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着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因征地而引起的矛盾也逐步凸显,失地农民人群规模越来越大.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方面存在着征地补偿标准低、就业困境等问题.农村现存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导致农民难以维持长远生计.高度关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本文通过分析对比目前采取解决失地农民困境的两种主流模式,对探究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十分必要,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实现城乡社会保障的一体化,有利于保障失地农民的公民权利.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土地征用制度不合理,农民诉求渠道不畅通,养老问题日显突出,保障内容单一且保障水平低.加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对策,主要有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为失地农民提供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完善监管机制同时加强法制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并兼顾公平与效率相统一.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的农村土地被征用,在农村中失地农民也越来越多,这一新出现的社会群体亟需法律的保障,为了更好地保护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权利,建设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章通过对失地农民的现状分析,从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对失地农民的养老、医疗、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具体方面进行阐述,分析得出失地农民对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具体要求以及对社会保障制度中满意率较低的方面,并结合社会保障相关知识对这一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意见。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现状,认为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还存在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资金来源不足、远期社会保障机制不到位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从明确政府的主导地位和发挥财政政策作用两方面提出了支持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5.
荆炜 《发展》2008,(4):128-129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解决的好与否,将决定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构建和谐社会等国策方针的成败,也将影响全社会的安定。本文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影响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建构因素,重点探析了构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杨炼 《理论观察》2014,(11):92-94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推进,失地农民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长期存在而无法回避的问题,在农村土地征收中,失地农民权益的土地权益、社会保障权、就业权受损成为普遍性的问题,其根源在于农地产权制度的固有缺陷、失地农民补偿制度不合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缺失,完善失地农民权益保护的制度性建构应从创新和发展农地产权制度、完善和规范征地补偿制度以及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入手。  相似文献   

7.
陈君  陈晨 《中国集体经济》2007,(31):156-157
文章从现实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目前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并对如何贯彻新农村发展思想,健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城市郊区失地农民数量逐年递增,而城市郊区失地农民失去土地同时,也失去了基本的生产、生活和就业保障.因此亟待为失地农民建立安全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对征地保障四个阶段的总结,发现正在进行的有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实践仍存在诸多问题.为此,文章提出构建新型的失地农民保障体系、实现与现行保障良性对接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探究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的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涛  武琼 《新西部(上)》2006,(12):102-103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征地成为必然,失地农民的出现也成为必然。由于我国现有的征地制度存在缺陷,相关的社会保障措施缺失,致使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大量的“三无农民”。他们的出现给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带来许多问题。该文通过对我国现有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模式的分析,认为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的重点应放在为失地农民提供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采取多种措施帮助失地农民就业上。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职业适应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失地农民职业适应的内涵、影响因素及其路径。失地农民职业适应包括职业技能适应、职业规范适应、职业人际适应和职业心理适应四个维度。现代教育不足、社会保障缺失和社会排斥是影响失地农民职业适应的主要因素。因此,应为失地农民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以劳动法为主的法律培训,并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1.
赵谦 《改革与战略》2010,26(10):174-176
当前我国失地农民规模不断扩大,而相关社会保障制度立法却存在诸多弊端。可借鉴国内外相关立法的经验,从保障实施、保障经费和再就业方面就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相关立法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城乡结合部地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保障无份”的失地农民的个人转型研究极具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以对北京、青岛、成都和南宁等城市城乡结合部地区失地农民家庭的入户调查数据为基础,从失地农民的个人特征、家庭背景及城乡结合部地区体制变革状况的角度,研究了我国不同类型城市城乡结合部地区失地农民个人转型的影响因素,并从收入分配、就业安置、社会保障、人力资本投资、市民化意识等角度,就推进失地农民个人转型和城乡结合部地区城市化进程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宫敏娜 《中国经贸》2009,(24):36-36
人本管理是一新型的管理模式,它要求管理要以人为中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从人本管理思想的内涵、中西方人本管理思想理论差异两个方面对中西方人本管理思想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对我国企业人本管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出现了大批的失地农民,他们成为新一代的城市边缘群体和贫困人口。而他们是否能顺利的实现市民化是关系我国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的关键。本文从国家和失地农民两个群体的角度,对国家的安置政策和如何做好社会保障工作两方面进行了思考,并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陈俭 《开放导报》2012,(2):72-75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保障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失地农民没有得到土地市场化的增值收益、就业难及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原因有土地管理和征收制度存在缺陷,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不协调,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等.要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必须让失地农民参与分享土地市场化的增值性收益,建立有效的就业保障机制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失地农民分享城乡之间均等的公共产品供给,实现城乡兼顾的包容性增长.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始终处于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现行相当部分的社会保障内容将农村居民排挤在外,即使较发达地区也不例外.统筹城乡二元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实现途径应该是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以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项目为基点,以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为突破口,逐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像障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7.
失地农民是指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建设的用地而失去土地的农民.文章分析了当今中国建立新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背景,在此基础上就现阶段如何建立新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和如何准确把握新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几个基本原则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能有助于新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城市化迅速推进,农用地被大量征用,由此产生一大批拥有农村户口,却没有土地的失地农民。失地农民由于自身和体制的局限性,逐渐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从探讨失地农民面临的社会保障现状,然后分析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不足的原因及其危害,最后就如何在实践中实事求是地制定、完善和落实相关的配套政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晨寒  荣现磊 《改革与战略》2012,28(2):159-161,171
马克思高度重视人的生存权利和工人阶级的切身利益,其著作中的社会保障思想对我国建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仍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从单个的人和人的类存在角度指出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人的本质的需要;从实现必要劳动价值角度指出社会保障是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基础;从社会再分配角度指出社会保障对公平和效率具有独特调节作用;从社会贫困救济角度指出社会保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20.
王晓  任文松 《亚太经济》2015,(1):129-132
城镇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涌现亦不可避免。现行的城乡二元体制、土地征收与补偿制度、劳动及社会保障制度等存在诸多缺陷,导致失地农民在为城镇化建设做出重大贡献后,其基本合法权利无法得到保障和予以落实。解决失地农民权利保障问题的根本路径在于,从宪法的维度给予失地农民完整的公民待遇,赋予失地农民充分的土地财产权、真正的劳动就业权和有效的社会保障权。如此,才能有效化解快速城镇化与失地农民权利保障之间的内在张力,保证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