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源枯竭型城市就业问题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保障.文章在界定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资源枯竭型城市就业现状与就业瓶颈,进一步提出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就业问题的未来选择道路.  相似文献   

2.
东北老工业基地融资的国际经验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隋忠诚 《经济》2006,(8):I0001-I0004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特别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是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和工业化进程中实施的,因此,资金问题尤为突出。结构调整、制度创新、技术改造和人力资源重组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财力有限,政府不可能在短期内投入如此巨额的资金,这样一来,资金供求势必形成巨大的缺口。就目前情况看,我国资本市场的规模有限,完全指望通过上市来解决资金问题不现实,银行贷款和财政支付囿于各自的预算约束也不可能单独完成填补资金缺口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周芳 《时代经贸》2014,(6):151-152
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中国资源型城市逐渐受到资源枯竭的威胁,因为自然资源作为不可再生资源,资源生产量逐年减少,而且在开发建设各资源城市时只考虑资源的开采,而忽略了城市发展的条件和因素,导致了诸多问题,资源型城市面临着复杂多样的城市转型和管理的困境。本文就资源城市转型思路、实践经验和遭遇的困难加以归纳总结,为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提供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4.
《经济问题》2007,(5):F0002
阳泉市在学习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按照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型产业规模化的要求,加大了煤炭资源的整合力度。形成了“六大支柱”产业,推动了优势企业的重组与改造。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模式,促进了全市循环经济的发展。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的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5.
东北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转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东北资源型城市存在问题的严重性以及产业转型的紧迫性,以煤炭、石油、森林等资源型城市为重点,探讨资源型城市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的战略重点,提出国家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援助政策。  相似文献   

6.
国外城市物流绿色化的实践及经验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物流在促进城市发展的同时,也给城市环境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一些发达国家积极倡导绿色物流,推动城市物流绿色化.其主要做法是依据本地实际,把绿色物流纳入整体规划,在一些主要地区建立环保专区,建立物流配送合作平台和交通信息系统,使用清洁车辆进行配送,加强城市车辆管理,制定和完善城市物流规划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民主决策与监督体系,以此减少城市物流带来的噪声污染、废气排放和交通拥挤等问题.国外城市物流绿色化的经验值得我国发展城市物流时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乌海市是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新兴工业城市,地处黄河上游,东临鄂尔多斯高原,南与宁夏石嘴山市隔河相望,西接阿拉善草原,北靠肥沃的河套平原,是华北与西北的结合部,同时也是“宁蒙陕甘”经济区的结合部和沿黄经济带的中心区域。  相似文献   

8.
税收增额融资(TIF:taxi ncrement financing),或称税收增加值融资,是地方政府利用信用原则筹集资金,用于扩大在衰败地区的公共投资,改善基础设施,并由此引导私人投资进入指定区域的一种财政机制。实施TIF项目的地区(街区)被称为税  相似文献   

9.
国外石油城市的经济转型及经验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竞争性领域国有企业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过程中,资源型城市包括石油城市的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本文分析影响石油城市经济转型的基本因素,揭示石油城市经济转型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提出我国石油城市经济转型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地区共有30个资源型城市.以县级行政区域单元为样本,采用年末总人口、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GDP,利用极差、比率、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分析了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90-2006年东北地区的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差异在波动中略有增大,其中1993年与2000年差异较大.选取1993、2000、2006年为样本年份,从经济类型、资源类犁角度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石油型城市的经济水平较高,森工型城市较低;从地域空间考察,黑龙江省与辽宁省的资源型城市经济水平较高,吉林省较低.东北地区西部的资源型城市经济水平较高、中部次之、东部较低.  相似文献   

11.
刘先雨 《时代经贸》2012,(22):39-40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而气候变化的威胁使低碳城市成为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方向。本文阐述了低碳城市的内涵,介绍了国外低碳城市的实践,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低碳城市的国际经验及其对大连低碳城市建设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万盛因煤而兴,以矿而立,经过几十年的开采,煤炭资源的存储量逐步减少,难以支撑万盛经济的长期发展,并且煤炭经济所带来的一系列环境和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万盛急需寻找新的发展之路,实现经济转型,减缓资源环境压力,以传统产业改造为根本,发展集聚经济;以旅游产业为突破口,重点发展服务业;以特色农业为目标,走绿色农业规模化发展道路等方面对万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提出一些思路,以期对万盛地区经济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资源型城市作为我国重要的石油、煤炭和木材生产基地,近年来虽然资源储量大幅度减少,但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推进资源型城市实现经济转型,不仅能促进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而且能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借鉴国内外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经验,提出了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经济社会变迁过程,其主要特征是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仅此领域就可窥见其过程之漫长、场面之宏大、影响之深远.更要看到,伴随着经济体制转型的政治、社会、文化等体制及其内部的人和组织、外部的环境和结构全方位的破立,构成了改革的动态全景.  相似文献   

15.
日本夕张市政府破产对中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夕张市位于北海道,总面积763平方公里,距北海道地区的中心城市札幌60公里。夕张市是围绕大型煤炭企业“北炭”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在繁荣时期煤炭产量占到北海道的20%,人口达到11.7万人,被誉为“煤炭之都”,属于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从1963年夕张市煤矿开始陆续关闭,1990年最后1座矿山关闭,人口减少到2万人,结束了作为矿业城市的历史。夕张市为了减少煤炭产业衰退的影响,通过政府举债的方式,大规模发展旅游业,加大吸引中小企业的力度,但并没有改变城市衰退的势头。到2000年,城市人口减少到1.4万人,政府财政困难,财力指数仅为20%,人均政府债务高达480万日元,2006年7月夕张市政府宣布破产,临时成为中央政府的直管市,作为解决政府债务的过渡性措施。这一事件对中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7.
资源型城市界定的标准和范围。资源型城市是因为自然资源开发而兴建或发展起来的,而且资源性产业在工业中占有较大份额的城市。《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界定与分类》对资源型城市的界定提出了四个指标:即采掘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在10%以上;采掘业规模,县级市应超过1亿元,地级市应超过2亿元;采掘业从业人员占城镇从业人员的比重在5%以上;采掘业从业人员规模,县级市超过1万人,地级市超过2万人。  相似文献   

18.
以甘肃省白银市为例,借鉴休斯敦经验,为白银实现转型提供建议。随着自然资源的枯竭,许多资源型城市陷入矿竭城衰的境地。路径依赖作用贯穿于资源枯竭型城市区域产业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休斯敦是美国典型的依托石油资源发展起来的城市,20世纪60年代以来通过转型已成为美国第四大城市,为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刘云刚 《经济地理》2002,22(5):594-597
本文通过对东北区资源型城市-伊春市的发展状态的分析,揭示了伊春正在走向衰退的现状,并指出国家发展政策的转变、城市本身的体制和机制的滞后、资源、区位和环境的变化等因素是造成伊春发展衰退的主要原因。基于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分解林业企业、发展森林生态经济、拓宽就业渠道、营造城市投资环境等促进伊春城市转型的调控对策。本文通过对伊春的个案分析,借以丰富东北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0.
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智龙  李钒 《经济论坛》2005,(24):48-50
一、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现状我国资源型城市数量多、分布广,目前大多都面临着经济转型的问题。根据国家计委地区经济发展司2003年发布的《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实施经济转型的总体思路与政策建议》中对资源型城市的界定标准,我国共有资源型城市118座,占全国城市总数的18%,它们大多数兴建于新中国建国初期,在促进工业建设与经济发展、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等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转移和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计划经济时代成长起来的资源型城市面临着重重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