-35
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比不断下降,而政府和企业收入占比不断上升,收入初次分配出现向政府和企业倾斜的趋势。我国居民获得财产性收入的人数比较少,且收入数量少、范围小、比例低、渠道单一。少数高收入者集中了绝大多数的财产性收入。我们既要正视财产性收入对提高居民收入的正面作用,也要认识和防范其可能加剧贫富差距所产生的负面效应。要充分发挥好政府"创造条件"的职能,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抓紧制定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措施,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大财政、税收在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调节作用,使更多群众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5.
国民收入分配与宏观经济均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日益向企业和政府倾斜,这种不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导致投资消费失衡、内需外需失衡、产业结构失衡.文章指出要改善这种不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应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占比、调整政府宏观调控手段,发挥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政策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需求结构包括消费结构、投资结构和贸易净出口结构三个方面,而需求结构会通过政策目标、政策工具和政策主体影响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效果。中国需求结构的特点是:消费结构中,消费水平低、占GDP比重少;投资结构中,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房地产,占GDP比重大;出口结构中,贸易附加值低、集中度高,服务贸易相对滞后;三大需求比重结构中,消费比重偏低而投资比重偏高。中国宏观调控需要根据需求结构特点选择合适的政策工具,完善财政和货币政策,提高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17.
凯恩斯经济理论研究目的是通过以国民收入和就业量为研究对象解决失业问题,提高就业率,带动经济发展走出经济危机困境。在凯恩斯经济理论中,有效需求直接决定了国民收入和就业量,有效需求又分为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也就是经济发展取决于消费与投资,消费是由消费倾向和收入决定,投资是由利息率和资本边际效率决定,从这条线索出发。本文通过对有效需求理论的界定及发展针对性地研究投资需求部分,分析投资需求的意义及投资社会化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探究为什么投资社会化可以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实行,存在的可能性及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货币政策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现阶段,在我国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对总需求增加产生抑制作用的情况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呈现弱化,即投资乘数效应下降;利率变化对消费需求的效果不明显。国家应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对于跨期配置资源、平滑消费的特殊功能和刺激作用,改善社会保障条件、切实提高劳动者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份额、尽快缩小城乡居民再分配差距。促进社会总需求的增长。  相似文献   

19.
经济体制改革以后,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变化之一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迅速提高,这使居民的消费和储蓄行为对经济发展的意义越来越重要。本文利用1981~2010年的统计数据,通过计量建模的方法,对影响我国居民储蓄量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居民储蓄量现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20.
一、收费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及对策(一 )变化的现状我国财政收入是由预算内收入和预算外资金收入构成。在现行的财政体制下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收费是预算外资金的主要构成。近年来 ,收费增长的速度逐渐突破财政体制的固有模式 ,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比重不断提高。具体情况如下表 :国家财政收入、税收收入、预算外收入及增长速度情况表单位 :亿元(资料来源 :《中国财政年鉴》一九九七年 )从表中可看出 :我国财政收入增长速度 ,自 1 993年至 1 996年连年下降 ;预算外收入 ,自 1 993年负增长至1 996年大幅度增长 ;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呈下降趋势 ;预算外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呈上升趋势 ;1 996年预算外收入已相当于财政收入的 5 2 .6 %,成为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二 )变化原因的分析我国现行的收费体制应属财政体制中的一部分 ,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收费形成的预算外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的高速发展 ,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改革过程中 ,出现的一个不确定因素。也正是这个不确定因素 ,对我国现阶段的财政收入分配体制产生了不恰当的影响 ,使收费政策处于被动地位。从经济方面分析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